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C2013关键词:融合与开放

原创
网络
在IT 建设早期,由于技术受限,一般的IT设备无法提供同时满足多功能与高性能, 因此这些设备都按功能进行分割,这种分割也带来了IT管理与应用的孤岛。随着技术的演进、企业业务的逐渐多样化以及对成本、资源利用率等方面需求的提升,他们迫切需要整合多种结构、系统和功能的IT设备,以应对需求变化的技术环境,并驱动业务进一步创新。

在IT 建设早期,由于技术受限,一般的IT设备无法提供同时满足多功能与高性能, 因此这些设备都按功能进行分割,这种分割也带来了IT管理与应用的孤岛。随着技术的演进、企业业务的逐渐多样化以及对成本、资源利用率等方面需求的提升,他们迫切需要整合多种结构、系统和功能的IT设备,以应对需求变化的技术环境,并驱动业务进一步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IT系统和设备正不断走向融合,例如统一通信,就通过单一平台实现多种通信渠道的融合;应用交付也在负载均衡的基础上不断融合流控、安全、加速等功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推出了标榜“融合”理念的IT设备及产品,如网管软件开始将网络监控融合到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更多的服务器也开始整合存储资源;交换机开始实现有线无线融合一体化管理以及更领先的安全功能;OA与ERP深度融合,实现无边界信息流和管理。尤其是最近备受关注的各种一体机,例如华为FusionCube融合一体机,戴尔的Active Systems,IBM的PureSystem,通过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系统的垂直融合,实现资源的动态优化与共享,按需调度,帮助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迅速***融合大潮。

HCC2013上融合IT产品频现

融合意味着结构整合、系统融合、功能耦合,它也成为IT产业的大趋势,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用户需求的驱动下,主打“融合”的IT产品也越来越多,如前所述,在应用交付、统一通信、一体机等领域,“融合”成为企业吸引其客户的必备资本。

在今年的HCC 2013的展台上,我们看到了更多具备融合理念的IT产品。例如融合数据平面架构存储架构,不仅实现在线、近线、离线存储的融合,NAS、SAN和对象存储的融合,还可实现高中低端存储系统融合,备份/数据保护/归档的融合,甚至还可以实现不同厂商,不同品牌,不同设备的融合,可帮助企业构建面向未来5-10年,按需供给的存储资源池。基于此架构的高端存储Oceanstor 18800F,实现了闪存与高端存储的深度融合,可实现超级虚拟化之上的超级调度,实现跨数据中心的数据融合与统一管理。

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 3.0,融合了英特尔硬件平台在虚拟化的创新技术,实现面向数据中心的异构多厂家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的水平融合,具备业界领先的先计算虚拟化能力。还有FusionCube融合一体机2.0、融合架构服务器的新计算节点CH140、CH242等,都是华为“融合”战略的代表产品。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也体现了“融合”这一核心思想。例如云容灾解决方案,融合了华为在存储、网络安全、服务器等IT领域的创新和领先容灾技术,帮助客户降低管理成本。Manageone 2.0数据中心管理方案将原有离散、分层、异构的数据中心管理融合统一,并融合各类商业中间件,实现对整个数据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

据了解,华为早就看到了融合这一IT 领域的这一重要发展趋势,从去年开始,华为便陆续推出系列融合IT产品,如FusionCube融合一体机,融合架构的E9000服务器等。本届HCC 上,华为更是将融合进行到底,多款新品的技术特性的阐释中,都特别提到了“融合”一词,从发布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来看,融合贯穿其整个IT产品线,成为了核心设计思想与灵魂。这些融合的IT产品不仅实现了多种技术的融合,更帮企业实现了多种IT业务的融合,通过融合,企业IT系统便可感知业务流的需求,实现资源自动调度,更多的企业用较低的成本就可享受较高的IT价值。

融合被企业提升至战略高度

随着用户对融合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在融合的时代,比拼的将是产品统一融合的架构、全方位的功能整合能力,以满足企业IT管理与运维的需求。诸如IBM、惠普、戴尔等主流企业,不仅在产品中体现“融合”,更将“融合”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例如惠普发布了“融合战略”,从服务器、存储、网络层面推动基础设施行业转型;戴尔也在企业级战略上重申了构建融合硬软件、服务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在HCC2013上,华为正式推出了Fusion(融合)战略,通过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数据中心等技术创新和融合,采用开放架构与第三方系统融合,帮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让企业客户的“计算不再有上限,网络不再有边界,存储不再有限制”。开幕式上,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表示,与合作伙伴、客户一起成长是华为的使命,“融合”是华为成长的主旋律,也是华为的整体战略。具体来说,分为3个层面的融合:

