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是个典型90后,他另类、自我,高调也迷茫,偶尔还会表现得像外界所评价的那样“脑残”。他也是个十足的流量族,每天的刷微博微信以及浏览网页,24小时在线,每月100M是他流量的及格线;因为还没赚钱,所以他对资费也颇敏感,100元是他够承受的一个门槛。有时候,他还为寻求某个优惠在三家运营商之间“肆虐”互转。
小军代表的是90后现实的生活状态。他们是一群集体验和品牌意识于一身,向往价值观层面的契合和精神***的群体,是用钱和资源搞不定的一代。然而他们又是数据流量的潜力消费者,就流量消费对90后习惯的充分分析显得关键。在17日举行的第七届上海通信发展年会上,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互联网与存量经营部总经理沈可在发言时表示,通过大数据分析上海联通发现了90后“标准”流量习惯,他们依赖流量,是以后潜在主力用户,但目前消费能力有限,却又易离网络,运营商需要正确应对。
敢于尝鲜,品牌意识
对任何事物,90后都善于尝鲜,为弄懂一个刚上架的APP他们可坚守数日,还乐此不疲。同时,他们也善于分享,积极推荐,是亲人朋友中的“布道者”。在终端选择上趋向多元化,他们爱乔布斯也爱“雷布斯”,但更喜欢追逐上市小于1年的终端。
“90后”认为***的产品应该像一场***的恋爱,不仅要门当户对,还需要精神***。90后的现代青年已经是用钱和资源搞不定的一代,他们心中产品应该是与他们相互欣赏,三观统一,***灵魂契合。
沈可称,对90后而言,褚橙吃的不是橙,是永不放弃;陈欧卖的不是摸脸油,是做自己;那么运营商而言,营销态度也应该转换--面对90后,运营商手机卖的不是流量,应是标新立异。
网络依赖,流量“经营”
90后都有对网络点依赖倾向,他们24小时移动在线,随时分享和沟通,而且走到哪玩到哪,平均每月看上5000个网页,入网后流量成长大于100%,移动终端中APP也至少20种以上。移动互联网已是90后的空气和水。
沈可认为,“90”后消费能力的不足和每天都在不断增长的互联网接入需求存有矛盾,需要当下运营商的关注。
尽管90后对网络依赖,大多还没收入来源,他们毅然流量“经营”:他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流量包;他们入网周期短,语音低,没有在号码层面形成持续稳定的交往圈,因此离网成本低,甚至会为了追逐某一家的流量优惠而突然转网。未来成长和现实资源投入不匹配,未来成长预期高,但现实ARPU低,现有条件下无法获取足够的运营商政策倾斜。尽管是流量的拥趸者,但短时间内,他们的消费能力无法通过流量使用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