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企业级操作系统之争就如同“三国演义”一般,Windows、Linux与Unix三大阵营并驾齐驱,互不示弱。如今,随着Unix的“势力”渐微,操作系统领域也就剩下另外两强了。虽然在个人桌面层面,Windows完爆Linux,但在企业级领域,Linux可是相当强势。虽然Linux在企业级领域颇受欢迎,但由于其发行版众多,且每种发行版的特点都有所不同,所以企业在选择的时候也需要格外谨慎。前不久,我们也针对《企业级Linux选型》的话题,在ChinaUnix论坛上和网友进行了互动,本文,我们也是针对相关的问题,采访了业界的专家,听一听专家的看法和建议。
Linux系统专家李晨光老师
专家介绍:李晨光,中科院研究生毕业,就职于世界500TOP企业信息部门,IBM软件精英讲师,2011~2013年中国IT博客10强。从业十多年一直致力于开源软件推广特别是Linux企业应用和信息安全领域研究,曾经在国内知名IT培训中心任教;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代表。代表作有《Linux企业应用案例精解》、《Unix/Linux日志分析与网络流量监控》等,在国内众多IT杂志媒体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六十篇,精彩推荐博文150篇。本人自2001年毕业以来做过开发、技术支持,系统及网络工程师职位,目前从事系统架构师工作。
Linux已成主流 红帽SUSE服务有保证
1998年,李晨光老师就已经开始研究Linux,“当时Linux主要是RedHat、Debian、Mandrake Slackware可挑选的余地有限,那时高校做研究Linux主要选择Redhat。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大大小小冒出几百个Linux发行版,企业如何选择?有名的不一定是***的,适合自己才是***的。”
李晨光老师表示,作为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系统稳定、安全、可靠、成熟以及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其认为,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RedHat,SUSE Linux企业版支持IBM X系列服务器***,服务也有保障。如果是中小企业,可以选用CentOS(被合并后,可能会向商业转型),Debian Linux但服务职能依托于社区。对于一些特殊厂家比如从事安全行业的,一般会选用Debian Linux作为其安全产品的***操作系统。
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如今的Linux发展可谓顺风顺水,“曾经还在观望过的很多企业,如今都投入到Linux的开发队伍中来,最核心还是IBM、HP、Oracle、谷歌等国际大厂商对Linux的鼎力支持,就连微软也向开源世界抛出橄榄枝,当然也少不了国内几个Linux开发组织。大家纷纷看准了Linux系统的巨大商机,好处就不言而喻。再看看国内以百度、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有那一家能离开Linux系统呢?”李晨光老师表示。
选型建议:大型企业选择红帽SUSE
针对企业级Linux系统选型,李晨光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大型企业服务器一般安装RHEL, SLES,中小企业会选择CentOS、Debian、Ubuntu Server。“在企业大规模快速部署Linux方面可以选择Redhat、SUSE的系统,KickStart技术是Redhat开发的,它可以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安装,再配上PXE技术可以实现网络启动,再加上TFTP,DHCP,NFS软件就可以实现企业大规模操作系统安装(CentOS也同样适用)。”
开源就是免费吗?
李晨光老师认为,开源是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的简称,如字面所示,就是把软件的源代码与大家共享。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得到了程序的目标代码(可执行文件后者说是Rpm、Deb包)就可以安装使用,程序的源代码并不是必需的除非你是开发者。谈到开源,不得不提到自由软件,它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商业软件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它可对软件使用者许可自由地运行、拷贝、分发、学习和改进该软件的行为。
此外,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的差别在于给出定义的角度不同,开源软件的定义是从技术层面上讲,而自由软件则是从被许可的层面上讲。李晨光老师认为,二者是种交叉关系。“关于免费问题,不光国人对促销打折优惠等字眼感兴趣,老外也是一行,一提到免费,大家以为Free就是不要钱,有的甚至能免费得到一些发行版本,后面还有一句,软件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一些文档资料等售后服务是收费的。”
云计算给Linux注入新的生命
谈到Linux的未来,李晨光老师认为,云计算的发展给Linux注入了新的生命,“桌面Linux蹒跚的在国内走了10多年没有多大起色,还是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IT公司,由于他们的需求带动了Linux应用的井喷式增长。同时,云计算给开源世界提供了巨大机遇。”
然而,我国的Linux行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开设Linux的学校相对较少,很多大学生用了多年的电脑就只认识Windows,这种现象对普及Linux系统非常不利,所以在Linux 的推广过程中,出现师资缺乏等问题,所以我国大中院校在这方面还需再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