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屈原·渔父的算法追求前,不妨先看看《渔父》一文的原文: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而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 何不沽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
何不哺其糠而啜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复与言。
《渔父》这篇文章中的重要的场景就是“世人皆浊,众人皆醉”,在软件中,不妨以内存快要耗尽存在很多碎片来比喻世人皆浊,众人皆醉的场景。
按照渔父的思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清兮,意味着内存的分配是正常的, 没有内存碎片,那么自然可以去分配内存,并好好地利用一下了(可以濯吾缨)。当系统中尽是内存碎片(沧浪之水浊兮),难以分配到大片的内存,只能分配到一些小内存碎片,就让它做一些小的用途(可以濯吾足)。
再来看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思想,也就是内存快耗完尽是碎片时,没有必要去分配内存了(我独清)。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渔父追求的是高可靠性的算法(例如服务器软件),当内存正常时,就去实现主要的功能计算,当内存不足时,就转到另外一个分支去实现一些简单功能的计算,然后等待系统内存回收变正常,反正程序就是不退出,一直可靠地运行下去。
屈原追求的是高效的算法(例如客户端软件),当系统内存尽是碎片,效率低下之时,他选择的不是象渔父一样跳到另一个分支去运行,而是退出程序,所以屈原***投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