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一个会议上发表了《大数据、微营销、数据驱动营销》的演讲,现场有一位娱乐圈的品推负责人和我探讨电影发行和音乐发行有关大数据的问题。在我看来,大数据的信息挖掘可以预测用户的购买时间、购买什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愿意公开他们的数据。
当然淘宝、QQ空间、百度等互联网产品几乎都会把他们的数据给公开出来,这其实可以给创业者非常多的研究信息,而这些信息又缺乏更多的整理,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和大平台也会有很多合作,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会在官方网站有更多的信息分享给行业。
当然这些都是基于各大平台首先愿意为用户分享数据,昨天我看到QQ空间分享了电影数据在SNS中的用户讨论、地域、年龄、学历的关系,在这里也分享出来。
一部电影要想取得高票房,离不开人们的关注度。关注度从何得知呢?显然,社交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来源。QQ空间利用其本身所掌握的大数据,并加以分析,发现观众对电影的热议程度与票房基本上呈现正相关的规律。这或将对电影从业者是一个启示。
数据显示,不同地区人们的观影喜好差别很大。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包括我自己。但仔细想来,结论不无道理。因为地域和历史文化的差异,人们的审美和偏好是不同的。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相比,人们喜欢的电影类别肯定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电影的拍摄、营销和投放应根据不同地域,加以区别,有所侧重。
信息图还从学历、性别、年龄层面分别列举了各自喜欢的电影,得出的一些结论都比较有意思。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图》成最孤单的电影、《小时代》成最热闹的电影、男女博士的品味差异很大等等。可以看出,不同学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的观影习惯和观影行为大有不同。
让我欣喜的是,信息图还直观地揭示了一部电影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阶段以及个体影响力的扩散过程。一部电影在上映前,只有少数关注者对其进行讨论。而随着电影上映日期的临近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讨论加强;在电影上映中,讨论会爆发;下映后,讨论明显减少,但仍会有小高潮的出现。由此,对传播节奏的掌控,更有利于电影营销。
总体来说,QQ空间推出的这张图谱干货很多,内容很丰富。对大数据有兴趣的互联网人士以及电影从业者可以加以研究,挖掘出真正有用的东西,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