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标准化参考模型,用来描述涉及到网络通信的不同软硬件应该如何分工并相互交流。它定义了一个七层的功能组件集合,从***层的物理互联层(也被称为物理层,或物理接口层)到第七层的应用层。
TCP/I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是定义网络传输的两个基本标准。IP协议定义了计算机如何在一个通过路由互联的网络中传输数据,TCP协议则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在这样一个网络中创建可靠地通信渠道。基本上,IP协议定义了寻址和路由,而TCP协议定义了如何保证链路通信过程中数据不会错乱或丢失。TCP/IP协议由美国国防部提出,相对于OSI模型来说,是基于一个比较宽松的分层方法。许多其它的重要网络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最基本的Web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电子邮件核心传输协议,都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TCP协议的同类,只是牺牲了TCP协议的可靠性来换取更快的通信保障。
TCP/IP协议并不一一映射到OSI模型中,因为它是在OSI模型之前开发的,其目的在于解决一系列特定的问题,而不是对所有的网络通信做通用描述。
OSI模型和TCP/IP协议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 IP协议对应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
• TCP协议对应OSI模型的第四层传输层和第五层会话层的部分功能
• TCP/IP协议并不对网络会话层(OSI模型第五层的一部分)发生的具体事情进行假设,而OSI模型定义了集中多层标准化功能。
• TCP/IP协议并不对IP网络层下的链路层再进行分层协定,而OSI模型指定了两个分层。
• 当一个应用程序需要的功能在TCP/IP协议中无法找到时,该应用程序可以提供这些功能并调用。OSI模型假设每层的功能已经定义好,一个应用程序永远不会再调用自带功能,因为各层之间的接口抽离了许多细节,可能无法实现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