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原创稿件】微软近日正式在国内发布Cloud OS,包括了Windows Server 2012 R2、System Center 2012 R2、Windows Azure Pack在内的一系列企业级云计算产品及服务,共同组成了Cloud OS云操作系统战略。提出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云解决方案的愿景,51CTO记者在发布会后专访微软全球副总裁、服务器和工具业务部门营销总经理沼本健(Takeshi Numoto),更深层次的解读Cloud OS的云计算战略。
沼本健 (Takeshi Numoto),微软全球副总裁,服务器和工具业务部门营销总经理
Cloud OS是由微软最早提出的系统性概念。以Windows Server和Windows Azure为核心,其中Windows Server负责交付私有云、Windows Azure主要交付公有云,二者相互结合在数据中心、数据库以及公有云上提供统一的自动化管理平台。最近微软连续发布的Windows Server 2012 R2、System Center 2012 R2和面向Windows Server的Windows Azure Pack服务及其它新产品的升级,也意味着Cloud OS战略的整体升级。
数据中心融合
微软作为首家进入中国的公共云服务跨国企业,具备了为企业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的能力。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企业选用了微软的混合云解决方案,比如:蓝汛将Weblucker部署到了国内的Windows Azure公有云平台;"锦江酒店"采用微软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化酒店运营中心,实现IT资源的集中式管理和灵活的建设及运营费用分担模式,解决资源管理、监控、配置、运维和自助服务门户的问题;嘀嘀打车正在对本地的Windows Azure平台进行测试,计划尽快利用它扩展自身核心业务。
沼本健认为微软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具备主要的几点优势:
第一、Windows Server 2012 R2和Windows Azure提供的混合环境,让新业务的开发和测试变得更加高效,企业可以随时调用公共云上的计算资源,系统开发变得更加便捷。
第二、Windows Server 2012 R2和企业中的原有业务系统能够很好的兼容,提供一个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通过Hyper-V的虚拟化平台,提供整体系统的扩展性。
第三、System Center 2012 R2让整个混合云管理的架构,从以前每个单个服务器的单独管理模式,变成了统一的管理,降低了整个系统的管理难度。
大数据融合
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显示,目前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挖掘的应用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有59%的用户认为他们是缺乏一些知识和技能,因为他们认为大数据的挖掘要非常高的技术能力,所以他们的人员还没有准备好去做这个事情。
第二,有41%的用户认为需要跟现有的BI工具做整合,BI工具这几年也是如雨后春笋,有很多BI分析工具,因为大家都看到了中国企业在大数据方面的一些机会。但是这些怎么去跟用户现有的数据、现有的应用去做整合,也是困扰着客户在大数据分析上面能做得更好。
第三,有37%的用户非常担心它们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这方面的需求。
沼本健谈到:“微软即将推出的SQL Server 2014和Windows Azure,以及在Office 365中的Power BI,可以应对这些挑战"。他说:"全球有46%的客户在使用SQL Server产品, Windows Azure中的HDInsight Service功能,可以让用户非常轻松的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到Hadoop环境下管理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公有云、私有云、SQL Server、Windows Azure,帮助客户做到所有数据的访问。”
“第二个优点是微软将大数据和BI工具用大家熟悉的Office Excel功能展现出来,做到可查找、合并,并且通过Office的PowerView、PowerMap展现出企业在大数据上的能力。”沼本健说:“微软还有统一的数据库平台,通过SQL Server的列存,提高性能,降低存储的成本。用户的数据从GB级到TB级到PB级,都有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平台。并且在中国已经有一些企业在用微软的PDW的解决方案,他们的反馈是:过去大量的数据,比如到年底领导让他们去做一些数据分析,一些国家领导人要看一些数据的时候,他们以前要做几周的工作量,使用了微软PDW的解决方案,几个小时就可以把这个任务完成了。”
Cloud OS云操作系统提出后,在11月13日成立的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CCOPSA)中,又将 Cloud OS的含义进一步扩展到了更广阔的云平台体系中,获得了国家机构、科研院校、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的认同。希望在中国云计算领域的未来发展中,微软能够肩负使命,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更多技术、产品、体系、理念、创新的全方位支持,提升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