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袁聪
应用汇联合创始人兼COO
公司背景:应用汇
应用汇是创新工场投资的一家安卓第三方应用商店,2010年成立,目前团队70多人。
访谈时间:5月14日(周三)晚8:00-9:00
访谈地点:微创新总裁营1234期微信群
以下是龚进辉与袁聪对话全文:
龚:龚进辉(1234群管理员) 袁:袁聪
与巨头博弈:先活下来再活得好
龚:与爆红的团购类似,起初应用商店也涌入上百个玩家,应用汇是少数的幸存者,创立之初为何选择应用分发作为创业方向?
袁:因为看好应用商店的前景,进入的玩家很多。不过这并不是简单的活,做好不容易,应用汇一直坚持产品第一,走技术与运营并重的路线,慢慢积累品牌,尽管压力一直很大。
选择应用分发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智能手机下载应用是用户的强烈需求,开发者也需要渠道去分发应用,所以我们看好应用分发的前景;二是当时Google宣布退出中国,Google退出会带来很大机会。
龚:应用分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百度、360、腾讯相继发力,与巨头相比,应用汇资金和资源都不占优势,如何从中杀出重围?
袁:2012年初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发现应用商店是个强入口,巨头开始进入这个市场,360、腾讯、百度、阿里都投入了大量资源,给我们造成很大压力。我觉得应用汇作为创业企业,第一要考虑如何活下来,第二才考虑怎么活得好。活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产品创新,形成差异化,进而形成用户口碑。我们内部进行过一个调研,发现很多用户同时安装好几个应用商店,而且每个都会用,所以我们给自己订了一个口号:给用户一个不卸载应用汇的理由!
龚:创业或多或少会经历阵痛期,应用汇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让你印象深刻的坑?
袁:我们一直痛并快乐着,创业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产品方面的坑,起初服务器架构设计不合理,并发性能不好,每天晚上10点会宕机,持续了小半个月。还有数据问题,刚开始没经验,不知道在哪里埋探针合适,很多数据都没记录下来,Logo信息也不全,导致看不清楚具体情况,做不了决策或者没办法执行。
找痛点:用户“占领”评论墙
龚:应用商店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渠道”,而应用汇本身作为一款应用,也需要借助渠道的力量。今年应用汇在推广方面会有哪些举措?
袁:因为应用汇是一款渠道产品,所以我们去其他渠道进行推广,往往会被当成竞争对手对待,很难获得有力支持。我们秉持开放态度,欢迎各种形式的合作。今年我们会铺各种渠道,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仍是产品。
好的产品会说话,所以我们一直坚持打磨产品,坚持做好用户口碑。第三方应用市场中,像我们这样坚持的玩家不多。我们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实力不算强,不过一直都能意识到产品的重要性,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上,我们都在慢慢积累实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方面研发产品新功能,陆续上线了基因、评论墙、发现等功能,这些功能背后的逻辑,都是帮助用户在海量App库里筛选App,使挑选App变得更加容易。
另一方面,我们花了很大功夫优化商店,比如请专业测试人员测试大型游戏的兼容性,游戏在不同型号手机上是否能玩,同时我们也花很大精力优化下载流程,努力让下载更快更稳定,想做好这件事并不容易。还有所有商店都在做增量更新,但只有应用汇能做到100%增量更新。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点点滴滴积累用户口碑,这样推广才有效果。
龚:评论墙和发现功能很赞,评论墙在设计过程中是如何挖掘用户痛点?发现栏目如何做到让用户尖叫?
