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应用、手机终端和配套环境的逐步成熟,Wi-Fi应用场景已经从最早的移动环境下突发性窄带数据传输,大大拓展到了包括娱乐、工作、生活在内的各个方面。需求的剧增和覆盖能力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是否把Wi-Fi而非公共无线蜂窝网络作为满足数据接入需求的首要选择,即是否要实现“Wi-Fi优先”,已经成为信息行业的重要话题。
如果从整个信息行业基础架构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实质更为深远:未来信息服务承载网络的提供者角色是否可以更为多元化?未来基础设施提供企业的分布特性是否更为明显,服务模式是否更加灵活?网络入口和应用入口的边界是否会更加模糊?在当前公共网络占据信息基础设施绝对垄断地位的国内,这些问题或许不太容易看出端倪;但在欧美,许多预见到变化的公司已经开始提前动手早做准备了。
“Wi-Fi优先”开始出现
2013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曾经提议创建覆盖全美的“超级Wi-Fi”网络,让用户随时随地免费接入互联网。“超级Wi-Fi”的设计蓝图以覆盖范围广和信号强度大为特征,可以穿过厚墙,遍及山区森林,联结公路上移动的车辆,居民在家还可以利用这一信号上网,打网络电话等。该倡议在当时引起了旗帜鲜明的两大对立派别的讨论。以通信运营商为代表的一方对该举措持反对态度,而以Google等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另一方则更多地持支持态度。
2013年12月,纽约市政府宣布将在市区搭建一个全新的室外公共Wi-Fi网络。该网络将覆盖道格拉斯大道和麦迪逊大道之间的110大道到138大道的95个城市街区,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免费户外网络。2014年,Outernet提出通过卫星方式实现全球免费Wi-Fi网络覆盖(实际上即使实现也只是单向的信息广播而非目前Wi-Fi网络的所有承载功能)。
上述案例都在说明一个事实,即奉行传统“公共无线蜂窝网络优先”理念的美国,也在思考是否应该或者是否可能实现“Wi-Fi优先”。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美国的运营商、虚拟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都在考量各自资源基础、发展战略、未来业务边界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应的实践。观察它们的实际行动,有助于厘清Wi-Fi和公共无线网络之间的关系,为Wi-Fi发展找到当前环境下较为合理的路线。
移动和固网阵营态度对比鲜明
移动运营商对“Wi-Fi优先”的态度可谓是既爱又恨。一方面,Wi-Fi能够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无线接入方式丰富各种应用场景的应用需求,尤其是在企业用户市场或是校园用户市场等流量需求集中、漫游需求较低的场景;另一方面,Wi-Fi网络如果变成一张可以运营的广域网络,又会对带来利润增长的数据流量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因此从全球范围来看,移动运营商对大力拓展Wi-Fi不但无甚意愿,而且是充满警惕。与此相对的是,固网运营商手中已有宽带资源,但缺乏无线接入手段,对移动入口从未有过染指机会,对Wi-Fi的建设意愿就非常强烈了。
2014年,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固定宽带运营商Comcast收购了部署有3.4万个Wi-Fi热点的时代华纳有线公司。该项收购完成之后,Verizon和AT&T一直非常关注Comcast在移动市场上的动作。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有线运营商通过Wi-Fi进入无线市场的门槛是相对比较低的。
Comcast无线服务部总经理汤姆·内格尔也在造势,他说道:“我们认为Wi-Fi和手机是互补的,在许多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消费者会有自己的选择。”
Comcast的Wi-Fi热点数量已经超过100万个,其热点遍布美国多个州的大型商场、体育场馆、公园、景点、餐馆和咖啡馆等。与此同时,Comcast还为其宽带客户提供了一项新的服务。借助这项服务,Comcast的客户可以基于家庭网络分享出一个额外的Wi-Fi热点,其他Comcast用户使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免费登录。这样一来,Comcast的Wi-Fi热点就能借助其原先的固定宽带客户基础,在很短时间内形成规模。
Comcast作为固定宽带运营商,通过并购时代华纳强化自己在媒体领域的地位,并获得所需要的热点,从而取得了大量客户媒体入口的垄断地位。它希望通过构建Wi-Fi网络来实现对移动流量的获取,从而实现从基础网络架构到内容入口的垄断。至于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关系,Comcast更多的还是看到合作性。与Verizon的合作,能够给Comcast带来对4G网络的补充——在实现“Wi-Fi优先”的基础上,没有Wi-Fi的环境可以通过公共无线网络弥补。
这体现了具有巨大综合资源实力的游戏参与者对规则的理解或是尝试定义:通过资源的交叉互补,构建内涵更为丰富的Wi-Fi入口,并以此实现“Wi-Fi优先”。
Comcast具有丰富的媒体、内容、有线宽带和刚刚获取的Wi-Fi热点资源,其运营内容和未来发展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目前电信运营商之所以对Wi-Fi心存疑惑,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媒体与内容的运营经验和能力。与传统电信运营商通过出售通信能力的前向获利方式不同,在Wi-Fi网络中更被看好的是免费为客户提供服务,形成客户基础后拓展后向商户。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以合理的内容和应用吸引到客户,并说服广告主认同客户平台的价值是关键,而这样的能力恰恰是运营商所缺乏的。因此通过合作或是并购获得这样的能力是完成商业链条的一种思路。
虚拟运营商策略各不同
难成大器的Karma
