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DNS没救!

安全
2014年1月21日,对中国网络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天。继上午腾讯16项服务出现故障后,下午众多网站也出现无法访问的现象。多家DNS服务商透露,全国所有通用顶级域的根出现异常,导致部分国内网民无法访问.com域名网站。

内地互联网根域现重大故障 大量网站无法打开

2014年1月21日,对中国网络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天。继上午腾讯16项服务出现故障后,下午众多网站也出现无法访问的现象。多家DNS服务商透露,全国所有通用顶级域的根出现异常,导致部分国内网民无法访问.com域名网站。

下午15:10左右,部分地区网友称百度、虎嗅、易迅、京东、优酷等众多网站无法访问。辽宁大连网通用户表示打不开朋友网和部分视频网站,稍微复杂网站也不行;厦门电信网友反映,百度,京东,知乎全都打不开。

据分析,网站无法访问的原因是网站域名解析错误。DNSPOD创始人吴洪声表示,此次情况严重,国内三分之二DNS处于瘫痪状态,很多网站被解析到65.49.2.178这一IP地址,用户无法访问。

安全专家认为,大量中国知名IT公司的域名被解析到美国某公司,极可能是人为的黑客攻击行为。

不过,此次故障未对国家顶级域名.CN造成影响,所有运行服务正常。一位DNS技术专家表示,这次的问题仅出现在中国,说明全球根服务器并未出现问题。

截至当天18点左右,国内访问根服务器恢复正常。但据@DNSPod介绍,后续可能还会存在返回错误IP地址的问题,因为各地有缓存,所以部分地区可能会持续12小时。

[[107989]]

DNS已经成为互联网安全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简称DNS)是整个互联网服务的底层基础之一。这一服务将人们访问的互联网域名转换为IP地址,相当于网络访问的指路牌。

举例来说,ifeng.com是一个域名地址,方便人们记忆与输入。但其实每个域名都必须要与一个服务器的IP地址相对应,才能被网络正确识别和访问到,如210.51.19.61。

域名系统就负责将好记的域名地址转换为真实的IP地址,这一转换的过程,有一个术语叫做“域名解析”。

域名系统由DNS服务器来运行,DNS服务器是一个树状的分布式的大型网络。其中最顶级的服务器叫做根服务器(Root Server),存储了全球所有通用域名的信息。在根服务器之下,有大量的一层一层的次级服务器,面向用户提供服务。

脆弱的DNS没救!

一般的用户安装好网络之后,会使用宽带运营商提供的本地DNS服务器。这是离用户最近的DNS服务器,位于整个DNS网络的最末端。

DNS服务器采用缓存机制,当用户在本地DNS服务器找到域名解析结果的时候,就直接返回IP地址。如果找不到,则最近的服务器将依次向上查询,查询更上层的服务器,层层循环,一直查询到最高等级的根服务器。同时,查询到后,本地服务器就会缓存下来,其它用户再次访问该域名时,可以直接在本地服务器拿到结果,不用再次层层查询。

这一域名网络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底层服务器严格遵循上层服务器的更新结果。这一层层向上查询并缓存的机制,保证了整个域名系统的高效。但也为安全带来了隐患:即一旦上层的DNS服务器受到攻击时,所有底层的服务器都将受到牵连,从而导致大规模的网络瘫痪。

以1月21日的这次DNS故障为例,位于中国的高级别的域名服务器出现故障,导致中国大部分的域名服务器解析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了接近2/3的中国互联网瘫痪。

据金山毒霸网络专家的数据,近年来中国大规模的网络瘫痪事故有五起。包括2006年台湾地震震断海底光缆事故、2009年暴风DNS受攻击导致大范围断网、2010年百度域名被劫持事件、2011年中国电信宽带维修导致大规模网络故障、以及昨日2014年DNS域名根服务器故障。

从近年来的五起网络瘫痪大事故看来,除了不可抗力的地震和维修导致物理故障之外,其余的三起事故都是由DNS系统引起的。

事实上,作为互联网最基础的服务之一,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安全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就是DNS域名系统了。

脆弱的DNS不会大修 将继续脆弱

跟互联网最底层的通信协议TCP/IP技术一样,DNS系统是互联网诞生的基石,历史悠久。DNS最早于1983年由保罗·莫卡派乔斯(Paul Mockapetris)发明;原始的技术规范在882号因特网标准草案中发布。1987年发布的第1034和1035号草案修正了DNS技术规范。在此之后对因特网标准草案的修改基本上没有涉及到DNS技术规范部分的改动。

也就是说,2014年已经突飞猛进的互联网,跟1987年的互联网使用的是一样的DNS标准!

