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上网:一场昂贵的试验

网络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今年似乎成了Wi-Fi标配年。除东航外,国航在4月、南航在7月也相继尝试空中上网试验。在飞机上刷微信将不再是国际航班的专利。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今年似乎成了Wi-Fi标配年。除东航外,国航在4月、南航在7月也相继尝试空中上网试验。在飞机上刷微信将不再是国际航班的专利。然而,对于国内航空公司来说,成本过高、改装复杂、无有效商业模式等压力,加上政策门槛,仍让试点转为商用的步履有点缓慢。

 

[[116641]]

2013年12月底,正在美国出差的东航工程师史宏伟,被深夜的一通越洋电话惊醒。“公司准备正式上线机载Wi-Fi项目,你来牵头这个改装小组,速度要快!”接到任务的史宏伟,很快回国组建了卫星通信空地互联项目飞机改装小组。不出意外的话,下周(7月23日),东航北京-上海的航线上,将有一架飞机开通空中上网服务,“空地互联”试点启动。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今年似乎成了Wi-Fi标配年。

除东航外,国航在4月、南航在7月也相继尝试空中上网试验。在飞机上刷微信将不再是国际航班的专利。然而,对于国内航空公司来说,成本过高、改装复杂、无有效商业模式等压力,加上政策门槛,仍让试点转为商用的步履有点缓慢。

◆ 东航模式:为飞机拉一条50M宽带

史宏伟与“空地互联”的故事要追溯到2012年。当时,东航和中国电信联合启动了“空中上网”项目,简单来说,便是由中国电信利用亚太6号、海事卫星提供的中转信号,在飞机和地面之间拉起一条无线宽带,机上乘客可以直接利用卫星信号访问地面互联网的内容。在经过了两年多严密的论证、测试后,东航终于决定,今年将飞机上网正式推向市场。

然而,从实验室到飞机,卫星信号的转移并没有那么容易。接受任务之后,史宏伟遇到的第一道门槛是,向中国民航局等政府部门申请适航认证,这相当于只有在获得空中Wi-Fi安全经营许可后,才能对现有飞机进行改装。

飞行会受到电子设备干扰,是多年来坐飞机的常识,但在国外,这个问题早已被解决。在美国,大约有1700架飞机提供空中互联网接入服务。从技术上而言,空中上网已不存在安全问题。

但对于中国航空公司而言,由于核心设备受制于国外厂商,拿到安全许可并不容易。东航用来试点的飞机是一架空客A330,由于出厂前并没有配套Wi-Fi设备,工程人员必须先在飞机尾部加装一套美国生产的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并先取得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关于该机型的适航认证,才能再申请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认证。

两个月后,适航认证通过,史宏伟开始着手对空客A330飞机进行技术改装,自此才正式进入“空地互联”项目的全面实施阶段。

7月11日,东航、中国电信与Wi-Fi设备提供方松下航电在上海进行了地面静态网络运行测试,相当于在地面模拟出万米高空的飞行上网状态,结果显示乘客均能顺利实现实名认证上网、微信微博互动、观看网络视频、网页浏览等,不过卫星传输数据需要经过近10万公里的距离,打开网页时会有1秒的延时。

如今,“空地互联”项目已经获得了工信部关于开展机载通信业务试点工作的批复,预计东航空中上网的飞机下周将正式首航。这一试点工作将于今年9月30结束。

目前东航的空中Wi-Fi只在北京——上海航班上提供,速率相当于一条50M的宽带,不过由于实际传输损耗等原因,实际带宽约在32M左右,可以同时满足全舱250人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微信聊天等简单需求,但在视频聊天、在线看电影时仍然会出现卡顿。出于这一考虑,东航在首飞时提供了定量的名额限制——50名左右,这样每个用户在线看电影、浏览图片都会很流畅。

