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中国企业境内IPO重启搁浅,境外市场仅有香港主板一家独撑。根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7月份有4家中国企业实现IPO,7月上市企业合计融资为2.55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0.64亿美元。上市个数与6月份持平,但融资额却仅为6月融资额的45.9%,主要是因为本次上市4家企业中3家在其所处IT、传媒、包装行业中企业相对规模较小,而当代置业的融资额仅为6月同处地产行业五洲国际的42.9%;与去年相比,上市个数只有去年同期的12.9%,融资额同比下降93.2%。
图1 中国企业IPO数量及融资额月度比较(2012.7-2013.7)
IPO在审企业暂停扩编 香港主板仍为IPO主战场
自2012年12月以来,境内市场已连续8个月未有新股发行。截至7月31日,距离6月7日发布中《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过去49天,是2009年至今新股发行改革中,从征求意见到正式发布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前三次的间隔时间分别为19天、23天和26天,随着每一次间隔时间的增长,都伴随着改革难度增加和涉及面逐步扩大。同时7月在审企业暂停扩编,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IPO在审企业情况表,截至7月25日,沪深两市共有IPO在审企业746家,已连续三周未发生变化。清科研究中心认为,由于当前经济和环境低迷和审查力度的扩大,部分企业只能暂停申报。
境外方面,7月份完成IPO的4家中国企业全部选择在香港主板挂牌,分别为IT行业的中国擎天软件、房地产行业的当代置业、传媒行业的智美集团和从事包装的中国铝罐,其中智美集团在上市前获得VC/PE机构投资。这四家企业香港IPO融资总额为2.55亿美元,中国擎天软件7月9日登陆香港主板,发行股票3.00亿股,共募集资金4.35亿元港币,该公司总部设在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一家领先的应用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供货商;7月11日智美集团登陆香港主板,发行股票4.00亿股,共募集资金8.44亿元港币,该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为一家中国传媒投资管理服务供应商、电视节目制作商与发行商以及体育赛事筹办商;7月12日总部位于北京的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挂牌交易,发行股票4.00亿股,共募集资金5.96亿元港币,该公司是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并在北京、太原、长沙、南昌、九江及仙桃拥有物业发展项目;同日,总部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中国铝罐控股有限公司也登陆香港主板,发行股票1.00亿股,共募集资金1.00亿元港币,该公司是一家单片铝质气雾罐制造商。单片铝质气雾罐一般用于快速消费个人护理产品以及医药产品的包装。
图2 境内资本市场IPO市场IPO数量比较(2012.7-2013.7)
图3 中国企业境外主要IPO市场IPO数量比较(2012.7-2013.7)
图4 国内各市场平均发行市盈率曲线(2012.7-2013.7)
IPO退出疲软 重启再度搁浅
根据清科私募通统计,2013年7月实现IPO的4家中国企业中,仅有1家企业获得VC/PE支持,占7月上市总数的25.0%,仅完成单笔IPO退出。7月份IPO退出的账面回报倍数为4.28倍。
7月获得IPO退出的机构为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1日透过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的附属公司AvanceHoldings和旗下基金红土嘉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注资智美控股集团约5.00万美元和758.13万美元,所占股权为10.0%。2013年7月11日,智美控股集团在香港主板上市,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得IPO退出,投资回报倍数为4.28倍。
自IPO暂停以来,每月不乏IPO即将重启的消息传出,却屡次搁浅,原本预计在7月就能推出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并没有出现,IPO在7月重启的预期落空。清科研究中心认为造成IPO重启搁浅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证监会启动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力度之大和范围之广,尤其是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财务核查风暴从2012年底到今年6月席卷众券商投行、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长达半年;其二、2013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7.7%和7.6%,受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预期的影响,A股市场弱势难改,IPO如果重启,或将给市场带来更大压力。综合以上两点,我们认为IPO重启时机未到,相关政策的不明朗和宏观经济可能面对的系统性风险等因素,都将拖延IPO重启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