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上海某交易所高管3年来开房事实”的信息在各大网络论坛和微信朋友圈内大量流传,引发公众广为关注的除了上述高管的特殊身份外,让大家不寒而栗的则是文中列出了其三年半以来的详细开房记录。
查询这条信息可见,内容可谓巨细靡遗,长达6页半的列表中详细记录了开房登记人的姓名、开房退房的时间、酒店名称及地址、房间号等私密信息。随着这一事件的持续发酵,数月前引发舆论骚动的“2000万开房数据”事件再次引发关注,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多个开房数据查询网站也开始死灰复燃。
那么,这些个人信息又是如何被轻松获取?在大数据时代,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怎样利用?在这背后暗藏哪些风险呢?
只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地址都出来了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目前仍有多个以“开房信息查询”为名的网站存在。记者进入其中一个网站发现,网页布局十分简单,整个页面只有一个输入框及一个查询按钮,只需输入姓名或身份证号,即可查询到包括身份证号、性别、生日、酒店地址、手机号、邮箱、公司和开房时间等个人信息。资料之详尽,令人震惊。
“真的能查”“看到好多同名的开房信息”。记者输入姓名后,网站显示出的信息基本与本人信息契合,尤其是手机号、身份证号和邮箱,但也有个别信息存在误差,如住址。记者调查了解到,多位被查询到信息的当事人回忆,在网站显示的登记日期前后,他们曾在所在地的酒店预订房间、入住或办理过会员卡。
在另一个同性质的网站上,记者输入姓名后,结果显示出了开房人的开房时间、性别和出生日期,而身份证号以及电话、电邮、家庭住址四项信息被隐去或被部分隐去。
记者在工信部域名备案管理系统上未查到上述开房信息网站的备案信息。工信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正规的网站下端会标注以“ICP”开头的备案信息号,且可与工信部官网链接。但记者观察发现,上述查开房信息的网站均无“ ICP”标注。
除上述可查个人开房信息的网站之外,记者发现,目前各大软件下载平台上还可以下载到各类开房信息查询软件,这些软件特别指出其“数据基于最近闹很大的2000万泄露版本”。
个人信息泄露,直接威胁手中资金安全
事实上,“2000万的开房数据”早已在网络上疯传,查开房信息的网站们更是“死去活来”,引发一场关于隐私和信任的危机。这些开房信息数据查询源于去年底的一起开房数据泄露事件,多达2000万条记录了在2010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入住酒店的客户信息遭泄露,客户信息包含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公司和住宿时间等。
事件发生以后,有人制成1.7G大小的“2000万开房数据”文件上传到网络,当时网民以每天近4万次的频率下载。据报道,根据被泄露的详尽个人信息,不法分子可能筛选出18岁~35岁女性,进行化妆品、母婴产品等定向电话骚扰。更可怕的是,一旦破译邮箱密码,还可能获取个人的微博、微信账号,向好友行骗,甚至能入侵支付宝等其他关联账户,直接威胁资金安全。
律师观点:隐私侵犯影响面广 法律保护尚需加强
形形色色的“查开房网”,冠以不同的名字和域名,对于这些网站的建设者来说,是否侵犯了公民隐私权?昨日,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曾祥坤律师表示,这些泄漏个人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或酒店入住信息的网站,确实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北京市惠诚(成都)律师事务所郭刚律师表示,对于普通个人侵犯他人隐私,在我国一般适用的法律条款是《侵权责任法》,该法律条款明确个人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等,均受法律保护。郭刚认为,即使是《侵权责任法》对侵犯隐私权的认定和处罚,也存在“范围太宽限”的问题,即在司法实践中不容易操作。同时,在具体案件上,需要有被侵犯隐私的受害者主动提出诉讼,法院才会受理,没人提出诉讼则不会受理。放在各式“查开房网”这个案例上,虽然网站确实侵犯了隐私权,但若没有受害者站出来,法院或者公安机关可能就不会介入调查。
记者观察:“查开房”今日肆无忌惮 难保他日自己赫然纸上
目前,酒店、房产中介、医院、通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往往有机会接触、掌握大量公民的个人信息,这些行业虽然有内部系统出台的关于个人信息的查询规范、查询电子信息备案及保护工作意见等,但由于个别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企业管理、执行不到位等情况,存在泄密漏洞。因此,这些行业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购买这些信息的人主要将其用于网络推销、手机垃圾广告、垃圾邮件、诈骗钱财等。
另一方面,因为在潜规则、婚外情等一系列不能见光的社会现象,让到旅馆开房这个中性词也无端沾染了不堪色彩。部分网友说:普通百姓怕什么信息泄露?不做亏心事,别人知道自己住哪里有什么关系呢?正是此类偏颇乃至错误的观点,导致“查开房”网站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个人信息毕竟是个隐私,在我国公民隐私受法律保护,不能无视法律屏障,公然泄露他人隐私。民众除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外也应尊重他人的隐私,否则,今日你揭他人之短难保他日自己也赫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