不过空中Wi-Fi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定限制,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只有当飞行高度达到10000英尺以上时,空中互联网才会接通。当低于这个高度或者当飞行中出现各种程度的颠簸以及出现影响飞行安全的气象条件时,空地互联功能将可能自动关闭。而且,乘客不得打开手机,只能使用平板、电脑等上网。

东航方面对记者表示,目前Wi-Fi上网服务是免费提供,并不会急于寻求商业化模式,更重要是验证飞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为中国民航形成完善、科学、合理的空地互联运行手册、规章条例等提供参考。

◆ 国航模式:将飞机当成一部大手机

今年4月,中国国航的Wi-Fi航班进行了第一次试飞。国航采用的是地空宽带的互联通信模式,利用中国移动4G网络为乘客提供上网服务。这与东航的方式截然不同。

两种不同的模式,正是目前世界上主流技术——ATG基站模式和KU卫星技术在中国的缩影。前者利用地面移动基站向空中发射信号实现上网,这一技术最早由美国卫星通信商Gogo推出,安装费用仅需10万美元左右。Gogo利用其在全美的135个地面天线基站,采用蜂窝式通信技术向安装在飞机上的天线发送网络信号。

曾为中国国航提供过技术解决方案的一名卫星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国航在试飞中采用的正是基于Gogo模式的ATG技术,一个基站的范围内带宽能够达到30M左右。

“飞机在空中就相当于一个巨型手机,利用特定频段接收到地面基站信号,优点是投资成本较小,带宽资源比较丰富,但受区域局限比较大,只能在飞内陆的国内航班上使用,无法应用到越洋的国际飞行航线上。”该人士对记者表示,即使是美国航班所采用的Gogo模式,也仅仅是在美国内陆和阿拉斯加上空可以使用,也是基于海洋上无法建设基站的原因。

东航方面表示,他们此前也曾对这种上网方式进行过试验,但因为需要在飞行航路中架设地面基站,信号不够稳定。

KU卫星技术,则是利用卫星的KU波段传输信号进行空地互联,它能够覆盖全球主要航线,不受航路及地形影响,可省去前期大量建设基站的投资,也节省运维费用。像德国汉莎航空国际航线、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等也都使用这种技术。

但对航空公司来说,后者意味着要在运营时投入较高成本。一位卫星通信商对《IT时报》记者透露,要组建卫星KU系统,要先向美国、以色列等地设备公司采购卫星通信设备,并在地面建设卫星接收站组,光一架飞机的硬件改造费用就要数百万元。而每年的带宽支出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上述人士介绍,“按照波段频率,一根宽带平均1M需要30~40万元/年。”

◆ 另只眼看

旁观者说:成本太高

每架飞机投资数百万,看视频5元/M

在这波空中Wi-Fi的热潮中,东航、国航是积极的参与者。但更多的航空公司却采取了观望态度,像春秋航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等航空公司和制造商仍然处在非常谨慎的论证阶段。

“一架飞机改造费用最少要100万元左右,按照现有的40架飞机来算,前期的硬件投资起码要4000万元,这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春秋航空发言人张武安对记者表示,公司内部早已开始准备飞机Wi-Fi项目,但出于投资成本的考虑,目前仍然在测试和论证阶段,并没有明确的开放日期。“对于国内大多数乘客来说,飞机上网依旧是个可有可无的服务,目前还未看到明确的市场盈利前景,所以航空公司也要慎重考虑。”张武安说。

中国商飞适航审定中心某负责人对《IT时报》记者透露,为了顺应目前航空公司的市场需求,商飞已经在研发空中Wi-Fi项目,计划在飞机出厂时加入这一硬件设施,但与国外已经有成熟的市场论证不同,国内依旧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飞机上加入Wi-Fi设施,要对设计和制造进行更改,制造商需要先获得型号合格许可,同时在实际投入运营时,还要取得飞行运营安全的许可。从目前国内监管部门的态度来看,仍然是非常保守和谨慎。”