一是与客户融合;华为希望自己不仅仅是充当供应商的角色,而是与客户的愿景相融合,理解客户、帮助客户,与客户共同成长。二是与合作伙伴融合;通过开放合作、“被集成”的策略,华为将自己的产品融入到合作伙伴的方案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将用融合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包括软件与硬件的融合、数据与分析的融合、商业设计和基础设施的融合等。

通过郑总的阐述,华为深度融合战略也变得更加清晰:它并不是简单的“喊口号”而已,而是切实可行的战略指引,从技术、产品到解决方案,从客户到合作伙伴,华为希望通过统一的架构,融合的产品与方案,去满足企业全方位、多元化的IT管理与运维需求。

融合的基础是开放

融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要想真正做到多技术、多应用、多业务的深度融合,还离不开相关厂商从硬件到应用软件甚至是系统层面的合作。因此,对于融合IT 设施,最重要的就是开放,因为用户需求是多变的,只有真正开放,才能实现更多功能的整合,甚至是与其他产品的无缝整合。

例如,目前的融合一体机方案基本上都能提供良好的开放性:惠普的融合基础设施构建于标准的通用架构和管理模块基础之上,可支持用户的监控程序和相关应用;戴尔的Active Systems也是基于开放式体系结构,可集成和管理其他厂商的硬件,实现资源统一调度。

华为企业业务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张顺茂表示:IT是一个合作的生态链, 顺应融合的大趋势,华为表示将一如既往深层次深入贯彻“开放”战略,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共建开放生态圈,实现真正的IT融合。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也绝对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有一些具体的支撑性措施,例如有一个专门的开放实验室,可以对国内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一些解决方案进行集成的测试验证,同时,华为所有产品,包括软硬件平台,都支持一个统一、开放的接口---eSDK,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这个标准平台非常方便高效地与华为的产品进行集成与融合,例如FusionCube也遵循开放架构标准,企业可在其硬件平台上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的实现“融合”,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也不断深入。例如与SAP在数据库、云计算方面深度合作,推出了一体机解决方案;与英特尔在硬件如服务器、底层软件如虚拟化等方面合作,实现了Fusion Sphere的可靠性、兼容性、安全性保障。未来,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将不断深入,从产品到行业解决方案,甚至是到服务,华为都将在开放的基础上与合作伙伴实现融合。

融合与开放奠定了华为IT产品线及整个企业业务向前迈进的基础,在本届HCC大会上,华为的“融合”与“开放”战略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例如基于开放架构的云操作系统Fusion Sphere 3.0,不仅体现了融合,还能在资源池方面与多厂商设备兼容,并提供给开发者开放的API接口。基于开放架构,华为的很多产品可与友商的解决方案融合。例如华为与达梦、人大金仓等携手,推出了大数据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大洋、索贝、新奥特、苹果等企业合作,由华为提供大容量、高带宽的存储设备,合作伙伴将之融合到自己的解决方案中。

在笔者看来,融合与开放不仅仅是华为专属,几乎所有的IT主流企业在融合的大潮中,伴随着用户需求的驱动,都纷纷履行着这样的战略,通过开放合作,实现更多功能的整合,进而实现产业链的共赢。可以预见,融合更多功能的IT产品将遍地开花,到明年的HCC,我们将有望见识更多融合IT产品,见证更多企业用户享受融合带来的价值。

责任编辑:张存 来源: 51CTO.com
相关推荐

2013-08-31 14:05:02

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3华为

2013-09-17 15:24:51

华为HCC2013SDN软件定义网络

2013-08-19 09:38:27

华为HCC大会HCC2013华为

2013-08-19 10:45:42

华为HCC大会HCC2013华为

2013-09-09 15:57:42

华为数据中心华为

2013-04-16 21:52:27

IBM云计算开源

2013-09-02 17:20:57

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3高端存储

2011-06-20 14:32:59

关键词

2011-06-07 18:45:41

关键词

2013-08-27 17:53:16

戴尔高峰论坛

2011-06-14 19:11:38

关键词

2022-01-04 11:58:26

甲骨文数据库创新

2019-12-22 13:48:26

退休科技行业大佬

2011-05-25 17:38:56

关键词

2021-10-11 11:47:30

F5云原生PaaS

2013-08-26 15:43:40

AppStore关键词开发者应用选取关键词

2011-05-25 17:58:00

2017-01-10 10:37:31

2009-11-03 09:02:59

Windows 7苹果竞争

2011-07-22 15:48:46

SEO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