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国内市场格局初现,越来越多的国际互联网公司也都瞄准海外市场。其实互联网公司出海并非没有先例,比如谷歌、亚马逊,但这些国外互联网巨头在中国谋求发展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同样来自美国的苹果却赚得盆满钵满。
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出海的挑战
以色列软件分发企业Iron source 的CEO Tomer Bar-Zeev认为:“硬件与软件服务就像两个宇宙,例如北京和美国都有奔驰宝马,最近联想也收购了摩托摩拉的移动业务,在硬件的需求上,国内和国外相似度更大一些。谈到软件应用和互联网服务时,不同地区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在这个领域很难有大型的国际企业,出海对于软件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是一样,像Yandex相当于俄罗斯的谷歌或者是百度,Yandex本身在俄罗斯占70%的市场份额,很多时候,政府的规定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到底谁拥有、如何进行使用,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事情,必须要处理好。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地的软件人才够多,开发出的产品及其服务很适合当地的用户,那么这个地区的用户对国际性的互联网产品需求远小于那些没有丰富互联网人才的地区。
随着愈来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已迈向海外,如同进军中国的亚马逊和谷歌一样,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形容中国企业坎坷的海外发展之路绝不为过。如何走好海外海之路,是包括BAT在内的国内公司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出海后触及命脉的三要素
如同国内的互联网市场一样,海外市场也已经形成一定的格局,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进入海外市场需要打破现有格局。如同攻城略地,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精兵强将在哪?
Tomer Bar-Zeev告诉记者中国互联网公司想要成功出海三个要素会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命脉。
***,是产品无论是现在说的互联网思维,还是为产品打上情怀的标签,质量始终是一个产品的命脉。
第二,如同亚马逊和谷歌一样,在国外做的很成功,在中国却不如本土的公司,原因在哪?虽然你的产品足够好,但是否符合本地用户的习惯。
第三,当选定目标市场后,投入的力度是否足以在当地甚至全球的竞争对手中抢夺用户。
如何破局
举个例子来说,提到wechat,海外版微信。微信在国内无人可出其右,但在日本显然有些水土不服。笔者的一位的朋友说,在日本,Look around(附近的人)这个在国内的杀手级功能,却很难被注重隐私的日本人所接受。
Tomer Bar-Zeev也告诉记者:本地化是分两个层面的,一个层面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一点,改个UI的设计,这些表面层面的本地化。最难的一点,是对实时数据的理解。我们每天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每天新增的下载数是七百万个,处理的数据量有3万亿。我们现在的技术可以实现的是:如果用户下载了我们的软件,我们就会知道他的电脑之前曾经安装过什么软件,我们也知道他的手机里没有装防病毒软件,如果没有,我们就会问他要不要在手机里装一个,如果用户说OK,点一下,可能他的手机自动就会装上了。这种软件的分发和推广方式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但是这需要很多技术来实现。
当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者满足了前两条需求,那么对于中小开发者甚至一些大公司来说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在全球的竞争对手中抢夺用户?毫无疑问是服务。Tomer Bar-Zeev也认为:“当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在当地需找一个合作伙伴。一个既了解产品本身的价值,又能更好的服务当地客户的伙伴,对于中国出海的公司所陷入的“心已动,身未动,戟已折”的服务困境无疑是一种拯救。
相比于BAT这种国内巨头,中小开发者海外之路更是步履维艰。Tomer Bar-Zeev认为: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努力做好产品,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其他不擅长的方面更加应该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
无论是本地化的设计还是服务,都需要大数据服务进行支撑,Tomer Bar-Zeev坦言说:“Iron source是一家大数据的公司,我们做的软件或者应用的分发和变现都是基于数据层面的一个应用,底层所有的核心的都是海量的数据。每天我们要新增的七百万的数据,这个量级是非常巨大的,因为Iron source是技术型公司,我们全球有五百多个人,百分之六十五都是开发人员和数据的专家。我们把对于所有数据的处理做结果的应用在软件的分发和移动应用的分发和变现上,但是底层是海量的数据,这也是公司最核心的技术的优势。”
结语:
海外业务已经成为各个公司不可忽视的战略方向,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谷歌、亚马逊的坎坷,也必须看到一如Line虽然国内市场份额不如微信,但是在海外却通过丰富的社交游戏,已经当地化的设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另外,ironSource是一家来自以色列的全球化软件分发与变现平台,聚焦于 桌面软件、APP和手游领域,他们通过旗下桌面捆绑、移动效果广告、网页展示广告和程序化流量采买等业务部门,为开发者精准触达全球用户,并将其流量进行 广告变现。ironSource与中国客户的业务起源于2012年为百度提供全球新用户获取服务,目前他们已经与中国一些互联网公司建立业务合作,致力于帮助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企业拓展海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