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IT行业将会是什么样子?赛迪网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邱鲁闽,他总结了3组关键词,即全移动、全时空、全物联。
全移动。IT技术未来一定是移动化的。随着网络带宽和手持设备的增加,很多传统在桌面端完成的工作都可以转移到移动端来完成。政府、金融、消费品行业等都在呈现这样的趋势。作为用户,也逐渐体会到移动化趋势给企业管理带来的灵活与便利。从2013年开始,企业就把内部的ERP系统延伸到手机端,员工出差只要在手机端就可以完成出差登记、申请借款等流程的办理,通过以后,财务人员就会把借款直接打入出差员工的银行卡里,而无需员工去财务室领取现金或支票。
全时空。具体到邱鲁闽所服务的政府行业,10年后,城市管理将会更多地应用全时空的概念,即把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沟通方式整合在一起,再配合时间、空间纬度,以更加立体的方式展现管理数据、业务数据。拿维修路灯来说,有了全时空的展现平台,维修人员可以更快、更精准地定位到需要维修的路灯具体位置。
全物联。10年后,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很多IT设备都会联接在一起。以城市交通为例,通过物联网技术,未来可以集成车牌识别技术、ETC技术等多种单项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率。车主一进入停车场,就可以根据手机推送来的信息,将车停到离自己最近的指定位置,甚至有的可以通过手机自动缴费。城市管理者还可以实时监测每辆车的具体位置。
政府信息化“烟囱林立”式的系统格局有望打破
社会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社会管理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以往,很多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了。在过去几年,随着管理理念以及对IT技术理解的“与时俱进”,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型官员参与到城市管理信息化规划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开始关注或正在感受平台开放、信息共享带来的好处。未来10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个趋势将更加明显,政府信息化“烟囱林立”式的系统格局将逐渐被打破。
未来智慧城市建设要落到实处,一定是垂直系统互相打通、协调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称为真正的“智慧”。而这要依靠好的建设模式,先打通两个重要的系统,再把其他系统慢慢接进来,包括医疗、交通、安防等。打通以后,先行选择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再逐步完善、推广。但邱鲁闽认为先起步的城市一定不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拥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但相应的操作难度也非常高,牵一发而动全身。信息化基础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邱鲁闽相信,10年后,智慧城市肯定会在某些领域先行落地。
对诞生***软件企业心存疑问
10年后,中国IT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能不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关键还取决于软件的发展水平是否能跟上。要做到“智造”,不光需要硬件,还要集成更多的软件,要有核心技术。我国一些软件企业尽管在本地市场占有率较高,但一“走出去”就四处碰壁,核心技术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一个企业不能把核心技术推广到世界各地,就不能称之为***的企业。
邱鲁闽认为互联网领域机会更大一些,相比其他领域,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更快、更容易,一旦找到合适的模式,企业很容易崛起。10年,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否能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一家***的软件企业,我还心存疑问。
最忧虑的是行业整合问题
大家都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机会,但是还用老打法,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未来10年,如何把我们IT产业的竞争优势整合在一起,变成“拳头产品打出去”,这是我认为不确定的因素。为什么硅谷可以产生这么多优秀的企业,这和良好的文化土壤是分不开的,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中国人宁愿花5000元去买一个手机,却不愿意花6元去买一个APP软件,“越狱”现象非常普遍。如果不解决全社会对软件价值、对知识产权的认可问题,不建立一套有序的竞争规则,邱鲁闽表示,未来10年我国IT行业发展仍会面临很大不确定性,这是我最忧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