Karma在梵语中是“业”的意思。用这个名字体现出这家虚拟运营商业务开展的思路:希望客户能够做出贡献,类似佛教中的“积累善业”,反过来获得益处。Karma实际上是一家虚拟运营商,它从运营商Clearwire那里买来4G网络/WiMax资源,并将其转化为Wi-Fi接入服务。客户只需购买一个单价为79美元的设备即可使用其服务。在购买设备的同时客户获赠1GB免费流量,用完之后每GB流量售价14美元,流量没有使用期限,即买即用,用完为止。
Karma与其它Wi-Fi服务提供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提供了社交化共享奖励功能。也就是说,每当有人搜索到Karma的Wi-Fi热点并连接,Karma的热点提供者就可以获得100MB的流量奖励,使用者同样也能够得到流量奖励。Karma将这一特色叫做“社交宽带”。
“社交宽带”看起来是一个很聪明的商业模式。它鼓励大家加入计划,加入的无论是资源提供者还是资源使用者都能够获利。然而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是目前它只能覆盖美国部分城市而不是全部,这也是很多其他经营者与运营商相比的致命缺陷;其次,它的单价看起来似乎要低一些,但是流量总体设计还是满足移动性轻流量的要求,对每月流量使用较多而且不愿意花心思算计使用了多少流量的客户,Karma的服务似乎有点小家子气;再次,Karma的共享精神要求不能拒绝其他客户的接入,这点估计很多对网络质量有要求的客户难以接受。所以Karma构建的Wi-Fi服务网络估计难成大器。#p#
与运营商合作紧密的FON
在欧洲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的FON也进入了美国市场。客户只需以59美元的价格购买Fon的定制Wi-Fi路由器就可以加入Fon的免费Wi-Fi分享社区,成为Fon热点的运营者,并在其他用户使用这一热点时可以获得分成受益。
回顾FON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这张Wi-Fi网络的成长与运营商合作有着紧密关系。2007年10月,英国电信(BT)宣布将与FON合建世界上最大的Wi-Fi社区。2010年6月,这一合作再深入一步:BT宣布取消无线局域网BT FON及BT Openzone用户的接入分钟数,使BT的宽带客户可在国内无限制地使用Wi-Fi服务。通过部署大量的无线接入点,BT构建了一个“准无线宽带网络”。2013年3月,德国电信宣布与FON建立合作关系,德国电信的用户将得以享受FON多达800万个热点的庞大网络。目前Fon在全球共有1200万个Wi-Fi热点,80%的用户都来自运营商合作伙伴。
FON的模式看起来和Karma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但其高明之处在于不是简单地和一家运营商捆死,而是整合了大量运营商资源形成了规模。因此FON不能看作是虚拟运营商,而是有效的资源整合者。如果能够和具有资源的固定/宽带运营商形成合作,那么FON就会具备成功的可能。
最具互联网思维的Scratch
Scratch为使用Wi-Fi网络的客户提供“免费”的移动语音和短信服务。Scratch创始人Alan Berrey认为相比公共无线蜂窝网络而言,Wi-Fi网络已经成为客户使用的第一选择,因此他所设计的商业模式是“Wi-Fi优先”,无线蜂窝网络作为备份。
所谓的备份是指,当用户需要访问网络而周围又没有可用的Wi-Fi网络时,Scratch会为客户提供Sprint的数据服务。该服务最低档套餐价格为2美元/天,包含每天30分钟通话和25MB数据。用户也可以购买15美元/月的套餐,包含250分钟通话和200MB数据。
可以看到,在这样的一种模式设计中,公共无线网络完全成为了配角。Scratch期望拿到的是应用和内容入口带来的收益。如果网络覆盖的发展真的如同Scratch所预计的那样,那么传统运营商将在失去话音之后,将再次失去一部分客户的流量。可以看到,与FON及Karma的操作方式相比,Scratch的操作方式显得更为激进和互联网化。
Google将Wi-Fi视为应用入口
与上述企业更多着眼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同,Google的Wi-Fi布局希望绕过移动运营商,实现移动用户与Google网络广告、云服务和以及企业应用等产品和服务的对接。
Hotspot2.0技术的出现,让Google将大量商业热点连接成全国性的无线网络成为可能。一张类似公共网络的Wi-Fi有望出现,为Google实现其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希望。
Google对Wi-Fi的定位不仅是网络入口,更多地期望将其作为应用入口。例如Google于2013年6月宣布和星巴克达成合作,推出无限量音乐服务,消费者只需要在现有星巴克门店内访问Google Play Music应用,就能一边享受咖啡美味一边无限制地试听、收藏、下载音乐。2012年年底,Google跟巴西当地广告公司Enox On life Media一起联手为150家巴西酒吧提供免费Wi-Fi。这一活动只持续90天,覆盖全部7大巴西城市。通过这样的活动,Google强化了客户对传统内容服务提供之外的宽带接入服务品牌的印象。
音乐服务只是Google的第一个试水服务,在Google丰富的服务平台上,有着大量丰富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这些客户消费时间的占据。
除此之外,其他互联网企业也在利用Wi-Fi尝试商业价值的发掘。例如,通过O2O模式,在类似公交车Wi-Fi环境里,客户可以通过移动端手机在同一个公交车里“游戏对战”。离开公交车后,用户仍可以通过平台玩游戏或者上社交网络。此外,分析Wi-Fi网络使用的数据,还可以形成商业情报。
有望在国内成为热门话题
Wi-Fi被各方广泛关注,体现了一种利用分布式思想、充分整合各种行业参与者的资源、通过低成本的方式构建基础网络架构的思想。更进一步,这个基础网络架构还能够包含应用、内容和入口。因此在美国,关于Wi-Fi网络能否真正实现运营的话题吸引了大量关注。根据运营企业看到的不同商业机会,也形成了互联网企业、媒体运营企业、电信运营企业对这一资源的不同运营模式。在国内政策管制日趋放松的情况下,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Wi-Fi优先”势必也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打破信息行业自然垄断、让多种角色从不同角度切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触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