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思考

开发
以下只是个人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的一点思考,其实互联网的助益只是为了让金融更简单。虽然自身没有参与做互联网金融产品,但和很多产品经理一样,对互联网当中新兴的产品模式都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去研究学习,所以产生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2013年互联网行业的热点中,互联网金融绝对可以算其中之一,其发展速度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一夜之间,各种“宝”,形式众多的P2P产品、众筹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过在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发展后,受政策性、发展局限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产品逐渐的回归到理性发展的阶段,在这时存活下来的都是发展的较为扎实的。但这不是说互联网金融就不火热了,它照样火热,照样有很多人进入这个领域,典型的事件就是,原来都是资本在主导互联网金融产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公司依靠所积累的用户优势和业务模式,逐渐的与银行间开展合作,衍生出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京东的“京东白条”,苏宁易购的“易付宝”等。

除受政策限制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本身需要依赖“互联网”这个载体,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做金融产品,这对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是一个挑战,但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到现在,真的撼动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根基吗?至少目前都还只是媒体的谈资,或者是一些夸大的宣传。从本质上说,目前互联网金融所占掉市场资金保有量还是相当低的,由于其本身的“互联网”特性,网络安全便成为拦在前面的一道坎,要培养广大互联网用户迈过这道坎,所要花的时间不比当年支付宝获得网民信任的时间短,反而会更长。而真正有余钱的人,更多的还是会信赖银行。支付宝的“余额宝”之所以会成功,得益于其早期所培养的支付宝的信任度,网民对支付宝已经建立起信任感,这样把一小部分闲钱放进余额宝也比较心安理得。但随后的的一些相似的金融产品,缺没有获得这么好的发展,诸如微信的“理财通”,百度的“百发”,以及一些基金组织自己发行的各种“宝”,都难以望支付宝项背,差就差在前期的积累和培养上,使他们的产品无法在短期内形成余额宝的效应。

[[114088]]

从目前的发展中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还是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依托于互联网,也会受制于互联网,这决定其在短期内很难发展壮大,虽然产品模式可以有很多种,但发展的***都会逐渐的向银行靠拢,因为互联网本身并不能创造资本,银行才是***的资本留存体。而且银行的发展历史远远比互联网金融来的更有沉淀,很多成熟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内难以搬到互联网上做,可以做的又会受制于银行这个资本体。我们撇开资本限制不谈,就谈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身,个人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兼顾流动性的同时兼顾收益率

相比较与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优势就在于其流动性更强,其T+1结算到账的模式更加灵活,使得用户在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快速提取。这是***的优势,这个优势需要做深做稳,以此为根基,才能考虑收益率的事情。所以要把流动性发在***位,如果散失了流动性,就与银行理财产品无差别,且安全性上竞争不过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就不再有优势。这个优势不光在依托于购买/赎回货币基金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上体现,也体现在信贷类的产品,互联网信贷产品可以基于现成的数据支持,大大缩短信贷的申请、审核、放贷的时间周期,从而也提升了货款的流动性。

收益率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当你的收益率比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时,人们才会敢于冒风险,这个风险承受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产品的收益率与基准值的差值。收益越高,敢于冒风险的人会越多,资金量也就会越大;当收益率逐渐接近于银行理财产品时,得益于上述所说的流动性优势,用户还可能会购买你的产品;但当这个差值变成负数时,很多人就会开始观望犹豫,这是更安全的银行会成为他们的选择。从现在各种“宝”的发展状况来看,收益率普遍都在下降,很多都已经与银行理财产品扯平,已经低于其一开始所宣传的8%~14%不等的高收益率,这就是各种“宝”的热度下降的一大原因。这个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身很难把控,受制于其背后的货币基金产品,因此寻求与明星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的合作,是比较靠谱的一种方式。这里所有的都是C端的,B端的产品收益主要来自于佣金,这个一般不会太高,基本上都是千分位的,因为B端用户要照常支付银行的贷款利率,同时还要支付佣金,太高了就会抵消流动性带来的优势。

