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国际化的路上走的更远?微信?不,是小米

移动开发
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是,“中国的中国互联网”和“美国的全球互联网”边界已经在被逐渐打破,除去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喜欢“硅谷三日游”之外,中国互联网的产品也开始向外渗透。不过,谁会是中国第一家真正走向全球的互联网产品?

[[91044]]

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是,“中国的中国互联网”和“美国的全球互联网”边界已经在被逐渐打破,除去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喜欢“硅谷三日游”之外,中国互联网的产品也开始向外渗透。不过,谁会是中国第一家真正走向全球的互联网产品?

砸下重金邀请梅西代言、承担着巨人腾讯“唯一走出去的机会”的微信吗?虽然微信的国际用户数仍然在不断增长,几亿的活跃用户、从电商到游戏的无限商业潜能也在让它持续成为和中国相关的热门话题,但是,它仍然只是中国的微信,它受到的那些关注,仍然只是一种对远方来客的天然好奇与窥视。

如果放到硅谷这个微缩的全球互联网生态圈里,这个现象更明显。尽管已经有500 Startups把它当做国际通讯工具,Andreessen Horowitz也会召开“什么是微信,怎么使用微信”的培训,但是他们使用它、关注它,不是因为这个产品会对这个世界、这个生态产生什么影响,而是因为“China likes this way”。所以在硬件孵化器Haxlr8r的DEMO Day上,当他们的顾问、MakerBot的早期成员Zach Hoeken,走过来掏出手机、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对我说“我们加微信”的时候,那一瞬间你会惊讶,然后随之释然,因为住在深圳有一年的他,已经习惯了和美国人LinkedIn或Facebook、和中国人加微信的文化语境。

是的,微信拥有自己的国际形象,但它更多的是享受着中国互联网生态力量壮大的红利,当人们想要了解中国、和中国建立联系时,他们会热情地说,来,我们加个微信,但是除此之外呢?微信和他们没有关系。**回归到全球尤其是西方的大背景下,它只是一个躺在手机屏幕上、很少被主动打开的APP,偶尔弹出一个消息通知,也不过是来自遥远东方、另一种语言的问候。它的国际化,更多的像是一扇面向世界打开的通过中国的单向大门,还不足以反过来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如果说连微信也不行,那难道中国互联网真的还没有力量足以影响世界吗?或许有一个公司可以,那就是——小米。

是的,小米。同样是“中国奇迹”的代表,小米与微信仅仅带给人们“中国人都用它”的简单印象不同,小米在硅谷有一个非常清晰地参照物——苹果。人们清楚地知道,这股软件加硬件的力量将会是异常强大。所以尽管产品还没有正式进入,小米已经被看做是一股潜在力量,它会影响整个生态——无论是以哪种方式,苹果的或者Google的,甚至哪怕是以三星的方式,也足够强大。

但这也并不是微信的错。产品本身的形态决定了小米会在国际化上占尽优势。软件服务上有太多难以逾越的文化痕迹(想象一下你会使用一款在印度非常流行的IM应用和你的朋友聊天?),而中兴和华为早已经证明“硬件无国界”。只需问一下,“让一个美国亚利桑那州用户在选择IM时使用微信容易,还是让他在买手机的时候选择小米容易?”你就知道两条路孰难孰易。

而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Hugo Barra加盟给小米带来的可怕的宣传效果。当这位巴西人穿着印有“MI”字样的黑色T恤出现在小米发布会上、背后的屏幕是他在Google IO上发布Nexus产品时,这张照片,就成为了小米在硅谷最好的通行证。

随便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在活动上遇见一个做垂直行业大数据分析服务的企业家,他的公司已经很成功,然而和很多从事企业市场服务的人一样,他已经不年轻,也并没有那么热切地关注中国,所以他不知道Wechat是什么——这很自然。但是,令人意外的,他却告诉我,他知道小米。“就是Google那位高管去的那家中国手机公司。”他说,“应该很酷。也许美国有的卖的时候,我会试试。”

看,Hugo Barra已经给小米带去了魔力,这是找100个梅西也做不到的事。“一位Google大牛去的下一家公司,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就是这么简单的一种逻辑,让小米轻松地摆脱了中国公司最难洗脱的“廉价”“山寨”的偏见。即使Hugo Barra最终并没有给小米带去实际的帮助,那至少也算成就了市场营销的胜利。

再随便举一个例子。在GMIC上,关于小米的讨论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就在我排队的时候,甚至有嘉宾手舞足蹈地和旁边的人解释“小米”在中文里的含义。他努力地发出说“xiaomi”这个音,然后得意地说,“小米就是小米花。”虽然我至今不知道小米花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个荒谬又好笑的解释的由来,但是,他们对小米的热情,和谈起Wechat时的好奇完全不同。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小米的国际化只是走硬件这条路,那它和更早走出国门的中兴和华为有什么不同?答案很简单,人们只有一个名字来指代中兴和华为,那就是“Cheap Chinese Phone”,但是“XiaoMi”摆脱了这个标签,这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而且,谁说小米的国际化之路只会做硬件?据我了解,小米早已经收购了一家位于以色列的、主打脸部识别技术研发的创业公司——不是战略或者财务投资,而是技术收购,而且,收购完成之后,那家公司仍然在以色列独立运作。有多少中国硬件公司会这么做?

这让我想起一个纽约记者Elmira对我说的话。她说她正在写一本书,想要总结全球的几大创新中心,现在正进行到中国的章节,问我是否能和她聊聊小米。我问她,中国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有很多,为什么要写小米?她说,小米是个有趣的案例,而且,小米和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不一样。**“它看起来和硅谷的公司非常相似。”**

和硅谷的公司非常相似——是的,也许这才是小米国际化的最大优势。

责任编辑:张叶青 来源: eoe Android开发者社区
相关推荐

2011-05-17 09:39:38

JavaSE

2011-08-29 09:48:30

springMVC

2010-03-02 16:44:59

CentOS Mono

2010-07-28 14:52:29

Flex国际化

2024-05-17 08:25:06

数据驱动React语言包

2024-01-17 10:16:22

前端国际化消息键

2023-01-31 10:29:26

JavaScript国际化国际化库

2013-09-22 09:58:37

虚拟化

2009-06-03 08:30:30

禚佳春法航华为

2024-01-04 08:16:34

Spring国际化标准

2011-07-08 11:13:42

Cocoa Touch XCode

2009-01-19 09:06:31

gettextPHP国际化编程

2015-07-21 16:59:22

OpenStack

2015-03-13 09:50:46

2013-05-03 13:28:54

2011-08-19 13:13:14

struts2Java

2010-01-04 13:09:51

Silverlight

2009-06-25 16:04:30

2013-01-16 11:19:16

微信3亿国际化

2013-08-26 15:21:41

微博微信易信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