上述提到的域名系统中最高等级的根服务器,全世界一共只有13台,这13台中的10台设置在美国,另外各有一台设置于英国、瑞典和日本。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黑掉这13台服务器,就可以瘫痪整个地球的民用互联网。 著名黑客组织匿名者(Anonymous)在2012年就曾对外宣称,将攻击13个DNS根服务器,已达到让全球互联网瘫痪的目的。

当然,根服务器采用了最高级别的安全保护,不是那么容易攻陷的。同时,这13台服务器,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台”的概念,每台服务器都有多组备份,以随时保障运行正常。13台根服务器其实是13组服务器集群。

这种顶级树状的域名架构体系,除了要应对来自黑客攻击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来自政治、战争等社会因素的影响。2004年4月,利比亚国家域名“ly”域名瘫痪,导致利比亚从互联网上消失了3天,随后据报道,原因是有两人对顶级域名管理权问题发生分歧而导致。在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统治时期,ICANN将.af结尾的域名管理权授予了前流亡政府,后来又于2003年转交给由美国支持的阿富汗过渡政府。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ICANN以伊拉克局势动荡为由,冻结了其国家代码“.iq”的申请。

域名管理权分歧、战争和政治分歧、黑客攻击,都会导致域名系统问题,从而引发大规模网络故障。DNS系统的脆弱性会因为这些社会因素而继续脆弱下去。

即使抛却政治和社会因素不谈,单独从技术角度去考虑。薄弱的DNS环节能否在未来有所改观?恐怕答案也是否定的。从1987年到现在,作为互联网基石存在的DNS系统,从未大修过,说明其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技术路径依赖问题:网络越发达,修改DNS系统的代价就越大。

这一路径依赖的另外一个案例是,美国航天飞机助推器燃料桶的宽度其实是由2000多年前的2匹马的屁股所决定的。航空飞机想要更大的推力,需要更宽的燃料桶,然后想要改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燃料桶的运输需要借助铁路,而铁路的宽度最早是由英国人根据马车的宽度决定的,而马车的宽度最早是由2000多年前的罗马人当时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

技术的路径依赖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可笑,但是真实存在并且影响着现代社会的现象,DNS和互联网也不例外。

也就是说,因为技术的路径依赖和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对DNS系统的重新设计和大修几乎是不可能的,支撑全球网络的DNS系统不可能完全颠覆重来。

那么,在未来,人们不得不接受这么一个现实,脆弱的DNS依然脆弱,DNS网络大规模故障依然会发生。人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将发生的频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及建立良好的机制,以便在故障发生时尽快恢复网络,别无他法。

结语

技术路径依赖,无法避免,但人们也不能悲观。在技术不断演进的今天,有历史限制的人们终会找到聪明的方法,减缓历史的影响。无论是探索宇宙,还是解决互联网的DNS安全问题,带着枷锁跳舞,人类依然可以跳的很美。

责任编辑:蓝雨泪 来源: 凤凰科技
相关推荐

2009-07-27 09:04:31

2022-01-13 09:14:48

车联网汽车智能

2016-04-08 09:24:01

脆弱代码更新

2013-08-23 13:50:44

创业创业文化

2010-07-12 16:11:34

唐骏

2019-09-04 09:08:59

2018-07-02 15:03:09

2012-12-25 10:53:09

2010-11-08 09:43:47

2011-07-12 10:01:04

2010-10-20 09:29:27

云计算

2014-04-04 14:12:43

程序员

2021-08-16 15:47:02

AI决策人工智能

2010-06-01 15:59:19

2022-05-17 21:14:34

多云架构身份识别

2021-08-16 20:45:52

AI人工智能

2016-04-08 10:18:55

2012-08-27 09:13:02

2018-09-06 14:18:05

硬盘数据恢复

2019-03-29 15:11:13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