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 3 月 15 日,是一个平常日子,如果不是因为在 1983 年起被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这一天可能是那种在城市广播电台早间新闻节目后那个“历史上的今天”栏目中都没什么可以说道的一天。但是,算是中美时差 的话,值得所有互联网人铭记的是,.com 域名在 30 年前的今天开始启用。
当年,计算机制造商 Symbolics 注册了史上***个.com 域名 Symbolics.com 。 到今天,这个最古老的.com 后缀网站仍然可以访问,只是点进去之后,你会发现这个网站几乎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一如页面上显示的寂寥街景一样。Symbolics 是一家从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分拆出的公司,主要设计并制造 Lisp 计算机,不过到了 80 年代末,这家企业走向没落,现今只是一个空壳公司。而这个域名也在 2009 年被一个名叫 XF.com 的小投资集团收购,存在的意义也更像是一个互联网上的观光景点。
(Symbolics.com 主页)
在 1985 年全年,一共只有 5 家公司注册了.com 域名,到 1987 年,这一数字才增长到了 100 个。在这前 100 中,有一些域名和公司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Xerox.com,1986 年 1 月 9 日上线
HP.com,1986 年 3 月 3 日上线
IBM.com,1986 年 3 月 19 日上线
Intel.com,1986 年 3 月 25 日上线
Adobe.com,1986 年 11 月 17 日上线
Apple.com,1987 年 2 月 19 日上线
不过这也难怪,1990 年之后才是互联网的勃发之际,那时候万维网有了雏形,紧接着互联网上一系列的骨干网站出现,1993 年的 Microsoft.com,1995 年的 AOL.com 和 eBay.com,1997 年的 Google.com。还有就是 21 世纪后的 Facebook.com,YouTube.com 和 Twitter.com。
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的公司 VeriSign 在全球互联网上负责处理.com 和.net 的域名解析工作,同时也经营智能基础架构服务,经过其手,迄今已经有 1.17 亿(一说是 1.15 亿)个.com 域名被注册,在五年前,这一数字为 9100 万,现在平均每 1 秒中就有一个.com 域名被注册。Verisign CEO Jim Bidzos 说:“.com 的意义已经远不止一个网址了,几乎每个国际品牌都意识到,.com 域名就是品牌本身。100% 的财富五***企业都拥有自己的这种在线身份。”
1.17 亿的域名数量也意味着如今新网站已经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域名了,而.com 的域名后缀已经深入人心了,一些域名也成了一项宝贵的资源, 一些大企业往往一掷千金来购买域名。比如小米就花了 2000 多万元来购买 mi.com 这个域名,而奇虎 360 购买 360.com 这个域名更是花了约 1.1 亿人民币。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像小米或者 360 这样土豪,更多的,是面对.com 域名的有心无力。
随着.com 域名资源的稀缺性和高昂价格,许多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的域名后缀。其中除了以国别划分的.cn,.uk,.us 等域名外,专有领域域名也被关注的。比如前不久 Google 就斥资 2500 万美元买下了.app 整个域名资源。在此之前,.tech,.buy 这些域名也被一些巨头企业高价买下,国际域名分配机构 ICANN 2012 年 5 月开始放开这些***域名申请。除了国别后缀之外,甚至还有为纽约地区准备的.nyc 后缀,为开发者准备的.dev 这些针对性很强的域名。
很多人认为这些***域名申请的开放会大大冲击.com 的行情,就像域名注册商 CentralNic CEO Ben Crawford 所说的那样:“互联网正在发生的变化正产生深远且令人兴奋的影响。就像之前的 30 年里,饮料只有白开水一种,突然一下子来了果汁、香槟还有盐汽水等等。”
不用说,白开水指的就是.com 域名后缀,而果汁香槟盐汽水指的则是.tech,.buy 这类五花八门的后缀。
不过依靠.com 安身立命的 Verisign 则不这么认为,因为从数学意义上讲,.com 域名资源有 10 的 98 次方个,1.17 亿的现用量是这一数字的极小一部分,我看到这个数字已经都放弃数那后面有多少个 0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