融云CTO杨攀:从程序猿到创始人的平凡之路!

企业动态

   5月29日,“加速会-讲故事大会”(简称GUSHI)携手腾讯云、七牛、融云走近中关村软件园大讲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始人与程序员不见不散的“约会”。下面内容整理自嘉宾演讲环节,融云CTO杨攀的演讲:

  融云是什么?

  融云名字上可能听不出来,其实我们原来的意思是说,要做一个融合,融合靠什么?靠的是沟通和交流。我们做的事情叫通讯,我们提供的东西叫即时通讯云服务。大家知道即时通讯这个东西,国内每天大家都在用,QQ、微信,你买东西的时候会用的旺旺,你交友的时候用陌陌,视频聊天可以用YY。即时通讯每天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但是这个东西大家会发现对于一个技术人员来讲,其实这个东西很难搞懂,国内只有少数的大公司才掌握这种核心的技术。而我们的团队之前恰恰是一家,我们的团队是为中国移动来运营中国飞信的机构,叫神州泰岳,之前运营了几千台服务器,上亿的用户。

  成长经历

  整个团队出来去做创业的时候,就选择了这么一个方向,把即时通讯这个技术,作为一个普惠的东西提供给大家。正是因为今天从去年开始做这个业务的时候,提供这样一个能力,有很多的创业者最近其实都是围绕着沟通和通讯,也是这两年比较热的东西创立了很多的创业项目。因为这个事情也比较自豪。我们做了大概一年的时间,基本上占80%的市场份额。

 

[[135457]]

  这个东西在国内叫中华学习机,在国外名字有个非常响的名字,叫apple2,是1992年的时候,我父母让我去夏令营参加一个什么班呢?挑来挑去,我发现有很多班都没有什么兴趣,然后报了班就来弄这个。

 

  来了以后,发现班里最牛的同学,在拿这个东西用五笔字型去打字,没有人写程序,这个班里所有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同学好厉害。当时我一个月夏令营都没有学会,但是从此我就对这个东西有了一点概念。我对计算机的理解是什么?我从小特别特别喜欢计算机,它最大的魅力在于,你给它提供一个你设定的逻辑进行输入,然后它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一个输出。我觉得这个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感。你能控制一个东西,完全按照你的相比去做事情。

 

[[135458]]

其实今天每一个写程序的人,我相信心里都有这么一种很爽的状态。当然了,你们不爽的时候,是因为它不按照你之前预定的逻辑去运行,程序是有问题,也是你没写好。我也是由这个开始,开始了我的计算机之路,开始对这个东西有了印象。

 

时间来到了94年,我14岁的时候,我拥有了自己第一台PC,它是个386的兼容机。当时大概花了八千块钱人民币,有这么一台机器。若干年之后,已经非常懂计算机,才发现当时我被奸商给骗了,市值只有五、六千块钱,花了八千块钱买了过来。

 

有了这台设备以后就开始去写程序,当时写一些非常简单的程序,用它写俄罗斯方块。大家都知道大富翁,当时根本就没有图形,都是在屏幕上做字符,开始对这个有了启蒙。当时读了第一本写程序的书,是日本人写的,被翻译成中文,特别生动,给小朋友写的。

 

 

我身边其实有好多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电脑了,但是他们每天回家就是打游戏,而我对这个程序一直是特别特别痴迷。我觉得游戏太没有意思了,每天最有意思的,就是写点儿代码,几行命令敲进去,按照我的想法执行出来。

[[135459]]

  时间就一下子跳过去了,我的高中和大学的生涯都很残酷,基本上都在学习,也没有时间去搞这个。然后我一下就毕业了,毕业的时候,我是应该算中国第一批.net的开发者,大家觉得微软出这个东西是日落西山了,当年是非常牛的东西。我再02年做.net,2002年正式发布就第一个版本,微软在中国建了大量的教育培训中心,当年有微软大量的认证,做大量的培训,所以当年学.net是很火的事情,我就从这块开始入手的。

