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越看起来并不像一位公司的CEO,更像是一个布道者。11月23日在OSC开源技术年终盛典上马越作了题为《开源中国的志向》的演讲,“大家好我叫马越,非常好记,遇到我大家马上就会越来越好。”这一如既往的开场白也是他对开源技术的希冀。
开源老兵
马越自称是开源老兵:他在2007年离开工作九年的美国,回到国内推进开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当时中国开源技术的情况如同一个狼藉的战场。在采访中马越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段子:2007年他回国创业,准备在企业推广开源技术,然而跟CIO聊开源时,百分之九十九的回答都是,开源节流还用你跟我讲?
其实早在2006、2007年的时候,国外的开源技术局面已经如火如荼了。2009年10月30日美国Computer World就撰文称,白宫网站已经完全采用了开源平台,甚至连一直固守自有软件的美国国防部也对开源软件敞开了大门。对开源的支持也使奥巴马被外界冠以“开源总统”之称。而此时国内的很多CIO都还没有了解过开源技术。
在中国,程序员总是以程序猿和码农自居,马越表示在美国没有码农。根据BI的最近一份报告显示,美国软件工程师的平均年薪已经达到十万美金。这样的一个数字足够实现一个房子两辆车,一个夫人俩孩子的美国梦了。“而我们今天在五星级酒店举办这样一场开源大会,有些参会者都觉得奢侈,本来会议的主题叫去码农,后来一想算了还是叫祝天下的开发者都成功吧。”马越说到。
互联网思维和开源的爆发
2006年美国的开源技术在商业上大爆发,此时马越回到中国创业,他认为开源技术在中国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终于要迎来爆发的时代。马越笑着说:“开源技术何时爆发,这是一个既甜蜜又苦涩的问题,只能说终于要爆发了。我四年前说过这句话,两年前也说过这句话,现在面临一个拐点,拐点的出现并不是开源技术本身而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过去做的是产品所以需要大而全的软件,而互联网时代则需要的是快速迭代的应用。而开源技术则能帮助企业实现快速迭代。
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是只争朝夕的事。我们不能再用理工男思维去做软件产品,过去是做一个大而全的东西,这个东西从计划到实施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而现在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速度是周一提诉求、周二开始做开发、周五上线运营。
希冀
在中国的大学里很多学生在使用notepad一类的开源软件,但很少有人知道开源技术。我们称马越是一个开源布道者,也是因为他想把所热爱的开源技术推广到大学校园。
马越认为:大学生能迅速成为一个掌握开源力量的开发者。因为大学生学习时间充裕,其次大学生具有热情和激情,这也是一切创新所需的源动力。这两点能促使大学生拥抱开源,世界上很多伟大的软件都是大学生编写出来的。马越认为在高校普及开源技术是开源中国社区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做校园推广是一个艰巨、挺脏、挺累,不会有太大的商业收益的活。但是在责任之下,我们还是希望去做这件事情。我们希望明年能在全国50所大学里,做一些推广开源技术的活动。”
在采访中,被问及中国技术多久能超越美国的时候,马越说与其考虑多久追上美国倒不如考虑用一年时间能够吸引多少本土开发者加入开源的大家庭。“我希望2015年我们社区再能够吸引50到100万用户(目前开源中国社区具有200万注册用户),三年之后这个数字争取能够达到500万,这样我们中国的开发者就有一半能成为开源人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