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交换技术发展看华为统一通信

网络 通信技术
10年间,软交换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华为作为最早的程控交换技术掌握者之一,也是软交换技术最早的倡导者和全球商用者,在最初定义的软交换基础上,华为统一通信UC在易用性、界面友好、简洁等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功能上做了很大的改善。

 软交换概念诞生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实现PBX功能(IP 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的飞速发展

软交换诞生后,因其低廉的价格、未来技术方向、多媒体业务能力受到广泛的认可,全球电信业从04年开始做大规模的网改,即替换原有程控交换机。目前,非专业的很多人对软交换的印象还停留在04年时业界对软交换的定义。但是,这一技术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年。10年间,软交换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华为作为最早的程控交换技术掌握者之一,也是软交换技术最早的倡导者和全球商用者。

企业信息化的诉求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各种需求层出不穷。华为抽取出能够影响企业通信的常用功能进行开发定制。比如,一个大型企业,同名同姓的人非常多,而怎样快速的找到你想找到的那个人的通讯录成为企业的诉求之一。在任何一个企业人和人联系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通过E-mail,PC软终端,普通座机电话,手机、视频会议等,这些多种的通信方式也造成我们在和对方联系的时候一种错乱无章的感觉,不知道该用哪种方式更方便快捷。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当现代人回到办公桌后总是感觉桌面上的终端太OUT了,因为现在智能手机时尚、设计前卫、功能齐全。还有不少商务人士,平时很少使用电脑,而当有一天真正使用PC客户端的时候,发现和智能手机上安装的同样的软件,操作起来尽然完全不一样,很不方便。

华为统一通信(UC):易用、统一界面、一键可达

在过去10年华为针对企业市场做了大量的预研及开发,那么在最初定义的软交换基础上又做了哪些工作呢?华为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使用需要,在易用性、界面友好、简洁等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功能上做了很大的改善。比如无论是PC、智能手机,还是IP电话,上面安装的软件客户端使用习惯及界面完全一致,客户只需要熟悉其中一种使用习惯,其他终端上也可以随意操作,并且结合各种终端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列个性化的开发,PC机上能灵活的截屏和编辑、智能机客户端重在简洁,所有功能一键可达、PAD客户端可以进行方便的IM及视频会议;华为在硬终端这块也是邀请苹果外观设计团队重新对新一代的IP电话进行了设计,新颖、时尚、有品味,成为全球最薄的IP话机。

华为UC继续引领通信行业发展

华为UC继续引领通信行业发展,除了全IP,还在BYOD、视频联动、协作等业界热门领域一直在慢慢探索,整合视频会议、移动客户端、智真于一体,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丰富的、易用的通信手段。在全IP的网络下,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华为UC部署配套SBC及防火墙设备,从而拓扑隐藏UC核心设备,IP互联网上只能看到SBC,同时从媒体流和信令流层面防黑客攻击。语音也经过加密算法,保证截获语音无法识别,保障企业通信的安全。通过语音质量动态监测、上报、动态增益调节,保证语音的可靠性,同时,可以配置双归属设备,保证异地容灾,从而确保其整体可靠性。

控制和承载分离,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

在软交换领域,最早盛行的架构为控制和承载分离,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在NGN时代,前一点做到位了,但是,后一点业界基本都没有实现,只是实现了部分分离,电信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依然在软交换上实现,直到IMS时代才真正实现。同时,业界NGN一般都是把运营商设为服务对象,因此在业务应用方面还无法做到满足企业的增值业务,只能借助第三方服务器来实现一些增值业务,这样在连贯性、可用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反观华为UC,增值业务服务器全部为自研开发,并协同视讯、监控等办公系统;在架构上,采用IMS架构,真正实现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同时考虑中小企业成本问题,控制和承载可以分离,也可以逻辑上分离,物理上合一,为企业缩减了成本及部署难度。

华为UC通过在银行、大企业、电力等领域多年的规模应用,加上华为在语音、IP领域的深厚积累,使之在稳定性、架构、商用案例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未来UC将沿着IP、BYOD、视频联动、协作这个方向不断的完善增强!

责任编辑:林琳 来源: 51CTO.com
相关推荐

2012-12-04 09:57:00

统一通信VoIP

2010-05-13 11:21:16

统一通信融合技术

2010-05-14 15:52:06

统一通信技术

2012-10-18 13:48:31

统一通信UC

2009-02-24 14:40:27

通信

2013-10-31 16:02:42

2010-05-17 15:55:21

统一通信技术

2010-05-13 09:54:41

2010-05-17 17:55:53

统一通信市场

2010-05-21 14:02:14

统一通信技术系统

2010-05-14 13:05:57

2010-05-14 16:34:47

统一通信UC

2010-05-17 15:59:26

2010-05-21 14:03:34

统一通信技术系统

2010-05-21 14:04:54

统一通信技术系统

2010-05-19 15:31:39

统一通信技术

2010-05-13 23:33:31

统一通信技术

2010-05-24 10:05:26

统一通信产业

2010-05-17 18:12:55

统一通信方案

2010-05-21 12:32:13

统一通信技术平台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