 

  在04年的时候,我有一个机会加入了微软的团队,去做一个事情,就是MSN这个产品,在座还用过的举一下手?当年非常非常火,那时候好像外企、公司的人都要用MSN,QQ不受大家待见,都是娱乐、小孩,泡泡妞用这些东西,当年没有陌陌。

 

  这个东西是当年进入中国的时候,要做一件事情什么呢?和中国本地的运营商去做对接,让这个MSN当你不在线的时候,绑定一个手机号码,消息可以到达手机上,你在手机上回复,让这个消息回去。我当时做这个项目,和一批美国MSN过来的同事,一起做这件事情。

  当时自己很幼稚,当时自己之所以去做,国内第一批.net的开发者。有很多厂商是帮中国移动去下发短信的,提供短信端口,现在注册网站,APP,用的短信验证码就是这些公司提供服务的。当时有背景熟悉这两个事情,所以才有机会去做这样一个工作。

 

  当时在做技术研发的时候,真是什么都不懂,跟微软团队走到一起之后,交流了大量的东西,从这儿有一个成长。

 

  到了2006年的时候,我加入了时光网这个团队,这个知道的人应该很多。它是做电影的,一个电影社区,当时时光网是国内比较少的用.net去做互联网业务的,当时最牛逼的.net的架构网站。这张图并不是我写的,这张图是现在时光网技术总监做的,当年我们一起做了这么一个项目,我们在一起。

  开始做的时候已经非常悲惨,为什么?现在企业很少培训这个,当时很少用.net解决问题的,当时汽车之家在用这个,后来的京东刚开始的时候用这个,现在也不怎么用了,还有携程他们也是用.net。

  其实并不是.net有问题,它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技术,就是因为潮流的问题,因为互联网的兴起,linux平台的兴起,大量开源的技术都是基于这个平台产生的。我们做时光网最困难的是什么程度?只有中间业务服务器是用.net写的,.net的库来调linux的技术,我们都是去改开源的代码。基本上你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得不到社区的支持。或者说微软当时说,我们微软也要推出MC,我们等了一年的时间也没有发布,我们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靠一家公司是没法驱动的,必须拥抱互联网,于是才有了我的职业生涯技术的转型,拥抱了linux平台。

  刚才的故事讲到2006年,从2005年的时候,中间还有一段经历,是非常悠闲的一段经历,我在一家做外包的外企,我在这家外企大概是个什么状态呢?每天只写两到三个小时的代码。我就是这个企业最优秀的开发人员,无论交付东西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最优秀的。我剩下的时间在做大量的学习和阅读,基本上上午写代码。在这个期间,其实我开始把精力从纯的写技术代码,开始转移到了阅读产品相关的知识上,所有产品相关的知识,还有交互相关的知识,我都去看。我每天大概一半一半的时间,在分配这两个东西。

  通过这样一段经历,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对整个产品这个东西是有一个概念的。于是自己发现,又懂技术,又了解一些产品,开始对业务这个词有了一个完整的想法,说白了,现在来讲,已经开始往创业的方向去考虑了,创业是什么?你有一个完整的想法,产品做什么样,技术又是什么技术。

 

  其实现在创业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根本不是你的产品和技术,你能做出来,别人能做出来,别人能做出来,你也能做出来。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你的资源、渠道,还有市场营销,我觉得是这些方面,一会儿后边会讲。

 

  当时那个网站叫UED china,当时是非常非常火的网站,现在关门了。我相信有很多人其实是看过这个网站的,包括我跟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后来也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就在这个过程中,其实2007年的时候,我个人考虑过创业,觉得自己又懂产品,又有idea,自己又能干活,又能去写东西,何妨不去创业呢?而且当时2007年,投资环境非常好的一年,有相当多的公司在那一年拿到了不少投资。

