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年轻、受过教育的白人。我非常非常的幸运。而人生是不公平的。因此,如果人生是不公平的——努力工作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知道这个世界运作的法则。
这个 23 岁以前就(算是)白手起家的大富豪说的没有错,就像一篇原出于中国网民的长文《寒门再难出贵子》所说的:
『努力是需要有方向的,需要有指导的,如果在一个错误的思维指导下,也许累死你的努力换来的就是一个只能餬口微薄收入。』
是的!努力是需要有方向的(本篇重点真的不是叫你去找个富二代或是有钱人嫁了/娶了 XD),摸清楚游戏规则与方向后的努力才能开外挂,才能事半功倍,让我们先从软件工程师开始讨论吧!
谈到工程师,你可能以为只要是阿宅又会写程序,就是程序设计师了,其实,笔者在这裡工作了几年后,发现在硅谷,软件工程师以等级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会写些 code 的
会修别人写出来的尸体的
会搞些软体架构,又会带人的,以及最后的
投入大型 Apache Project 开发的。
在硅谷,这几个等级的工程师能力跟待遇相差很大,但是差距最大的部分,其实是机会。很多搞不清楚这几个等级的程序猿们,会花上一辈子的时间在第一种与第二种工程师间徘徊,尽管工作非常努力,也很努力学习新的技术,很多时候却感到时不我予,等到年纪大一点了,拼不过年轻小伙子,自然慢慢就被淘汰掉了, 给外人造成工程师做不老的错误印象。
所以一旦你踏进软件工程师的领域,你只能咬著牙,一关关打上去,这就是你必须面对的伟大航道。
会写些 code 的
尽管很多人会说念资工系没有用,或是非资工系也会写程序等等… ,在硅谷这裡,念资工系还是比较吃香,不然你自己去 Facebook 找人的网页,Software Engineering 部分,看看有几个职缺不需要 BS or MS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好玩的是,这裡 99% 的一流公司不会只想要征硕士,跟台湾那种很假掰的大公司感觉很不一样)
或者说你之前也有听过可以半路出家写程序,比如说去参加 General Assembly 课程出来直接拿高薪等等的这种说法。我自己没有遇过半路出家拿高薪的那些人,但是就我所知,如果你不是资工背景出来的,之前也没有写程序的相关经历,通常需要帮公司作『无偿实习』来累积你在市场的经验与人家对你的信任,然后才能正式当上全职的软件工程师。
硅谷公司虽然相对比较不重视学历,但是你还没有经验或是作品集证明自己之前,他们也是很在意出身的。相反地,在你工作三五年后,你没有累积经验而只提出身,就慢慢会让大家看不起了。
还有一个很直接的方法确认你是不是真正的软件工程师,你去找一个当地的猎头,问他是不是愿意帮你推荐你的履历,如果他肯的话,你就 100% 是了。
不管你是怎麽做成软件工程师的,总之,你工作是在写些 Code 的,就算是了。
会修别人写出来的尸体的(Debug 别人的 Code)
一般而言,能够做到修改别人的尸体(写坏的程序,但是不包含回家作业 XD),大概就有资格叫做资深(Senoir)工程师了。
写 code 简单,改自己的 code 简单,但是修改/修正别人的 code 其实就不容易了,尤其是那种一点都不写注解的 XD 。你不仅要熟稔他使用的语言与技术,还要参透他思考逻辑与盲点,比自己自干要困难很多。
以现在软体专案的规模,你一定要跟人合作,你当然可以请写那段 code 的人自己去维护自己写出来的那段程序码,但是万一这个人生病/请假/摆烂/离职了怎麽办呢?产品与专案还是要继续走,于是『会修别人写出来的尸体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基本上,到了这个等级,你 Linkedin 的信箱渐渐的就会有很多猎人头的留言,留职缺,希望找你去面试,只要你学校学的那些资料结构与演算法还算熟稔,面试的氛围也掌握得很好,年薪谈到大于十万美金应该不是问题。
会搞些软体架构,又会带人的
稍微有点 sense 的软件工程师就知道『作 Amazon』与『做出 Amazon 网站』的差别,而这差别,正是定义这等级软件工程师的最大因素。
(这裡说的Amazon,指的是 Amazon 购物网站,不是 AWS)
『作 Amazon』与『做出 Amazon 网站』最大的差别在于服务的规模(scale),200 个用户跟 2,000 万个用户所需要的科技与演算法完全不一样。
拿商品推荐系统这个简单的功能来说吧,我们假设你有专属的推荐演算法,当顾客登入网站的时候,你必须要用推荐演算法算过你所有的库存商品,来推荐顾客可能会喜欢的产品,推高购物网站的营收。
假设你目前有 1 万个商品,在你有 200 个用户时,你只要算 200 万次,一台好一点的机器可能就可以处理了,但在你有 2 千万客户时,你至少需要算 2 千万 x 1 万 = 200,000,000,000 次,这还不包括接下来排序所需要的运算,你要怎麽设计这个系统?
假设你使用 100 台机器来处理,其中有几台运算时错赛了,你要怎麽办?你的结果会不会受到影响?还有,你当然不能在顾客登入时才当场算,因为这样绝对来不及,那麽你要怎麽 储存这些每晚重新运算过的结果?如果 Amazon 想要把网页的产生时间压在几毫秒下,你只能把这些结果存在记忆体,而不是硬碟中,那你要怎麽设计与设定这个大型的记忆体系统(假设我们用 memcached)?
