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人工智能被再一次站在浪潮之巅。网络上打着人工智能的单品不断涌现,但大多都沦为玩具。人工智能的概念一次又一次被消费,然而什么是人工智能?如何摆脱玩具化的状态?51CTO在GMIC大会上专访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郁,为大家解读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背后的人才链条。
缘何又一次站在浪潮之巅?
如果从1956年夏天麦卡赛、罗切斯特的聚会算起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已经快一个甲子的时间。1997年“笨重的”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人工智能第一次站在浪潮之巅。而后几经波折,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以及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单品不断涌入市场,人工智能这一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郁认为,人工智能一下火起来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核心算法的提升,其中以深度学习为代表基于统计模型的整体突破。深度神经网络(DNN)和递归神经网络(RNN)可以很好的提升图像和语音识别的核心算法。
第二是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现在的人工智能很多方面基于统计模型,而统计模型最需要的就是来自现实环境的数据,在以往的实验室环境下很难收集到足够多的样本。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数据量更大、更多维、覆盖面更广。
第三应是用模式的建立,相比于原来的实验室环境,现在的研究技术、产品、应用、终端用户都被串联在一个完整的链条之上,形成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应用的闭环生态,让每个用户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便利的同时成为数据的贡献者和经验的分享者。
核心算法、大数据、应用模式的建立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
人工智能的三部分
人工智能主要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感知智能包括语音识别、手写识别、图像识别。
认知智包括的语言理解、知识表示、联想推理和自主学习四个方面。
胡郁坦言说:“相比于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是当前需要突破的难关与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实现路径
通过模仿人脑的生理原理来实现人工智能,这个议题在人工智能概念提出之初就被广泛讨论。无论是麦卡洛还是图灵甚至是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都在这条路上进行过探索,最后碍于当时环都没有成功。
即使现在业界也依然为此争论不休。对于是否可以成功,我们不做讨论。但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似乎不太可行。
胡郁在采访中也同样认为:“国际上也对模拟人脑来实现人工智能有过严肃的讨论,但不适合当前产业界急需的突破。欧盟的HBP和美国的人脑计划,更多的是针对医学方面的应用而非人工智能。”
在传统的思维中,人工智能需要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然后再进行推理应用。随着大数据和神经网络的发展,现在大家习惯用连续的概率统计方法,通过一种数学的关系来描述词语之间的含义。
目前谷歌、微软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想在新的体系下找到新的方式。如果在几年之内解决了知识表达问题,那么自然理解、逻辑推理也就迎刃而解这样机器就可以自己学习了。
春节期间山东大汉和安吉星的对话视频在网上疯传,当司机纠正了所说的号码但安吉星依然自说自话,并没有理会用户所反馈的信息。
胡郁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实验室的我行我素,在实际应用中在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机器了解关于这个司机的反馈信息并进行模型思考,这样的错误就不会发生,但系统没有学习到这些信息。之前的系统建设没有这样的环境,而现在的思路是转变——开始这个系统不聪明,但通过可以观察用户的反馈,从中提取信息,包括用户对系统的评价等等从而逐步变得聪明,这需要新思路和新方法来解决。研究这种方法是一个系统科学,每一个点的实现都需要一个团队。必须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把一个问题定义成一个可解决工程和科学问题,还要想出算法优化它。这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有学生做高风险尝试,还要有研究人员把可行的方案做起来。整个链条上需要这样的人来组合。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机器具有认知智能才有可能实现。”
AI威胁论
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会出现威胁论,就像伴随大数据出现的隐私威胁论,我们在出卖一部分的隐私的同时得到了更好的服务,和乐不为呢?
伴随着人工智能出现的AI威胁论看起来更加虚无缥缈,比如人工智能毁灭人类……
胡郁认为:那都是有钱有闲人的事情。即便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突破,机器也不会有自己的意识情感,也不会考虑到危害还是不危害人的情况。可是我们现在连它最基本的认知、知识掌握还没解决,威胁何从谈起?从科学家严谨的角度来看,十年之内能不能解决还不确定。因此,我们应逐步推进,根据现在的技术水平反过来设计我的产品,多去考虑一下在现在技术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可以解决大家什么问题。
技术还没有实现,就来讨论其威胁,多少有些危言耸听。与其本末倒置的思考威胁,不如思考对于人工智能目前我们需要什么?
人才战略
如同上文所介绍,人工智能是一个需要大量专家和顶尖人才深耕的领域,可以看到,谷歌、百度在人才争夺方面已经是头破血流,无论是业内元老级的专家、还是优秀的毕业生、甚至是初具规模的团队,全不惜重金引入。然而在人才方面胡郁、科大讯飞却有着不同的做法。
胡郁表示人才分为三种,一种是高瞻远瞩的高校项目负责人,第二是优秀的毕业生,第三是进入科大讯飞研究院的高端人才。高校老师和行业专家负责为优秀的学生指明方向,学生在科大讯飞的帮助下进行一些高风险性的尝试,最终公司人员生产出低风险、高稳定性的产品。
在国际化的人才战略方面,胡郁提到:“科大讯飞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人才的国际化。第一,找到国际上领域内最好的专家予以指导。例如贝尔实验室的语音组在声学技术、声学建模和解码算法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强的,科大讯飞与当时的负责人是李锦辉教授很早就建立了联系。第二,把人派到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中去,他们一定是既懂公司的需求,又能接触到世界最先进的东西。第三,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一定要参加这个领域的专业会议,在这些会议上真正看到人工智能核心的东西,比如真正解决智能难题的重点算法等。”
人工智能领域不存在竞争关系
一般人会认为,在国内的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是科大讯飞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但胡郁认为:“讯飞和百度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要共同推进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业界落地进展。没有任何公司会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竞争,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良性的发展,真正的竞争会落在行业层面。”
胡郁希望在中国做人工智能的公司越来越多,这样人才也越来越聚集。但是对于当前中国信息产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大家需要一起发出更大的声音,向政府或者是广大用户正确的阐述当前工业界可以实现人工智能的目标和路径,这对于培育整个市场是有好处的,可以把整个大的势头建立起来,对于中国这个领域上的国际地位也非常重要。
希冀
当记者问到:“十年之后您希望大家给科大讯飞一个标签是什么?”时,胡郁说到:“我觉得应该是靠技术创新来获得用户价值和市场价值这么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