  我个人还有一个体会,之前也很少跟人交流,我发现投资其实是有周期性的,互联网VC的投资浪潮是有周期性的。我记得2007年是一个浪潮,大概每隔三到四年会是一个高潮,11年和10年经历了一个高潮。再按照这个时间来,其实这两年14年、15年又是一个投资非常高的高潮。其实如果你有意思去创业的话,我觉得你也可以去揣摩里边的节奏,可以赶上那个风口浪尖,赶上一个大潮。

  当然了,你不能在投资最好的时候去开始你的创业,因为你已经做成事情的时候,那个风潮可能过去了,你需要提前一到两年的时间开始启动那个东西,到那个时候开始你的东西OK,有一定成绩了,正好是合适的时间。

 

  时间再往下看,2008年我就来到了飞信这个团队,其实飞信这个团队从根本上说,它并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本身这个团队规模非常大,有几千人,但它整个其实是一个给中国移动做飞信的产品研发、运营、运维的外包团队,基本上产品的自主权是不在自己手里的,当然有相当大自主权。主要的决定权是在中国移动的手里,有好多人经常跟我聊的时候有两种心态,对我这段经历。

 

[[135463]]

  一个是你经历一个非常大的事情,其实我觉得你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一个非常大的事情,还是挺重要的一个经历。现在国家是鼓励大学生在创业,其实绝大多数大学生,你们有的是热情和冲劲,你们没有家庭的负担,不需要还房贷,甚至都没有男女朋友,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条件。

  但是其实你们缺乏的是很多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这也是个问题。我在当时的时候,觉得我积累到了很多大系统的经验,大业务的经验,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说,其实产品不在自己手里控制。好多人跟我说,中国移动飞信死了,是中国移动自己作的。其实是有这方面原因,也有不是这方面原因。

  今天可以澄清一个大家很多的误解,很多人说中国移动飞信不开放,所以导致它死掉了。其实是这样的,中国移动非常想开放,但是联通跟电信是不给它接的,所以中国移动永远走不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还有产品上没有想好自己的定位,我在最近的创业,我觉得最重要的选择,其实不是在关注你的产品本身提供的服务上,而是你业务的定位。因为我们是做云服务的,我们跟很多底层的云服务商会去聊天,他们想让我们买他的服务,我根很多家云服务商都聊过。但是我发现不同的云服务商很有意思,有的云服务商想的非常非常清楚,我的客户就是谁谁谁,有一些客户谁谁谁,就不是我的目标客户。你到底是给哪一群人服务的,你把这个事情选择对了,其实你的产品摆在那里,这个事情基本就成了,这个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时中国移动做飞信的时候,最大的错误在于,它把自己当成了QQ。看我之前服务的产品,MSN后来因为当年地震、海底光缆事件,有60天在国内没有办法访问,所以后来不用了。之前有一个说法公司是不让用QQ,MSN是可以用的,但是现在绝大部分公司老板已经接受了,我用QQ是可以的,因为别的可以用,这是一个战略选择上的问题。

  在2009年的时候,我还在飞信的TEAM里,自己写了这么多年程序,尝试自己做了一个开源的项目,这个项目现在还在网上摆着。是一个ORM的工具,我会发现其实我们在研发的时候,原来做网站的时候,大量的时间在用在做重复性工作上,比如这个重复性工作就是访问数据库,把数据库里的数据读出来,然后作为业务数据显示出来,大量的代码量在这里,但实际上全是重复性的工作。我在工作毕业那天,带我进门的这个导师告诉我一句话,说计算机生出来,就是为了给人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让它每天去奴役你,是你来奴役它的。能用计算机帮你搞定的时候,一定不要让人去做。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包括职业就是负责奴役计算机人,都每天在被计算机奴役着,你每天为了用它,自己每天很苦哈哈地要写大量东西,其实我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理念,我自己要做这个东西的原因是,我想把自己从每天无聊的写代码的时间中解放出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就做了这样一个事情。

 

