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时代,一个设备就代表使用它的主人。设备的各种使用特征,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人一些行为习惯的延伸。
大屏手机一直是颇受争议的,三星从Note I发布以来,一直争议不断,谁真的喜欢大屏手机呢?最近华为P6,魅族的MX3也都发布出来,争抢大屏手机市场,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大屏手机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吸引什么样的人群。
首先我们看看整体的市场情况——TOP 10智能手机生产厂商的设备占有率情况:
好吧,三星一骑绝尘,在市场占有率上独占鳌头。用户的活跃度也是非常的高。看来三星家的设备,覆盖的用户质量都非常高,这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无怪乎最近三星媒体研究中心的欧阳同学一直跟某咖啡打得火热,连续的举办开发者见面会。
索尼设备的高活跃度让我颇为吃惊,这说明索尼出的Xperia系列在产品设计上,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市场占有率上不去呢?这个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但是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了。
小米手机的用户是非常活跃的。这也体现了现在年轻人对移动智能生活的需求。如果各位有做过渠道推广,应该会发现小米渠道的激活率水平比中华酷联是要 高一些的(当然不尽然,这里讲的是大部分情况)。今天(9月1日)看一个移动的朋友在校园活动现场发的微信:“今天新同学过来问得最多的问题:有红米 么?”
作为中华酷联中唯一一个处于第二象限的设备厂商,华为确实表现不错。我本人很看好他们的P6。另外值得一提的是OPPO,他们最近发布的Find 5等机型,产品设计上也非常不错(个人主观感受)。
实际上上面提到的几个厂商我都想拿到他们的典型机型来分析,不过今天我只想分析头牌。我们取到三星手持智能设备占有率TOP3的设备型号,并采用TalkingData独有的数据挖掘算法,计算出该设备的性别比例。
三星所有的手持设备中,Galaxy系列的II和III,以及Note II占据了TOP 3的位置。
其中Galaxy S II和Galaxy S III的性别比例类似,均是男性用户占主导,而Galaxy Note II则是女性用户高于男性用户。Note II的数据表现让我大吃一惊,颠覆了我以前对女性用户只喜欢小巧精致设备的印象。为了防止数据出错,我找工程师提取了Note I的性别 比例数据,发现跟Note II一致。这说明三星的这两款大屏手机确实是深受女性用户欢迎。
说两个段子。
一个是之前一个朋友给他老婆买了个Note。我很惊讶的问他,为啥他老婆想要Note啊,这么庞大,多么不方便啊!他回了一句:“现在韩剧里面的男女主角都流行用这玩意儿打电话。”
另外一个是我把这个信息反馈给某同事之后,他也丢给我一句:“大屏显脸小!”
后来在一次三星举办的活动中,我跟他们的媒体中心(负责应用商店的部门)的欧阳先生交流了一下,把我的研究结果告诉他,他先是惊讶的一问:“你怎么 知道的?”然后神秘的一笑告诉我:”现在Note的用户群体,实际上就是以前iPhone最早的那批用户。“联想到Note I和II的上市时间,明显可 以感受到三星与苹果在用户争夺上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是成功的。三星成功的抓到了苹果的痛点:屏幕小,价格高,国内市场购买不畅。
再想到小米的策略,不难发现,当所有人都想要苹果,而一机难求的时候,巨大的饥渴市场就是巨大的机会。
再回到性别这个问题上,大家注意到没有,前段时间美图秀秀出来个女性手机,OPPO也出女性手机,华为P6更是直接上了粉色。后续的事情,大家自行想像。我只想说,女性同胞们对手机的需求,是时尚、漂亮和个性……
说完再看看这几款机型上用户对不同类型应用的喜好。
Galaxy SIII和Note II用户对移动社交的需求明显比Galaxy SII旺盛。从时间上来看,随着市场逐渐的培育成熟,用户越来越 习惯在手机上安装更多的应用,进行更多的活动。Note II用户在影音播放应用下载上的需求,明显比另外两款机型多。大屏手机以影音播放为卖点,确实能 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去下载影音类软件。
看完安装行为特征,我们再看看使用行为特征:
对比明显是影音类应用,这里的使用采用的数据是用户启动应用的次数。影音类应用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启动次数,当然这跟应用的特性有关,用户启动之后,会保持很长时间观看,但是因为没有使用时间上的数据,我们并无法得出影音类应用占用用户使用时长的特征。
此外在用户和聊天社区的使用情况上,Note II用户对聊天社交的需求明显的高。而这批用户对传统的通话通信业务的需求,远远低于 SII 和 SIII。联想到之前我们研究用户性别的一些结论,可以发现,Note设备背后的用户更接近移动互联网,而弱化了传统的通信。这里我们不能说大屏是趋势,但是设备必将走向多样化,屏幕多样化只是一部分,那么其他的多样化是什么呢?他们能够满足哪些用户的什么需求呢?
说句题外话,现在再来看三星成功,从欧阳先生的话语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他们对用户有着透彻的研究。而且,从一开始,他们就打算从苹果的手上直接抢夺用户。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体验的胜利。
最后聊聊个人的一些启示。
从应用开发者的角度来讲,密切关注设备的活跃度,以及这些设备背后的人群特征,可以在开发以及推广的时候,有着明确的目标。
从设备厂商来讲,做得更薄添加更多的核并不是目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硬道理——当然前提是自己需要有非常好的产品设计能力。什么是用户需求,我在这里无法告诉大家细节,只能粗略的说一下:得女性用户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