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移动战略存在天然缺陷,电子商务需要不需要大力挺进移动互联网,本身就存在争议。亚马逊移动端用户只占其总用户的8%,很多人都认为在电子商务领域,PC和移动实为零和博弈,移动端并不能有效增加电商销量,移动端份额之得,正是PC端份额之失。
不过,为用户提供移动化的购物工具,培养其习惯,还是应该的。阿里巴巴开发了移动版支付、淘宝、旺旺等,发展很快,但在用户量级上与腾讯微 信等产品相比差了一个档次,因为阿里巴巴核心业务的移动端产品,是专业级的。阿里这家公司,本身业务就离大众化前沿应用有些距离,你让他做出移动端杀手级 产品,显然并不现实。于是,为了缓解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的焦虑,阿里巴巴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领域,生活服务,他们采取了购买的方式。
阿里巴巴过去十几个月做了一系列收购,丁丁、美团、陌陌、新浪微博、高德地图,范围横跨社交和生活服务。不过这些收购中的大多数,都是股权收购,且不占控股权,如果不把其中大部分产品算作是阿里巴巴旗下,也完全是可以的。
仔细审视阿里的移动端,你会发现,整合问题始终存在。首先是如何整合,其次是现实条件允许不允许整合。例如新浪微博,作为占18%股份的股 东,新浪微博对阿里能开放到什么程度,存在疑问,至少目前看来并没有见到两者除广告引流外更深的合作。另外如陌陌,这个产品在阿里巴巴整个业务链中到底处 于什么位置,是要用来做什么的,目前外界还一无所知。
阿里巴巴移动战略,明显是处于守势的,即进行防御性收购,拉抬声势。通过拉近与收购标的物的关系,探索移动端进一步的可能,如果经过实践检验得知可能性很小或根本不存在,至少也保持自身作为财务投资者的角色,从移动互联网发展中获得一些经济上的利益。
阿里巴巴移动战略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与核心业务相关性强的业务,都是自产,边缘待发展业务,都是收购。这不免会有整合上的问题,所谓的生 活服务,其实是个很遥远的宏大概念,不是一两年内能见到效果的,需要非常大的投入。阿里巴巴确实是个很能“等“的公司,但阿里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地位,靠等 能行吗?
阿里巴巴的移动战略,***一个特点就是不落地,非常虚,如果新浪微博这么强大的产品,都只能沦为给淘宝引流,那所有的概念和设想,都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