到目前为至,都还只是『商品推荐系统』而已,更别说其他功能,资料库的设计,分散式运算的规划 … 等,更何况 Amazon 的资料量与客户量都远大于此呢!
除了设计与实作这些软体架构以外,这类的软件工程师还要能够舌战群雄,通过众多工程师的质疑与考验与建议后,带领团队做出最终版本的产品,并进行维护与改良。
这类工程师常见的抬头有软体架构师(Software Architect)工程总监(Director of Engineering),技术副总(V.P. of Engineering),与 CTO 这几个。
其实成为这种工程师最大的难处不在于技术而已,而是在第一手设计与执行这些大型系统的实战经验,有了一次架构这种等级服务的经验以后,未来的业主或是团队才会相信你有这样的能力,把更多,更大型的专案交在你手上,你也才能以战养战,在业界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就我目前接触到这样的工程师中,有两种升级过来的方式:
在大型服务的公司,待过类似部门。比如说你就在 Amazon 作过类似的东西,拿这种业界龙头的相关履历,当然很容易在竞争者或是 startup 种找到掌舵的角色。
在快速成长的 startup 中待过,期间协助建立或是维护过这种等级的服务与产品。
投入大型 Apache Project 开发的
我知道你很嚮往设计出 python 的 Guido van Rossum ,或是哪天閒閒没事也能像 Linus Torvalds 一样在家裡孵出 Linux,但是我并不想讨论他们这种神级的语言创造者,因为他们的经历与能力有点难複製。我想讨论的反而是他们的追随者,那群数目庞大,但是却默默把像 是 Linux 与 python 推向未来的 Open Source 社群工程师。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硅谷的秘密工会?作者写的没错,我这个类别就是在聊他们。
(没看过文章先去看看)
很多对技术热爱的工程师,会把这些技术的原始码下载下来研究,也会跟贡献该科技的 Open Source 工程师互动,切磋技术,久了,不管是手痒了,还是想要哪些功能迟迟等不到,就会把袖子卷起来,自己跳下去写了起来。
尽管理论上 Open Source 的专案大家都可以做,但是要让大家都同意把你的程序码正式地放进专案中,却需要好大的一番功夫。
首先,我们假设你帮该专案加了某些功能,你会上 Github 去建立一个 Pull Request ,接下来,这些元老级的工程师们就会开始对你的程序码品头论足的。
『这裡为什麽要这样写?你这样跟我们原来程序码的架构不搭』
(老大,我新来的耶 XD 我哪知道你原来的架构啊?)
『为什麽不用这个元件,要自干?』
(因为之前没有人跟我说啊 XD)
『你的测试单元这样写跑太慢了,你换个方式作吧!』
(那等于是要我拆开来重新作是吗? XD)
… 虽然你会觉得很机车,但是转念想想,你到哪裡去找这麽多软体工程的长老花时间帮你 review 你的 code 啊?这种千金难买的灌顶机会,现在让你完全免费得到,你老早就该请吃饭了 XD
经过上面的寒彻骨,你的程序码终于被接受,成为 Open Source 专案的一部分,你也升级成为 Open Source 的贡献者(Contributor/Developer)。
如果要作 Open Source ,建议一开始从 Apache 热门专案下手,比如说 Spark 或 Hadoop 那种,有两个主要原因:
因为专案热门,原来贡献的长老工程师就众多,帮你 Review 作品的质跟量会比其他 Open Source 专案好很多,灌顶机会大增,练功比较快。
一旦你成为这些热门专案的固定贡献者,甚至被专案中长老们遴选为 Commiter (有关分级请看这裡),你在业界的名声自然水涨船高。根据强者我朋友的不责任报导,很多超级公司找人的时候,都是把相关 Apache 专案 Developer/Commiter 的名单调出来,从第一个打到最后一个。而一般而言,一个热门 Apache 专案的 Commiter 年薪至少 20 万美金。
当然,如果这整个 Apache 专案根本就是由你发起的,你的价值会跟这篇同工不同酬的文章所说的一样,没有办法以常理来衡量。
最可怕的是如果这群绝地武士同时又兼有创业家精神,他们创造出来的公司会让你有种天空才是你的极限(Sky is the limit.)的那种 fu,如果你觉得 Cloudera(Hadoop) 太老了,虽然市值规模真的很惊人,你可以看看 Databricks(spark) ,这个才成立 1 年 (2013) 的 8 人公司,让硅谷最有名的创投争先恐后,马上注资4千7百万美金(来算算每个员工可以分到多少 XD),这两间公司都是由这类工程师所创立的。
对了,这类工程师很多都喜欢馒头(mentor)后进,只要你不浪费他们的时间,他们都很愿意拉你一把,如果你遇到了,好好把握机会吧。
目前为止所讨论到的这条航道,是我这几年在硅谷当工程师所见所闻的体验,欢迎大家跟我讨论。如果你认识其他产业或是职业的佼佼者,可以提供更多的伟大航道,也请来信跟我说,我非常愿意跟他聊聊,看能不能把他的经验与洞见(insight)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本文链接:http://www.cocoachina.com/programmer/20140920/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