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信启动了2014年PON设备集采,本次集采延续去年的招标模式,一阶段进行OLT与MDU的招标,二阶段进行终端产品招标。受电信建设模式的影响,本次集采OLT及MDU的招标规模较2013年大幅下降,新建各类OLT 33万PON口,ONU宽窄带158万线,较2013年分别减少63%和77%。
招标规模的减少,也说明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电信FTTX建设步伐已经放缓,特别是终端完全解耦后,FTTH的建设成本进一步下降,MDU已不再是电信发展宽带的***。据OVUM权威咨询报告的分析,未来几年全球PON OLT的出货量会进一步下降,预计到2018年,其出货量将由现在的4100万端锐减至1300万端。整体市场发展走势的下行,也让PON设备厂商生存空间进一步萎缩。
受市场环境、产业链等因素的影响,各厂家在此次集采中的报价均比较理性,各类产品的价格较2013年变化不大,这充分反映了各厂家对于此次集采的心态。当然电信从自己角度出发,仍希望通过集采大幅降低PON设备采购成本,这种博弈在未来几年内还将继续。另外,集采也是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也能看到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行情的变化。
“FTTB”还能走多远?
作为PON本身而言,其技术产生的背景源于FTTH。在国外,运营商基本全部采用FTTH的建设模式,不存在“FTTB”这一过渡阶段。而在国内,由于FTTH建设初期的ODN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为了更有效的利用现有铜线资源,因此衍生出了“FTTB”、“FTTN”、“FTTC”等建设模式。从2006年开始,国内三大运营商已部署几千万线的FTTB,尽管用户接入带宽较过去大幅提升,但伴随着高带宽的新业务不断涌现,运营商之间宽带竞争的压力增大,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了FTTH。
当然,近年来VDSL以及10G PON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在延续FTTB的生命周期,但受制于铜线质量、节点下沉、现网改造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这两种技术结合FTTB的建设量并不多,仅仅是在部分高校、或光纤难以入户的场景有少量应用。光铜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并进,还是一个问号。
“SFU”、“HGU”正在趋同
在中国市场,对于ONT产品,运营商习惯将其定义为两类,一类为支持TR069、支持三层功能的HGU,另一类为不支持上述功能的SFU。运营商对这两类产品的定位也非常明确,在软件功能及端口数量上,HGU特点更突出,但从成本而言,SFU会更有优势。
虽然运营商对SFU与HGU有明确划分,但产品也在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目前,大部分宽带用户并未开通IPTV、固定电话等业务,这使得端口密度更低的SFU更有市场空间,在南方很多省份, SFU的采购规模已经超越HGU。技术方面,从成本及运维角度考虑,许多省份要求SFU必须支持互通,支持ITMS以及三层功能,除了端口数量有差异外,软件功能必须与HGU保持一致。因此,技术结合市场的需求,无形中推动了SFU的“HGU化”。笔者认为,在未来的电信PON集采中,“SFU”与“HGU”可能走向趋同。
光终端逐步社会化
国内运营商现在普遍由采购部门直接向厂家采购各类固网终端产品,以套餐形势赠送给新开户用户使用,这种模式占用建设投资,流程基本与系统设备的采购保持一致。随着经营压力的增大,运营商迫切希望取消对固网终端的补贴,转而由消费者自行购买固网终端,采取类似于手机的销售模式。
对于固网终端类产品而言,不论是机SFU还是HGU,目前均为高度定制化产品,还不具备像手机一样完全自行购买的条件。基于这些情况,目前运营商主要采用一些变相的方式缓解终端采购的资金压力,如借用资金平台分期付款、引入代理商直销等。我们一般认为这些减少补贴、引入外部合作伙伴的采购模式为社会化销售。
目前在国内采取社会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化销售的操作模式和流程,各省运营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社会化运作机制,主要类型有:
1、运营商管控下,取消对最终用户的终端补贴,引入代理商实施终端销售行为
2、运营商引入第三方资金平台,分期付款
运营商经营压力日渐增大,减少甚至取消对固网终端补贴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对于设备厂家也存在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
1、不利方面,对于集采已分配的省份,实现社会化会造成价格下降,厂家增多,运作不善,会造成落地困难或者落地量受到明显影响
2、有利方面,对于集采未分配省份,可通过社会化模式,实现在省内的产品准入和销售,减少集采未分配的影响,实现合同和利润增量
中国电信的PON集采招标,正是迎合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厂家也将与时俱进,提供适应潮流的产品,不难看出接入技术已趋于成熟和稳定,10G PON等新技术已不再是热门话题,更多思考的将是跨界、跨技术的融合。未来铁塔公司的成立,智能化管道的应用、SDN的集中控制将造就精细化运营,使全网带宽资源智能调配,***利用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