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苹果新品发布会后***时间评论了iPhone 5c这款产品。作为替代iPhone 5的机型,iPhone 5c是苹果走到了“核心用户与主流用户的鸿沟”面前,而库克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消费苹果的品牌溢价,为了维持用户增量而牺牲重度用户体验。但在商业上,此举的利弊并不好判断。
库克时代,苹果发布会终于有了意料之外的表现。但是对于iPhone 5c(注意,从今天起,iPhone末尾字母改小写了)这款产品而言,大家更多的是跌破眼镜而非喜出望外。
iPhone 5c可以认为是iPhone 5的换壳产品,除了电池可能有少许改动外内部性能完全一致,而且换上了更廉价更易量产的塑料壳。而在市场策略上,iPhone 5c完全替代了iPhone 5——后者就此停产。
所以iPhone 5c并不是此前传言的廉价iPhone,而是一个暴利iPhone。
这种事情苹果不是***次干了。The new iPad就是一个坑爹的东西,到***大家发现是个半成的过渡产品,直到iPad4才是完全体。但好歹那次不算乌龙的乌龙,是把一个75分的产品做到了100分。而现在呢,是发现iPhone5在生产销售上眼看要奔着120分去做,太费力了,赶紧降低标准换成一个90分的产品。
这种策略即便在外行眼中,也算是赤裸裸的欺客。
当然很快也有阴谋论的说法,说5c是为了5s做价格锚定。确实,大陆4488和5288只差了800元,而香港折人民币3699和4409的差距更小。打算以这个级别价格购买iPhone的用户实在没有必要省几百元而获得差一个级别的体验。
但究竟iPhone 5c是给什么用户准备的?
在还以为iPhone 5c是廉价iPhone的时候,我听说了一个词叫做“5C青年”,带有一些贬义描述了廉价iPhone的用户。但目前看来,低付费率、轻度使用以及文化边缘都不适用于描述5c的购买者。
事实上,彩色外观对于更大众更轻度的女性用户是有吸引力的,她们不在乎所谓的“苹果味”,她们只是消费主义大旗下的品牌从众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库克已经在消费而不是积累苹果的品牌资产了。
所以,这个人群的描述可以扩张到男性与女性。在品牌保障下追求原生外观的人群在高端快消品行业一直是消费主力,如今他们可以占领苹果了。相对于5s,5c或许会更他们带来更好的心理满足感。
但这个人群并不是以往科技与消费电子的核心用户群,事实上他们对于功能和性能的敏感度要远远弱于以往的苹果主流用户。但必须考虑到,这个人群的规模比科技潮人要大许多。
于是,苹果也终于走到了核心人群与主流人群的鸿沟面前。
杰弗里·摩尔在2009年出了一本描述科技营销和用户管理的书籍《跨越鸿沟》,其中的用户发展模型在如今的消费电子业界格局下尤其灵验。他的观点认为,一个产品(以往通常是指软件或互联网产品)在发展中首先会聚集符合产品调性和定位的核心用户,这些用户可以描述为该方面的达人;但随着进一步的产品推广,更大规模的轻度人群会进入到用户体系中,比如小白用户,他们的需求与核心用户完全不一致,但规模庞大,于是更为主流。而产品此时就面临着如何跨越这个核心用户与主流用户两个互相嘲讽群体的巨大鸿沟。而且,作者在书中指出,大部分鸿沟其实是无法跨越的。
在强大的乔布斯面前,核心用户和主流用户有共同的价值准则:“乔布斯永远是对的。”没有这个能力的库克并不能如此号令鸿沟两端的用户,于是苹果有些别扭地搞出了两个产品来处理这个问题。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因为5c虽然满足了一些所谓“主流用户”的需求,而且让他们支付了更多的利润;但这并不能消除原有核心用户因此蒙受的“无形资产”损失。从首款iPhone发布到现在,这些核心用户陆续失去了“极客”“高帅富”“时尚”“格调”等等曾经引以为傲的标签,而这种平庸化还会继续。
而***的结果是,苹果沦落为一个以实用性而不是颠覆性著称的消费电子大厂。
这诚然令科技爱好者们痛心,也令苹果未来的增长预期退化为冷冰冰的资本核算。但那又如何呢?主流用户的涌入速度一定比核心用户的流失速度要快。
但从此之后,苹果不再是一个文化标签。
这算是得到还是失去呢?只有库克心里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