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A7、香槟金,苹果发布会再次被严重剧透。但是,很奇怪的是,看完整场发布会,我的失落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因为,务实的苹果为产品所带来的改进,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不要密码
天天被我们带在身上的手机,已经是人的唯一 ID 了,我们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忍受注册、填写密码的麻烦?通过手机这个私密的介质,移动服务应当直接就能够和人相连。
苹果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指纹识别这样的安全措施,让每部 iPhone 5s 成为一个人的安全的唯一 ID。苹果还展示了 Touch ID Sensors 的强大性能,即便是手指局部的指纹,都能够被识别出来。
当 iOS 应用们积极利用 Touch ID 所带来的好处后,我们就不必忍受输入密码的痛苦。官方视频当中,只要按一下 Home 键就能购买应用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的方便,和渴望。
但对于开发者而言,Touch ID 不光是帮助他们解决用户的痛苦而已,而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每个 ID 背后不同的用户。以前应用开发者也许只能知道自己用户的数量,而对用户的行为一直没有办法感知,那么 Touch ID 的加入,则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iPhone 5s 是一部“以人为本”的手机。而如果苹果能够针对这一点开发数据服务的话,对开发者的意义会更加重大。
此外,从 Touch ID 的加入,还能看到苹果对移动支付的看法。大家都知道 NFC 已经出道多年,它一直是议论的中心,但直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客观大环境的支持。苹果对待 NFC 技术的态度也十分消极——而 Touch ID 的出现,则表明苹果的思路仍然是要自己掌握体验。所以,如果我们用 iPhone 5s 来支付,那么支付的过程在 iPhone 5s 里面就可以完成,完全不必受外界影响。
Touch ID 通过指纹识别,确认了人的身份,而这未必需要软件读取到手机里所保存的指纹资料。所以,虽然苹果官方称,其它软件是无法读取指纹资料,但不意味着 iPhone 5s 不能为第三方应用提供身份的确认状态。换言之,如果 Passbook 与 Touch ID 相结合,苹果的移动支付闭环就终于构造完成。这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进步。
随时记录
M7 其实和此前 Moto X 所发布的协处理器很像。它同样是一款特殊的处理器,专门处理某些传感器的数据。此前高通也透露过自己的协处理器方案,可见这种设计未来将是大势所趋。
不过,到底 M7 的意义在哪里?看一下官方的表述,“无论你在走路,跑步,甚至开车,M7 协处理器通通知晓。”它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官方所宣称的低耗电,而是无论何时都让传感器保持活跃的状态。
了解医疗数据的采集便可知道,关于人体的体征数据,并非采集一次就好,而是一天下来越多越好。但要做到这一点,则要求智能设备的传感器一直保持活跃的状态,之前这样做是不可能的。而 M7 则让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同时苹果所加入新 API 接口“CoreMotion”,则方便应用通过传感器来获知用户所当下的状态。这能够让应用提供更加丰富的玩法,不管是随时检测身体的数据,还是增加更多的手势。
也许,通过更多的手势,能够解决 iPhone 大屏化的体验难题?或者说,在 iPhone 5s 跟 Siri 对话,就不必先解锁,然后再长按 Home 键了?
在发布 iOS 6 的时候,苹果已经注意到利用地理位置数据,为人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一个例子是引入了地理位置的备忘录,以及根据地理位置提醒的 Passbook。而有了 M7 的加入,第三方开发的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细化的体验。
64 位启动的性能时代
以前我们提到了“普适计算”这个概念:计算机会融入网络,融入环境,融入生活。为此,计算机会更小,更廉价,有网络连接,有超越图形界面的,可以和环境和人做更多的交互的手段。
但这背后,则是对数据处理能力,尤其是大量数据处理提出更高的挑战。
现在苹果宣布 64 位芯片***应用于智能手机平台,iPhone 5S 也因此成为全球首款采用 64 位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与当下智能手机里 32 位的处理器相比,64 位芯片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 8 个 64 位通用寄存器,内存寻址能力提高到 64 位,寄存器以及指令集升级到 64 位。
以上的变化导致两个结果:64 位处理器能够进行更大范围的整数运算,可以支持更大的内存。还记得 32 位的 Windows ***只支持 3GB 内存,而更大的内存,其实是有 1 GB 是利用不到的,这是就是受到 32 位的限制。
将处理器提升到 64 位,能够让它在处理多媒体、数据库的时候,更加有优势。但也需要澄清,64 位处理器在运行 32 位应用的时候,因为架构不同、指令集不同的关系,其性能未必 得到提高。但只要越来越多 64 位应用的出现,这种情况将得到改观。
但从 A7 开始,苹果可以地提升硬件的性能,让机器表现得更智能,让它不再过于依赖云端的计算能力,而尽量将更多的数据放在本地完成。而这种性能的提升,将表现在机器反应的速度,以及处理像 Siri 这种需要极强计算性能的功能时,机器是否游刃自如。
智能,以性能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