让航空公司更为担心的是,一旦空中Wi-Fi开始商业化运营收费后,过高的价格可能会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按照前期的测试来看,如果要正常投入商业化运营,浏览网页、使用QQ、微信聊天工具按照小时收费,价格大约在20~30元/小时,看视频、电视要按照流量收费,价格在5元/M左右,这样才有可能收回成本。但对国内消费者来说,这个价格显得有些高,所以航空公司将来采用何种计费模式,仍然没有确定下来。”一位曾参与航空公司Wi-Fi项目人士对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

◆ 他山之石

体验者:每秒40KB跨越太平洋

胡先生是国外某基金公司的投资人,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在中美两地之间来往,为了打发越洋飞行时近14个小时的时间,他常常使用达美航空公司的空中Wi-Fi服务收发邮件、刷刷社交网络等。达美使用的是KU卫星模式。

“当前下载速度为46.47KB/S,上传速度为9.80KB/S,平均下载速度为37.83KB/S,平均上传速度约为11.52KB/S。”这是胡先生给记者发过来的一张两个月前的图片,为了测试飞机Wi-Fi的实际速度,胡先生特意打开了一个测速网站,高空上的网速表现还算不错,打开微博、搜狐等网站速度在2-3秒之间。

这种空中Wi-Fi的支付方式也非常便捷,胡先生告诉记者,iPad接入飞机的Wi-Fi热点后,会弹出一个收费页面,提供5美元/小时,10美元/3小时两种服务,可以直接用信用卡进行支付,“在美国内陆和近海飞行时速度非常稳定,但在跨越太平洋时网速时快时慢,有时候4-5MB的邮件还是下载不了,应该是跟所在空域有关。”

国外航空公司:汉莎免费上内网

在美国,大约有1700架飞机提供空中互联网接入服务,这其中包括维珍美国和穿越航空的所有航班,以及达美航空国内航线机队。运营商Gogo为美航、阿拉斯加航空和维珍美国等航空公司提供ATG上网服务。收费范围从每次航班90分钟收费4.95美元到每月39.95美元不限时服务不等。但使用频次最高的服务,还是3小时以上的航班收费12.95美元,3小时以下的短途航班收费9.95美元的上网服务。

欧洲的汉莎航空在与波音达成新的合作协议后,于2010年底开通Wi-Fi上网服务,推出1小时收费14.5美元,24小时收费26美元的计划。不过为了吸引乘客,汉莎在大部分航线上开通了免费Wi-Fi内网服务。

新加坡航空在2012年开始试运营网络连接服务,与空中客车子公司OnAir合作推出基于海事卫星KU模式的Wi-Fi平台,目前已经在洛杉矶、纽瓦克、香港、东京、苏黎世、伦敦等国际航线部署。目前收费标准是按流量计费,5MB需要支付5.99美元,10MB需要支付9.99美元,超出后100KB支付0.15美元,相当于每MB流量在10元人民币左右。新加坡航空中国区总经理谢朝晖表示,未来两年内逐步在所有空客、波音等机型上提供空中Wi-Fi上网。

责任编辑:林琳 来源: IT时报
相关推荐

2009-03-05 10:50:00

空中上网

2018-01-26 15:53:57

2011-03-28 15:32:29

Wi-Fi电信空中上网业务

2017-03-20 19:40:29

AndroidSwipeRefres下拉刷新

2013-01-24 11:03:30

2011-03-08 11:42:56

2015-05-26 15:17:44

OpenStack

2022-11-06 15:56:50

2016-10-26 08:36:16

2022-07-27 16:05:57

元宇宙AISummit

2010-05-14 00:19:43

2010-05-05 09:14:07

2020-06-19 11:43:09

戴尔

2012-12-04 17:44:13

2021-08-01 22:42:57

区块链互联网技术

2021-07-06 12:27:36

混合云多云云计算

2018-06-28 11:30:50

面试AndroidJava

2023-03-22 07:19:21

2022-11-14 17:11:29

鸿蒙操作系统

2022-05-07 18:08:09

物联网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