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SDN的逐步兴起,厂商都争先恐后地围绕这一新技术推出新产品,这是一切新兴技术的自然周期——每个厂商都要有能力说“我们有做这个”。我把厂商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这样分并不严格,只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SDN,这三类分别是纯粹的SDN技术厂商,“半路出家”的厂商以及犹如绝境长城之外的“冰雪僵尸”大军。
纯粹的SDN厂商
据OpenFlow和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描述,纯粹的SDN技术建立在商用交换机之上,所有的信息都在中央控制器上跑,这类厂商要么是卖商用交换机,如Big Switch Networks和Pica8 Inc.,要么是卖软件,如Cumulus Networks。
半路出家
其他的SDN厂商则想把SDN嫁接到传统网络中,他们的目标是让网络更灵活,敏捷和具有可编程性,与此同时,承运商和企业更容易保留自己的网络投资(对于那些一直没有改变产品的厂商而言)。这种情况也会让纯粹的SDN技术厂商急红脸,抓狂的。
人们不把“半路出家”用在成熟的厂商身上,而是用“Overlay网络”来谈及不太严谨的SDN,因为SDN网络是覆盖在传统网络之上的,Overlay网络现在正成为主流,它正被很多公司接纳,包括思科,VMware和以及一些新创公司,如PlumGrid和Midokura。
从长期来看,Overlay网络是历史必然,而其下的专属交换机也是一样,但是,数据可能等不了那么久——数据必须现在就流动起来。
这两种SDN的形式都对承运商提出了巨大的业务转型要求,承运商需要掌握新的技能,他们需要重组与软件相关的部门,而不是硬件,这种转型需要多长时间呢?可能要20年,数据中心转型到开放系统的冲击波还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异军突起的初创厂商
我与IDC分析师Brad Casemore讨论过SDN的优势,他指出了网络市场中的第三类群体:大型云供应商,这些公司包括谷歌和Amazon以及服务供应商,包括CenturyLink和Verizon Communications。企业级云供应商正在想办法减少百分之百的企业网络,试图把一切数据都放到云中,他们很有可能率先在中小企市场获得成功,例如,Pertino为中小企提供云VPN服务。
这种模式是一种潜在的启示,如果这种模式成功,那么企业级交换机——路由市场就会枯萎,因为各个企业基本都是将自己的网络完全外包给云供应商,这些云供应商是目前网络厂商们的主要客户,但是他们仍然是有竞争力的威胁。思科正试图在这个游戏中扮演多面体——既是“半吊子”厂商,同时依靠云服务互通的策略扮演云供应商的角色。
这就像热播美剧《权利的游戏》那样。每个城堡的主人都为一统天下,坐上铁王座,而展开厮杀。但是,这些城堡的主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至少暂时没有——绝境长城之外有一大波冰雪僵尸军队正蓄势待发。
如果一定要用上比喻的话,我们可以把传统网络厂商比作维斯特诺大陆的各个城堡主,而绝境长城之外的僵尸军队则是云供应商。
这类厂商的目标是让网络更灵活,承运商网络在灵活性和虚拟化方面滞后于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从90年代起,开始从专有硬件转换到商用硬件,而这一技术在2000后成为标准。网络现在也只是开始这个转型,结果是你会拥有复杂虚拟数据中心,可以完全通过软件来配置这样的数据中心,当你对虚拟服务器下的网络进行配置时,需要改变硬件,你还得派个人出去看看硬件有什么问题。
这样的改变要花几周时间,而且这还会让人觉得运营商很难合作,而且效率低,这就是一种不利于业务被人理解的方式。纯粹的SDN技术是把所有的改变放到了软件中,保存在opex上面,硬件不贵且可以调换,所以,承运商和企业在capex上节约了很多钱。
更重要的是,承运商瞬间就跟云供应商一样灵活起来,他们可以在几分钟或是几小时的时间里就实现网络预配置,将SDN和NFV结合起来,承运商就可以用软件取代CPE,简化业务,如提供30天的新服务试用,确实,SDN是帮助承运商过渡到云供应商的重要工具。
问题是这种过渡是一项巨大的任务,数据中心要花几十年才能过渡到开放系统,Linux Torvalds在1991年发布了第一个Linux版本,这项技术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成熟,直到Sun Microsystems 在2010年被Oracle收购。
现在向SDN的过渡会快过原来数据中心中开放系统的过渡吗?或许会,但是我们现在在谈的至少是十年中最好的阶段。服务供应商,特别是Tier 1s的供应商,在传统网络上投入了大把大把的钱。傻子才会把原来的设备都换了,重新开始,所以,这种过渡是逐步而谨慎的过程。
但是,即便是短期的,我们也会看到SDN有价值的地方。SDN给传统交换机厂商带来竞争压力,如Cisco Systems Inc.,Juniper Networks Inc.和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