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BYOD、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IT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应用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但IT运维管理的压力似乎并没有减轻,反而面临更大的挑战。对于IT运维主管来说,一场IT重大事故的发生,不仅会让部门员工士气低落,更容易让上层领导怀疑IT部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因此,针对IT故障管理,更多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IT部门,开始选择主动性的事前管理模式,而非被动式的亡羊补牢。
英雄难过“故障关”
IT在很多时候都会充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可如今的职场生存环境,对心脏不强健的运维主管来说则是一个噩梦。
一方面,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他们希望IT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变成无形的力量,因为IT能消除公司内部的摩擦,并且削减每笔交易的成本。另一方面,你永远不要相信他们可以做到绝对的平衡,如果重大的系统故障给整体收益带来了影响,公司就会强调这个原因,强调公司发展受到了IT的拖累。
那么,IT故障是否能够彻底消除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系统都有出现故障的时候,它可能发生在IT资产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时段,包括了硬件、软件和不可抗的自然因素。为此,企业必须要为自身定义一个可以接受的故障管理目标,将IT基础设施故障对业务的影响减到最小,并防止与这些错误相关的事故再度发生。
如果单从故障管理的目标来看,人们力求找到引发事故的根源,然后才着手改善或纠正该情况。“这种做法固然无错,但却没有行走在IT运维管理***的流程上。
对此,北塔软件表示:“故障管理的流程具有被动和主动两个方面。被动方面是作为对一个或多个事故的反应而解决问题,而主动的“故障管理”是指在事故发生前确定并解决问题和已知错误。所以说,即使你现在‘救火’的事情再忙、再多,也应当去思考,并且马上行动起来,因为这种工作状态非但不能给IT部门带来改变,反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两步走”实现未雨绸缪
如今,企业的IT架构被多种新兴技术改造,并与业务深度融为一体。这带来了极度复杂的管理机制和故障发生机率,迫使IT部门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故障识别及修复工作,而需要走在问题的前面。
未雨绸缪的益处世人皆知,但又要从何入手呢?针对这个问题,北塔软件建议用户采用如下两个步骤实现“质变”:
◆ ***步:基础设施监控“泛化”
之前,由于网络的庞大和后续累加,你可能无法知道IT系统中每个关键应用承载设备在哪里,甚至不知道这些设备连接的应用在哪个端口上。这时的IT运维管理就等于“盲人摸象”,连最基本的“救火”都无法实现。所以,在这个阶段,便需要利用具备手动或自动发现功能的运维工具,迅速搜索整个网络内的所有节点,实现整个网络的真实物理拓扑图,实时反映出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云计算或虚拟化运行环境中,传统的运维工具已经无力支撑这个目标。此时,用户可以采用北塔BTIM等具备自动感知虚拟和物理环境的新一代运维平台,将虚拟交换机和虚拟机以“实体连接”的形式存在于监控场景中,自动追踪数据和虚拟机漂移后的性能指标。
◆ 第二步:业务管理“透明化”
一套业务系统的可用性,取决于每个基础设施对象之间的配合和稳定,但之前的基础监控数据对于整套业务系统又能起到什么帮助呢?
在完成全网监控的目标后,用户可以利用北塔BTIM自动对监控数据从业务角度归类整合,让所有业务关键参数醒目地投射到业务架构上,实时反映业务运行情况。业务视图的构建,可以对外向业务部门,对内给自身管理都提供透明化管理,能够非常清晰地反应出业务系统的健康指标。而透明化的监控业务系统运行起来之后,能够事前发现可能引起系统宕机故障,或者访问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把可能发生故障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IT运维要给创新“留时间”
主动运维、事前运维,这些具体工作实际上都在围绕着“预防性检查(PM)”展开,旨在提高系统的可用性、稳定性。而IT部门的价值若想进一步体现,就不能总围绕“救火员”的角色。因此,未雨绸缪的最终目的还是解放人力。
对此,北塔软件表示:“追求IT创新不仅需要灵感,更要时间。用户还可以利用北塔BTIM中的‘业务仿真、自动巡检’等功能替代人力操作,主动找出可能会影响系统可用性和性能降低的原因。在这个平台上,看似是一张简单的业务管理门户图,但却可以紧密联合并改善IT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沟通中激发IT创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