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Web Services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三大障碍的存在令不少企业用户在面对这位全球头号云服务供应商时选择了逃避。
Amazon Web Services的Re:Invent 2013大会将在下个月于拉斯维加斯举行,而且我敢肯定到时候肯定是人气爆棚、圆满结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Amazon可是目前市场上的绝对领导者,每个人都了解这一点、承认这一点,而且客户与合作伙伴都将借此平台为自己所用。
成功已经毫无争议,但值得强调的是,AWS之所以能够荣登王者宝座、依靠的绝非巧妙的营销花招。他们只是单纯拿出一套切实可行、极具规模且与用户期望相符的公共云方案。看起来有些乏味,但有时候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全部内容。
不过,尽管AWS已经做得很好,但其从企业用户身上获得的总体营收还不到十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型企业在接纳AWS的道路上走得是既艰难又缓慢。让大型企业接受AWS绝不像大多数人设想的那样简单,我们将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总结为以下几条:
1. 企业用户希望获得交易折扣。AWS通常不会对定价做出让步,即使是在与企业用户签订合约时也是如此——尽管大部分企业试图获得折扣。换言之,企业用户往往派出技术团队,他们带来采购协议并想尽办法甚至撕破脸皮希望拿到优惠价。在某些情况下,Amazon的工作人员甚至表示“不可能提供折扣——你们还是去其它供应商那里碰碰运气吧。”
2. 企业用户希望使用单方面合同。AWS在服务水平协议方面也绝对不会做出让步。企业用户通常希望修改协约中的部分内容以保护自身权益,而技术供应商通常会在收到草案后与律师团队展开讨论并在最终审定文本上签字。不过这一切在Amazon身上都不会发生。
3. 企业用户没能得到以实用性为基础的计算资源。计算机是买来的,数据中心用地是租来的——很显然,这些就是所谓“有形开支预算”。相比之下,公共云模型这一概念在理解方面显得比较困难。企业很难明白它的确切含义及执行流程,因为企业通常采用的都是静态业务体系。公共云服务供应商需要采取措施以确保自己的设计思路能够真正与企业用户的需求相匹配,同时又不会给客户造成太多麻烦。
AWS似乎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如何以实用性为基础向客户提供计算资源。不过随着与越来越多企业的接触,AWS以及其它云服务供应商终于开始理清头绪,走上正确的处理轨道。不过在成果真正显现之前,我们仍然需要拿出很长一段时间,静等AWS了解企业需求、企业熟悉公共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