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金融或可解P2P监管之忧

云计算
去年优易网的跑路事件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时隔一年之后,P2P网贷行业却已经由一两家平台的恶劣行径演变成了跑路潮。

去年优易网的跑路事件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时隔一年之后,P2P网贷行业却已经由一两家平台的恶劣行径演变成了跑路潮。

P2P网贷该如何实现风险控制和有效监管?能否从其基于互联网的这一特性寻求解答之道?

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的神奇之处在于对金融产品的革新,阿里金融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

有人说海量数据就是大数据。但如果将拥有海量数据的腾讯、百度等视为大数据金融,不如将其称之为大流量金融:只是流量变现,发挥了渠道的作用,而不是金融风险定价模型的作用。大数据的神奇之处在于对金融产品的革新,阿里金融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据说只要是阿里体系的商家,轻轻一个按键,几秒钟之后,阿里的后台就可以通过商家过去几年的经营流水,对商家做出风险定价,计算出额度,并给予贷款。金融的本质就是做风险定价,大数据这本“秘笈”最关键之处在于能用于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

阿里的大数据金融之所以能成功,其根本原因有两条:平台对用户有足够强的黏性,大数据能做到即时更新。

那么国内除了阿里就不能再用大数据做金融作风控的了吗?证监会给出了答案。上周,证监会在上海了带走了5名涉嫌老鼠仓的基金经理。有趣的是,此前因相同原因落马的基金经理大多因为被人举报,要查实这些人的违规证据并不容易。但是这一次是证监会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找出了关联交易,再经过取证来完成的监管。显然,证监会在交易市场上运用的大数据分析达到了用户黏性和数据即时更新的条件。

监管难题之解

对于一行三会来说,监管的成本、取证、平台信息监测都是难题

目前,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把P2P行业纳入了监管的范畴,英国FCA(金融行为监管局)也称将在2014年完成对有众筹性质的P2P公司监管。

对于中国的监管层一行三会来说,监管的成本、取证、平台信息监测都是难题。如果按照传统的监管方法对上千家P2P公司进行监管,肯定效率低下。但若是可以采用大数据的方法做监测和监管,人员成本可以大量降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求解于互联网的手段,以相生相克之道运用之,显然是可行的。

假如今后所有P2P网贷公司都把接口跟一行三会对接,一行三会便可即时调阅全部平台的经营数据和交易信息。据说证监会此次挖掘基金经理是否有老鼠仓行为,事先预设定了200个指标,那么同理也可以通过先行设定指标对P2P公司进行监管。

在不久前由银监会牵头、多部委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央行对P2P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虽然央行条法司后来澄清说并非界定红线,只是做研讨,但是不难看出央行对目前P2P行业的态度。从央行对资金池、虚假借款人、网络版旁氏骗局的问题来看,利用大数据的方法监测P2P将非常有效,甚至于可以通过大数据来预判P2P公司未来的经营行为。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P2P网贷公司的年交易量大概是600亿元,以单笔交易20万元计算,全年的交易有30万笔。在这30万笔交易中存在大量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在这种环境下,无论对投资用户还是借款用户,都具有一定的黏性,而在所有平台叠加的海量交易数据也可以做到即时更新。这意味着困扰监管层如何对P2P网贷进行监管的难题或可迎刃而解。

P2P的两大困扰

困扰P2P公司***的问题就是用户跨平台借款和资金托管

从10月初至今,网贷公司的倒闭潮让各方震惊。虽然这些倒闭的公司其行为根本不是P2P的业务范畴。不过拆标、假标、秒标、匪夷所思的高利率、平台自融等行为,在大数据监测下将无处藏身。

事实上,这两年来,困扰P2P公司***的问题就是用户跨平台借款,导致过度负债,***发生违约事件。虽然一些P2P公司试图建立征信信息共享机制来克服这个问题,但是用户的信息是发生在违约后的共享,风险已经发生,是后置的亡羊补牢,并且一些征信信息的共享是否合法也存在争议。但是利用大数据挖掘,可以完成对用户跨平台交易的预测,并作用户过度负债的前置风控。另一方面,近期网贷倒闭潮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投资者组团用资金绑架了网贷公司。通过大数据对平台的交易、充值、提现行为数据做挖掘,能***时间找到投资者是否和平台间有暗箱操作的“猫腻”,并能***时间通过信息披露提醒小散投资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东窗事发后,小散投资者遭殃。

另一个困扰P2P公司的问题是资金托管的问题。对比美国,Prosper和Lending Club的放贷资金来源首先来自银行,平台本身不接受沉淀资金,并不存在资金托管的问题。在英国,目前P2P暂无监管的状况下,P2P公司并不具备金融信息服务资质,只是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资金托管也存在问题。国内的P2P公司在这一方面的烦恼更甚。P2P公司实现第三方资金托管势在必行,目前银行因为系统建设成本高昂,暂不接受对P2P的进行托管。第三方支付并无资金托管资质,目前提供的虚拟账户、清结算分离的服务,只能算是“资金存管”。理论上,P2P公司可以通过虚假借款人和平台内部借款人套取用户资金。但是如果有大数据对平台各种交易信息做出判断,可以看出平台是否涉及违规的行为,也能在平台发生风险事件前,把事件

责任编辑:王程程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相关推荐

2016-04-25 13:02:00

2015-04-27 11:49:23

2009-04-07 10:39:13

2012-12-10 09:46:21

P2P云存储Symform

2022-07-19 16:59:04

流媒体传输IPC物联网

2010-03-22 15:27:40

云计算

2020-03-05 20:30:15

Syncthing文件同步工具开源

2010-07-13 14:41:14

2024-08-06 14:03:35

2015-07-08 13:22:21

极客新金融P2P

2012-02-08 09:33:45

TomP2PJava

2013-03-13 09:24:56

2010-07-07 10:31:45

2010-06-28 11:15:45

BitTorrent协

2012-09-25 13:47:43

C#网络协议P2P

2018-08-16 07:29:02

2009-07-22 15:52:01

2021-09-02 19:45:21

P2P互联网加速

2009-01-08 09:52:00

2017-09-01 15:22:40

P2P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