袁:这两个功能是我们的小创新,刚开始设计评论,用户觉得一句话评论信息量太少,我们就设计成可以交流的模式。其实这不是我们拍脑袋决定的事,而是根据用户的反馈一步步改进。
一开始并没有评论墙,我们觉得有些评论写得不错,就给优质评论添加“神评”标签,很多用户都想要神评,后来我们做了一个神评合集,以文章呈现的方式放到专栏上,很多用户问如何才能进神评合集。既然用户这么热情,我们就开设一个更大版面来呈现优质评论,后来就有了评论墙。用户来到评论墙,看到自己在App下面提交的高质量评论上墙,他会高兴地在群里宣布“占领”应用汇,这件事很有意思。
发现栏目,我们认为过去的App分类维度太单一,基本按App功能来分类,而且App只能放到一个分类下。经常有用户抱怨,按分类找不到所需App。我们思考如何帮到这些愿意浏览挑选的用户,所以做了一个很苦逼的工作,对优质App进行分类标签,十几个有经验的编辑做了小半年,才完成打标签的工作。标签的维度各种各样,比如有“高智商”“2B青年”等人群分类,也有“解谜”“喷射飞行”等玩法分类,还有“萌”“血腥”“古典优雅”等风格分类,做完之后把标签聚集到一起就形成了发现栏目,打上标签的都是优质App。这样寻找App的线索变多了,同一个App有可能出现在不同地方,用户发现好玩的App比以前容易很多,反馈相当不错,所以多听用户声音挺有意思。
商业模式:广告+游戏联运
龚:你本人负责应用汇的日常运营,你在团队管理上有何妙招?如何看待小米的扁平化?
袁:我在团队管理方面经验尚浅,我认为主要是真心对真心,多干活、多交心。应用汇团队还很小,基本是扁平化管理,几个合伙人各管一摊,一杆子捅到底。我认为扁平化最大的好处是效率高、协调起来容易。
龚:应用汇与手游产业链结合紧密,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做出过哪些尝试?目前完整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袁:游戏业务一直呈增长态势,我们从去年年初开始做联运,目前占收入比例接近一半,而且还在增长。我们的盈利模式主要以广告和游戏联运为主,这也是当前移动互联网最主要的变现方式。我们之前尝试过阅读付费、下载付费,不过都不是很成功。
龚:“互联网思维”是去年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词,每个人都有不同理解,你是如何看待“互联网思维”?
袁:我觉得互联网思维主要包含4方面思维。一是用户思维,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与用户产生良好互动;二是产品思维,知道如何分解场景,解决用户问题,做好产品体验;三是流量思维,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流量,想办法做到这些流量;四是传播思维,能有效形成用户口碑。
创业指导:勿忘初心
龚:很多业内人士都说移动创业浪潮才刚开始,你认为移动时代有哪些可选的创业方向?对初创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袁:我相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会成为未来社会生产力的基础设施,就像今天的水和电一样。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的能力,来改造目前行业,使社会生产效率提高,生活质量得以提升,我觉得前景非常广阔。我认为有很多创业机会,比如汽车、教育、医疗等。对初创团队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初心,创业初心是什么比其他都重要,其次是团队,打造一个战斗力强的团队才能把想法落到实处,然后才是产品。
龚:最后一个环节是嘉宾精品推荐,你看过哪些好书与大家分享?
袁:推荐林军老师写的《沸腾15年》,讲述199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和故事,很有意思。
群友问答环节
@Delly:应用汇在众多应用商店中走什么路线?在商店流量成为流量鸡肋的大趋势下,你们如何应对?
袁:我不同意商店流量是鸡肋,我们目前的流量供不应求,大量广告主就证明这件事很有价值。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有特色的App分发渠道会越来越稀缺。这是基于3个判断,首先市场需求旺盛,每年有很多游戏和软件需要推广,其次市场可选的渠道不多,很多第三方市场不复存在,活下来的屈指可数。第三是应用商店的分发效率最高。
其实这与用户的认知有关,App也可以提供下载功能,加入网盟或者做一个下载栏目,但毕竟App的主要功能不是做分发,用户更认可去应用商店下载App。所以我们一直相信,有特色的分发渠道会越来越稀缺,稀缺就代表有价值。应用汇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差异化道路,目前很多应用商店的定位开始逐渐不同,我认为这是好事,有选择性为一部分垂直用户服务,希望应用汇能走得更远。
@爱灵:访谈开始提到应用汇如何在与巨头博弈中杀出重围,问题还可以延伸,创业者如何应对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
袁:如何面对竞争,我认为创业团队在找准定位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快!首先在产品上,要快速试错、小步快跑。别人还在摸坑,你已经跳过去了。其次在用户增长上,一定要找到方法快速增长。当产品和用户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打击密度,形成一定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