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豌豆荚改版正式推出视频搜索,除了应用你还可以直接搜索内容(视频)。这个小变动加上前段时间巨头们动作不断,让我嗅到了一丝丝关于入口形式的味道。
应用商店、超级APP、浏览器的趋同
作为应用商店,豌豆荚推出视频搜索,显露出其进军通用搜索的野心;7月份360推出了整合应用、音乐、游戏、书籍、攻略的雷电搜索;8月底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借由手机百度这个超级APP宣布其轻应用战略,随后UC很快站出来说浏览器内应用我们已经做了好久了。
不难发现一个趋势:应用商店、超级APP(百度等)、浏览器似乎速途同归,走向一个WEB、轻应用、原生应用的统一。而这种趋同与其说是对未来入口标准不确定性的预防之举,不如说是现实所需,或者这就是所谓未来——一个综合性的入口。
内容载体之争
目前的争议在到底WEB、轻应用、原生应用哪个才是未来的标准?也就是我们接受内容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不妨先回顾一下PC端我们浏览网络的方式是在怎样的。无非两种:
1,浏览器——搜索引擎——目标内容
2,桌面客户端——软件——目标内容(即时通讯、视频客户端、游戏客户端)
毫无疑问,前者是我们在PC端访问互联网的主流形式,后者则比较小众和特殊。造成这种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浏览器在技术上满足了多种信息形式的展现,包 括视频、文字、图片等,另一方面是浏览器的操作够方便。所以用户不介意形式如何,更关注的是信息展现的效果以及操作的便捷性。
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呢?
目前毫无疑问原生APP在信息展现以及操作性上都更胜一筹,但其有个致命缺陷:下载和更新。而轻应用和WEB可以即搜即用,但因为技术限制功能尚不能满足更多需求。常规的说法是随着html5技术的成熟WEB会逐渐成为主流,但如果原生APP的下载做到极速,而更新在后台自动完成,且体验优于WEB,结果又不一定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原生APP和WEB APP趋同,云计算带来的成本无限小,速度无线快会不会让二者在外在的差异接近为0。
所以在未来技术成熟的基础上,所谓入口应该是这么一种形式:WEB、轻应用、原生应用的界限完全消失,即使其背后的技术底层是完全不同的,用户在一个入口中可以做到即搜即用,这样的入口可以是现在的应用商店,也可是超级APP,也可以是浏览器。也可以是一个集合体。补充一句,我这里的超级APP指百度这种类似浏览器的应用,并不是指微信微博这两个APP。原因我接下来讲。
微信和微博是入口吗?
我所理解的入口应该是直接(浏览器)或者间接(应用商店)提供综合互联网服务的,包括资讯阅读、社交通讯、网络交易、游戏娱乐等。
我不认为微信和微博是入口,占据大量流量并不代表其就是入口。 这种流量是源于其所提供服务的巨大受欢迎性,并不是源于其产品的功能拓展性的,一旦用户需求减少或者审美疲劳,导致流量下滑,那么微信和微博也就是昙花一 现罢了,当然当下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同样的例子有PC时代初期的BBS和聊天室,大家每天沉溺其中,因为这两个服务当时对用户有更强的吸引力,而一旦这么 吸引力下降,其入口效应也就破灭了。
可能有人反驳了,微信有公共账号以及游戏和支付功能,微博广场 里也提供各种周边功能,这不是互联网综合性的服务吗?首先,这种服务还是围绕其产品本身变现准备的,缺乏起码的客观中立性(比如微信游戏),这会导致其拓 展功能的受限制(如腾讯对微信借口的限制和对公共账号的改革);其次,用户并不一定喜欢这种承载太多的应用,而更喜欢小而美,这也更符合手机的操作习惯。
而当下之所以将微信和微博当做入口,无非是二者太红,流量又带来了商业价值。
什么才是入口?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最终会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中立性:类似于PC时代的浏览器,一个入口应在对待流量上相对公平,做到尽可能的中立,这样用户的选择才不会受限。而微博和微信难免过于服务于自己了。
2,综合性:这种综合性当下体现在对WEB、轻应用、原生应用的全面支持,未来技术成熟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所以当下一个应用商店和浏览器的杂交体更适合做入口,而不管APP或者WEB谁以后占据主流,应用商店或者浏览器做个适当转型或者倾斜就好了。我想这也是91值19亿美元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