  直到今天我觉得这个东西仍然是很领先的,你不用写什么代码,你把数据库设计好,你这个东西就直接能用了,剩下的事情你就做网站界面就好了,把所有的数据业务逻辑都帮你写完了。用了这个项目,它是一个自动的代码生成工具,这个项目大概的速度是说,你设计完数据库,一天可以帮你写上万行代码,性能非常好,其次不会有BUG。上万行的代码,自己手工写,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写出来。你只需要几分钟、十几分钟就搞定了。

  我今天个人一生的轨迹都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生产力工具,即时云服务就是工具,我们现在提供的即时云通讯服务能做到什么?如果你的研发团队自己去搞一个即时通讯的功能,大概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成本呢?一年最小需要几百万人民币,一年的时间几百万人民币的研发成本,才能搞定这件事情。而今天你用我们提供的云服务,可能一分钱都不花,一天、两天,或者一周、两周就可以搞定这样一个事情。

  我觉得做这样一个事情,对我个人来说是特别大的成就感,直到今天都在围绕着这样一个东西在去做,就是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做生产力工具。这个可能也是我今后,我可能做完今天这个项目,我以后再继续做创业,我对这个东西都非常有兴趣,这是我一直个人喜欢的方向。

  我的微博上给自己打了一个标签叫工具控,所有能帮我提升效率的工具,打开我的手机,工具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我非常喜欢。

  我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我一直是搞.net开发的,02年工作以后,我已经写了七年的.net代码了,写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微软有一个东西叫MSDN,微软研发技术的文档库。这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文档库,我当年能够做到的是MSDN每一篇的内容不敢说看过,但是那个文档库的目录树的每一个标题,我基本上都是知道的。大概数量有几千个,近万个,基本上能做到一点,你说任何一个微软的技术,可以马上给你找到,这个文档在什么地方,马上用鼠标给你点出来,你就可以去看。

  当时我最有兴趣的事情,就是啃这个东西,每天就去啃MSDN的目录数。

  但是到2009年的时候,之前我还坚信,一个人一生只掌握一门技术,一生好好生活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后面也讲过了,因为去做互联网的项目,会发现这个东西不太现实,因为世界变化太快了。

  于是我就开始去涉猎其他的东西,我在这一年的时间,在做这个项目之前,学了一下RUBY,发现简直是完全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从地球到了另外一个星球一样,无论是设计思路、理念、方法完全是不一样的。

 

  然后我回过头来再去看.net写的项目,不能说好蠢,因为.net有自己的优势。我觉得是一种很不合适的方法,于是我才用了RubyAnRails,通过约定,来让你零配置地去写几万行的代码,就做这个事情。

 

  无论你是搞什么技术的,都应该对其他的东西有一些涉猎,我现在基本上说,我很少去写非常底层的代码,因为我现在在公司要负责很多额外的事情,产品也在管,但还有学习技术的习惯。我现在基本上新出来一个语言,一个技术,我可能用一天、两天,或者一周的时间,就会把这个东西大概学一遍,当然可能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是我都会去看。从里边会吸收很多新鲜的东西,每一种新语言出来,比如说前两年苹果新出的语言,都会看一遍,可以不去用它,但是会在你现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很多新的不同的认识和提高。

  到了12年,离现在已经很近了,其实我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去考虑做一个即时通讯的云服务。我就找我身边的所有朋友,大家注意是朋友,跟你非常好的人,去问他们说,如果我做这么一个服务,那你们会不会用?我问了一圈,花三个月的时间,问回来,心情非常沮丧,没有任何一个人说,我愿意用你这个东西。2012年和2015年,其实只差了两年的时间,但这个世界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什么变化呢?首先云服务这个概念,在2012年之后才普及,2012年之前,没有任何人在说,我要做创业,或者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我把我的业务上的东西,放在别人那里,12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还有一个事情改变开放的平台,还有开放的这些SDK,在2012年之前也很少有人说愿意用别人的东西,放在我的业务里。那个时候刚刚友盟才做了一点点东西出来,无关痛痒,也不是我的核心业务,这个东西可以用别人。从这里慢慢开始撕开一个小口,慢慢大家开始用。