兼顾安全性的同时营造便利的理财环境

相比于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在柜面操作,或者是在相对安全的电脑(安装了银行客户端,需要插U盾的环境,一般是家用电脑)这样的地域受限性,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优势就是“互联网”,只要有网络的地方,理论上就可以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这也是其一大优势,但受限的就是安全性,安全性层面个人懂的不多,就不多谈了。谈到互联网,目前还是得稍微区分一下PC端和移动端,我们称之为WEB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从使用角度来说,更为方便的还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所经常携带的可上网设备已经从笔记本电脑、上网本逐渐演变成为Pad、智能手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众多模式中,P2P、众筹等受制于其内容和展示的需要,目前更多的还是在PC端层面操作,而各种“宝”则可以兼顾。但移动端的便利操作不是做了移动客户端就可以的,需要考虑用户的操作和浏览体验,从这个方面来讲,做移动产品更有产品设计底蕴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会占很大的优势,如支付宝、微信等,而传统的基金公司则相对来讲要差一些,但在互联网的大家庭中,这种不足是可以依靠人才流动性来弥补的,只要有决心和魄力去做,都可以做的很好,典型的就是平安,依靠自身的平台优势和人才聚集,打造了一系列如陆金所、平安付、好房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

决定发展模式的同时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

前面讲到拥有大额资金的用户肯定更信赖银行,因此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该主要瞄准于草根用户的小微理财,也即小额资金的理财需求。经过这么些年理财观念的熏陶和培养,对理财的认识一般都不成问题,关键就看刨除掉安全性、日常固定生活成本、定额储蓄/房贷/车贷等因素外的个人可支配资产有多少,相信大部分用户还是小额资产居多。这部分用户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都会比较低,期望的就是保本并有收益,还要考虑流动性和便利性,以便随时支取和存入。P2P因其流动性差、收益的时间区间长等原因,相对发展的比较小众;众筹因目前国内的模式有些走形,主要受政策和观念的影响,难以形成真正的大市场,主要还是在各种“宝”上,这也成就了货币基金。这两年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很多不知道货币基金的人都开始认识到这种基金在理财上的稳健性。因此在选择发展模式的时候,对草根用户的小微理财需求要理解的比较透彻。而B端的产品当中,都只是在做平台,搭建B端用户与银行间的桥梁,使之更为便捷,不存在认知的过程,因为本来B端用户就要和银行打交道,只是有了互联网这个载体后,打交道更为方便了。

巧妙利用互联网的速度

不可否认,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产品层面,一直都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如果金融产品可以很好的切入并与之和谐发展,就能利用互联网的速度去发展自身的产品。现在说的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思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互联网营销和互联网产品设计体验占了很大部分,这中间的营销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去利用,设计和体验则可以依靠人才和积累来完善。

以上只是个人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的一点思考,其实互联网的助益只是为了让金融更简单。虽然自身没有参与做互联网金融产品,但和很多产品经理一样,对互联网当中新兴的产品模式都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去研究学习,所以产生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实际工作当中有参与做B端的金融产品,主要是数据和流程的提供方,因此对B端的模式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有描述不恰当的地方,欢迎交流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原文链接:http://www.itfarmer.com.cn/1935.html

责任编辑:林师授 来源: IT民工 or IT精英
相关推荐

2015-10-30 17:50:18

互联网金融

2019-09-05 09:15:41

互联网金融云技术

2013-09-11 16:40:35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大数据

2017-03-14 09:30:47

互联网金融工作报告

2014-11-24 11:10:09

大数据

2014-11-26 13:34:53

大数据

2018-11-23 10:05:27

互联网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

2016-12-28 14:24:15

互联网金融

2016-10-14 13:27:13

大数据互联网金融

2017-06-30 15:37:05

互联网架构金融

2017-01-12 16:25:41

互联网金融架构

2016-03-18 18:46:08

听云APM中国平安

2013-09-05 10:04:01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大数据

2014-06-27 16:24:21

万国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

2014-01-03 14:56:49

互联网金融

2015-07-22 09:39:27

企商象云互联网

2013-12-06 11:51:24

2017-06-05 08:18:32

MySQL互联网标准

2013-08-01 14:09:49

移动互联网思考

2009-02-20 09:02:42

谷歌互联网温顿·瑟夫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