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间,微博认证为山东电视台记者的@风似利刃 发微博称:“据知情人爆料,疑似@小米手机论坛的用户数据库在黑客界传播。大概800W数据,多为13年左右的老数据。小米用户注意修改密码。”随后,据国内安全问题反馈平台乌云的最新消息,证实了小米论坛官方数据泄露的事故。此次泄露的数据可进入小米账户,通过小米云服务可得到手机号及设备信息;通过同步可获得通讯录,短信,照片,并可在线定位,锁定手机及擦除信息等。今日10点左右,小米公司官方微博回应了此问题,公布了具体涉及账号的细节,并向用户道歉。
2011年CSDN的泄密门事件还未走远,小米论坛800W数据泄露又波澜再起,在速速改密码之后,下面就赶紧跟随随小编一起来深入看看近几年互联网数据泄露的”来龙去脉“,从中学个一招半式,“涨涨姿势”保护你的账号安全和个人信息吧!
一、事件综述:
①山东电视台记者 @风似利刃 13日23点左右发布微博称,“据知情人爆料,疑似 @小米手机 论坛的用户数据库在黑客界传播。大概800W数据,多为13年左右的老数据。小米用户注意修改密码。 ”
②国内安全问题反馈平台乌云跟进并转发称,“有消息称小米论坛数据库疑似遭到泄露,大概影响到2013年的800w用户数据,目前消息真实性正在确认中,希望知情人士可以提供线索,同时请小米用户做好修改密码的准备,因泄露信息很可能间接影响到小米手机云中的敏感数据! ”
③今日01:48,@乌云-漏洞报告平台微博最新消息,“小米数据库泄露事件最新进展:乌云君已将最新的用户报告提交给了官方,结果指明官方数据确实遭受了泄露事故,影响800w左右论坛注册用户,请大家及时修改密码,避免影响到小米云导致手机敏感信息泄露!”
④今日10点38分,小米回应,承认800万用户数据泄露,官方微博回应问题,公布了具体涉及账号的细节,并向用户道歉。#p#
二、小米回应:
今日10点38分,小米公司官方微博也迅速通过官方微博回应了此问题,公布了具体涉及账号的细节,并向用户道歉。
以下是小米官方回应全文:
尊敬的小米用户:
2014年5月13日,我们接获部分早期小米论坛账号信息可能泄露的消息,第一时间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
经查,确有部分2012年8月前注册的论坛账号信息被非法获取。
对此次事件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我们深表歉意。
这部分账号信息此前进行了严格加密(独立Salt单向哈希值),且不少用户近年已修改密码,实际可能存在风险的只有其中一小部分。截止公告前,我们尚未发现可见的流量异动以及投诉报告。
经确认,2012年8月后注册小米账号的用户在本次事件中完全不受影响;对在此之前注册小米论坛账号,且在2012年8月后未修改过密码的用户,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将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提示其尽快修改密码。对于前述可能存在风险的小部分账号,我们会要求其立即修改密码。
在创业初期,我们的论坛及依附论坛产生的账号体系都使用了第三方开源程序。2012年8月,基于安全考虑,旧论坛账号体系不再使用,小米将所有服务(包括小米云服务、米币等)切换到全新的账号安全体系,采用业界最新安全实践方案,对所有存储数据均进行了最严格的安全加密。
用户账号和隐私安全是小米极其重视的头等大事,我们一直对此持最谨慎态度,不遗余力地提升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异地登录预警、安全令牌登录等。用户登录使用重要服务(米币中心、小米云服务等)时,还会在手机端得到安全提示推送。
我们将密切关注此次安全事件动态和用户反馈,持续跟进并及时通报。
小米安全中心
2014年5月14日
#p#
三、网络信息泄露的应急安全措施
2011年12月29日,微博上流行一张截图,内容是用户的账号以及地址,并称“当当网1200万用户信息疑遭泄露”。2011年的“泄密门”事件同样也闹得沸沸扬扬,当时当当对于此消息,采取的措施是,官方公布表示立即在内部进行排查:“经核实,网络公布的信息数据只有极小部分属实,且均系2011年6月之前的老数据,该部分数据是由于之前遭到网络黑客攻击被盗取。”
继CSDN、天涯社区用户数据泄露后,互联网行业一片人心惶惶,而在用户数据最为重要的电商领域,也不断传出存在漏洞、用户泄露的消息,目前已经被卷入的企业有京东(微博)商城、支付宝(微博)和当当(微博)网,其中京东及支付宝否认信息泄露,而当当则表示已经向当地公安报案。
互联网安全问题早已引起关注。而最近的一系列 “泄露门”则进一步推动了相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同时,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注意。天涯社区等一系列网站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传出后,国家工信部近日在官网发出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近期部分互联网站信息泄露事件的通告》。除对窃取和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进行谴责外,工信部称已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通信管理局、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网络安全专家和部分互联网企业,了解核实事件情况,评估事件影响和危害,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同时,工信部要求各互联网站要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发生用户信息泄露的网站,要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尽快通过网站公告、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等方式向用户发出警示,提醒用户修改在本网站或其它网站使用的相同用户名和密码。未发生用户信息泄露的网站,要加强安全监测,必要时提醒用户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