  其实这个开放平台最早教化的是什么呢?用QQ账户登录,用微博账户登录,可以把你的东西分享到微博,那时候还没有微信,有这么一个开始以后,大家慢慢熟悉了,还可以这么系统地来对接,于是慢慢这两年普及了。

  你如果做了一个正确的事情,但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其实你也不一定能做得成。于是2012年,我调查一圈回来,我就回头去做我的工作了。当年已经想出来去创业的时候,你再回去做你手头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非常无聊,度过了一个特别无聊的2012年和2013年。

  2013年的时候,又有一个新的想法,我一直有个梦,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做两个事情,一个是通讯,一个是社交。我对社交非常非常痴迷,中国国内所有这些社交产品都做过非常透彻的研究,开心网、人人网、微博、微信、朋友圈,互联网社交生于约泡,兴于鸡汤,死于电商,当你朋友圈都开始转鸡汤的时候,这个社交平台基本快死了,转电商的,基本快完蛋了。每过一次春节,就会完蛋一个社交平台,或者每过两次春节,基本上开心网、人人网、微博、微信也是这个节奏。微信的控制力度还是很好,但其实今天也控制不住了。

  我也想做这个即时通讯的社交产品,它是一个社交产品,核心是即时通讯。其实现在融云的平台上,现在提供服务的平台上,我在后台可以看到,有十几家创业的APP,即时通讯特别好。

  我做这个的时候,特别有信心,即时通讯特别懂,做了三、四个月发现,我所有研发的成本和精力,全都投入在了做即时通讯这一件事情上,我发现之前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其实不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技术,是过高估计了上面投入成本的高低问题。其实反过来,应该是过低了,把它想小了,我发现这个事情太烦了,因为各种原因,这个项目没有做下去,一半就停掉了。

  为什么呢?因为时间已经到了2013年的年底,2013年年底的时候,我和我们现在融云的几个联合创始人,正是因为有做这个产品的痛苦,这也许已经开始是一个商机了,于是就把两年前放下的一个点子想起来,在2013年的时候,又找我的朋友调研了一群,我发现大家都说这个东西很好,如果有这个东西,我就可以怎么怎么样了。即时通讯这个产品之前是什么样的?老板说我这个APP,或者我的这个网站上要有通讯功能,技术的负责人你来做吧。技术负责人说这个做不了。所有的产品,你在融云这种服务出来之前,你会发现很少有APP或者网站有即时通讯的功能,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不是因为老板不需要,不是因为产品经理不需要,是因为做不出来。当我们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之后,每个APP都会发现,我需要通讯,我需要沟通。因为什么呢?你发现所有产品的用户都是人,这个上面其实就是人和人在用这个东西,或者是这个人,这个C端的用户,和运营这个APP的人在用这个东西。

  既然是人在用,不可能人对的是一个冰冷的服务器,一旦技术的门槛被打破了以后,IDEA雨后春笋一样爆发出来,于是这个事情就已经开始了。

  然后2014年过完春节,我们的团队组成,开始去做这个事情,找了我原来在飞信那边一些核心的同事,掌握核心技术的同事。其实刚开始就十几个人一起,把这个东西构建出来,从第一行代码就是纯自己写的,推翻了我们之前的经验和架构。因为我们来到一个新的时代,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要为这个时代做一个事情。原来在飞信上积累的一些经验,大规模系统经验是有用的,但是原来那个时代都是互联网的精神。在通讯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有非常大的差别,重新设定了一个技术,搞定了这个事情。

  经历以上,从1994年一直到2014年过了20年的时间,回顾了一下自己,人生一半的时间都给大家回顾完了,也是我第一次。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因为今天就讲故事,我原来一般都说是要介绍业务,讲讲故事,我也觉得没什么好讲的,标题就叫平凡之路。

  其实我是一个特别特别平凡的人,真的是,我心中那些不平凡的人,都是一些很牛的人,他们都有好的学历,好的背景,然后有传奇的经历,智商非常高,做过非常伟大的事业。其实我觉得我跟在座的大家没有区别,只不过我是一步一步走过来。

  一会儿有90后的CEO,现在创业的人,85后都是老头子了,我觉得自己还是挺平凡的,没有什么特殊的。

  第一个事情眼界决定高度

  当你没有认识到外界事物的时候,你对自己的认识其实是满意的,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城市里,那你觉得世界就这么大。那你走到外面,你走出这个国家,你走到世界上别的地方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星球是这样的,你从这个星球走出去,走到宇宙里,会发现宇宙那么大,只是你人能看到的宇宙,没看到的宇宙有多大,不知道。我也带过无数个团队,带过无数个开发人员,每个开发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知道多少,才能达到那个高度,这是客观的,他不可能达到他不知道的高度。

  有很多中国的程序员,其实我之前有这么一个定义,也没什么不好说的,我觉得绝大多数中国程序员都是“票友”。绝大多数中国程序员根本就不是一个职业人士,你就不是专业区搞这个东西的。给我一个任务,我把它搞定就OK了。而职业是什么?比如说我学一门语言,比如说这个语言有30个关键字,然后这个语言比如有几十个类库,几千个方法。绝大多数中国程序员会那么十几个关键字,掌握几百个方法,就能拿到一个很好的工资收入,绝大多数工作程序员都是这么干的。

  很多中国程序员就不会翻墙,自己电脑上没有翻墙设施,然后有问题呢,基本上是百度,基本上都是这个状态。大家其实你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存在的时候,你就不可能达到那个上限。

  世界上大家都知道,绝大多数技术其实都是由美国来驱动的,国外的开发者来驱动,不一定是美国了。大家其实整个世界的IT产业,都是生活在英文里。如果你只会百度,你也不会翻墙,那你查到所有资料其实是中文的。我问个问题,中文的技术研发资料和英文技术研发资料量的对比有多大差别?一个数量级,还是两个数量级,还是三个数量级?

  还有一个问题,新技术出来,你能拿到英文的是第一手的资料,中文的不知道是第几手资料了,你可能看到一个中文的东西,大家开始讨论的时候,可能那个技术已经出来一年、两年了。当然这个现象越来越变得更好,计算机英语一定要掌握,只要看懂关键词就行了。强迫自己看一、两天英文网站,就不是问题了。

  眼界决定高度,我觉得大家一定要去努力地做一个事情,是首先提升自己的眼界,通过周围的朋友,通过你找到更好的渠道,比如像今天这样的活动,或者更好的网站。

  还有一个问题,相当多的开发者没有每天阅读的习惯。有大量的网站、微博、技术的门户,他们其实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的业内知识,一些好的技巧方法传授出来。那我昨天在面试一个人,我就问他,我说你的技术都是怎么学来的?他说我在工作中今天遇到一个问题,我就用百度搜索一下,搜索到答案,这个技术我就会了。我就问他,你一辈子能遇到多少个问题呢?你一天可能遇到10个问题,你把它们都百度解决了,一年365天,一年就几千个问题,你就几千个知识点恩掌握了,我可能今天一晚上学一门语言。大家一定要去做主动的阅读。

  因为我在2002年当中做的时候,我母亲跟我讲过一句话,说你孩子你选择了这个IT行业,当时我毕业的时候两个选择,第一我可以回家去做公务员。第二选择出来搞IT,你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你可以每天很没有压力地去做一辈子。还有一个你选择IT这个行业,你注定要苦一辈子,信息量是变化最快的行业,必须要注定去学习,去进步。我自己认为,如果一周没有主动地去阅读,去看其他的东西,我的感觉就是已经被这个行业所淘汰了,就一周。我自己就是给自己这么一个感觉。

  比如说一个周末出去玩了,有两天没有看任何东西,在我眼里,这个世界就变了个样子,所以说每天输入的信息量非常大,大家每天必须要有固定阅读的习惯。而这些固定阅读的话,国内现在也有很多好的媒体,好的门户,今天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大家可以在网上好好看一看。

  有些朋友我就问他说,你每天都怎么去获取最新IT行业的知识,他给我回答,说我每天看网易科技、腾讯科技、新浪科技。其实我觉得不搞IT的人,也可以看那个东西,无非就是一些IT新闻,其实就是大家平时中午吃饭的一个谈资,其实有很多专业门户的网点,会告诉你很多专业的知识,除了技术还有产品。

  每个程序员都应该是一个杂家

  我在微软一段工作的经历,我阅读了一些微软内部的资料,我会发现微软给大家团队的定位就是,其实每一个人,我们当时团队模型其实有大的主要三个角色:产品、研发和测试。其实是三个圈,正常的话,你三个圈,中间画三条线,把大家联系起来,组成一个三角。

  但实际上微软的团队模型是什么?这三个圈是互相交叠的,这三个圈中间连接的部分是没有空隙的,要求你每个角色都要懂其他角色懂的东西。我在做程序员的时候,我是当时出活质量最高的。一个产品经理交给我一个需求的时候,我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会去跟他讨论这个产品逻辑和交互的问题,我会说你这样设计是不对的,基于我的知识。

  然后跟产品经理探讨,产品经理说果然是,我当时从产品角度没有考虑周到,我会站在技术角度去跟他讲产品。

  我跟测试人员打交道的时候,比如我改了一行代码,改了某个地方,我跟测试员说,你去测吧,他会把整个系统测一遍,我就改动一段代码,提前会预估出来,我跟这个测试员说,我因为改动了这个地方,可能会在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会有问题,你要着重测一下,无论质量和效率都有提高。

  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站在其他角色,其他领域知识上去考虑这个问题,当你能做到这样的时候,你在这个团队中就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角色,如果你是这么一个优秀的角色,你以后无论在这个团队,还是任何团队里,都能发挥非常大的价值,无论是你未来去做管理者,还是未来转行去做其他的,包括你去做更深层的技术,去做架构,没有任何一个架构师是不懂业务,不懂产品的,这块也是大家以后再工作中需要非常注意的,一定要去学一些产品的理论、测试的理论,交互的理论,还有项目管理的知识,你要对这个东西有概念。

  优秀的人在什么地方都是优秀

  发现人的认知模型有这样一个模型。首先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什么东西是对的,这是第一。

  第二是,在知道什么是东西是对的情况下,愿意去做对的事情。

  第三步,把自己认为对的,愿意做的事情做好。其实我觉得优秀的人,都至少要达到这样一个思维模型,在我的团队里,我是一个特别有洁癖的人,我会经常要求我的团队里面,他们在写中英文混杂的东西的时候,英文会有一个标准写法的,写一个英文单词的时候,首字母要大写。如果你遇到一个缩写的时候,所有字母要缩写,你遇到一个品牌的时候,你要按照那个品牌的方法去写。

  还有一个要求,数字和英文左右有汉字的时候,都要加一个空格,这些都是基本常识,然后这个常识就告诉我团队成员了,每个人都确认,他们都已经知道了。但是他们在工作中仍然不按这个去做,这是我说的,第一点他们知道正确认知了,很多人不知道正确认知,你要去探求正确的认知是什么。互联网已经足够发达了,你在网上一定能够找到正确的认知是什么,找到了以后,认不认同它?我的团队里还有些人不太认同这些东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人的话,不可能成为更优秀的人。

  你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以后,去努力达到,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价值观是OK的。这一点也是大家特别要注意的,以后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就要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认同正确的理念,愿意按正确的理念去做事情。

  Who are you working for?

  这是一本书《你为谁工作》。里边讲的东西,一定是说你是为你自己工作的,不是为你的老板工作的。有很多人并不理解,说你是为谁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

  但是我举一个例子,尤其是今天讲到创业公司、创业者,讲到程序员大家之间的关系。我记得很多年前,四、五年前,周鸿一写过一句话,我非常认同,你在今天这个公司,今天这个岗位上努力辛苦的工作,有一天为了什么?他举了一个例子,可能不是普遍情况,但我会觉得特别赞。

  你那么优秀的工作,你周围的人都看在眼里,当有一天他们出去做一个伟大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会想起你,把你带上。这个说到创业,创业和合伙人的关系了,发现你这么优秀地工作,你不一定是创业,比如说你的同事跳槽到一个更好的公司,有更好的待遇,他们公司缺人的时候,会把你挖过去。为什么每天更优秀,做更好的自己?有无数的机会等着你。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做内推?不靠正常的渠道去招聘,靠员工推荐你的朋友。

  其实我觉得无论说为了什么,至少这句话很有意思,值得好好去体会,以我来举例子,我在这次创业的时候,我原来在飞信那边工作的部门,我大概管理300多人,我出来创业的时候,一共带了三个人出来。我从这300多人里找了3个人出来跟我一起创业,成为我们公司的合伙们。他们其实之前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非常优秀的,得到我的认可,才跟我一起出来,你到底为什么今天要在这个岗位上好好的工作,我觉得今天介绍一个例子,希望大家能有些体会。

  积累

  这个东西不用说,大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是积累还是要有一个意识和目标的,我前边有一张片子会在2007年会想去创业,那个时候我就发现什么人也不认识,我只会有一个idea,能写一段代码,我也不认识投资人,我也不认识能帮我做渠道的,我也找不到一个办公室、孵化器,我补液认识其他各个角色,什么人都不认识,我发现其实很难的。你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至少有个初步想法的时候,你要达到那一步的时候,你需要的东西,从今天这一刻起就要思考思考,需要什么,我的东西如何来获得。

  对于我个人来讲,我这一次做融云最大的收获,其实并不是这个事情本身,因为我们做的事情叫开发者服务。中国所有的创业者都是我的客户,所有创业者都是我的客户,我都和他们成为朋友,这个对我人生未来的发展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财富,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积累。

  大家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要想一想,你今天写的这段代码,可能对你以后人生没有那么大的用处,但是你今天去触碰了这一个领域,你今天去学习了这样一个知识,今天去结交了这样一些朋友,会认识了这样一些渠道,其实对你未来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也希望大家能够提前往前看两年,对自己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知道有一些积累的内容和方向。这样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当时做的事情都是非常非常值得的。

 

责任编辑:市场部
相关推荐

2017-07-03 11:15:20

即时通讯云IM富媒体通讯

2021-08-10 16:29:12

融云互联网通信

2015-09-29 10:07:12

融云IM

2020-09-16 09:20:59

融云通信云音视频

2018-12-12 10:01:23

大数据,云平台,培训

2018-07-23 13:28:45

英文

2024-04-26 10:44:39

云计算平台

2013-10-29 09:05:30

OpenStack亚马逊API开源云

2013-06-14 17:31:00

CloudStack公有云

2010-09-14 09:23:57

jQuery

2010-11-08 14:11:04

云计算Spring框架创始人

2010-05-04 16:22:45

Unix系统

2009-02-06 17:23:13

NetApp闪存固态盘

2015-05-19 14:34:17

程序员编程语言

2011-09-01 14:01:06

Salesforce云计算社交网络

2013-04-08 10:38:00

2010-08-11 08:35:00

Scala 2.8Scala创始人Martin Oder

2010-08-30 10:32:59

2011-06-13 19:23:13

LBS街旁Foursquare

2020-10-22 10:00:23

程序员技能管理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