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有几年的光景了,公司里的大老板们,早就浸淫在iOS和Android的设备中。微博、微信已经把他们紧紧的套牢在手机和Pad上。他们是***在移动设备上尝到甜头的人。他们有这方面的需求,希望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轻松访问公司的数据库。随时随地的批阅文档。他们想要在移动设备上看到更多公司的事情。
由此,这股自上而下的势力,开始推动着现代企业的移动化发展进程。
BYOD的整合策略
今年大家谈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在机场、酒店、咖啡厅等,登录公司邮箱、在线办公系统,不受时间、地点、设备、人员、网络环境的限制。BYOD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办公场景。
然而,如何制定这些智能设备的整合策略,就成了BYOD工程的重中之重。在2013年4月,comptia做过这样一个统计。他们指出:49%的企业在推进实现虚拟桌面架构、29%的企业在推进定制化应用、仅有28%的企业在搞云端应用。
VDI虚拟桌面,还能跟上时代吗?
全球的桌面用户曾经达到过7亿,不过这其中仅有1~2%使用过VDI。这种方案不仅昂贵而且复杂,比较依赖网络,用户体验差。除非你有专业的硬件设备,否则很难在VDI上跑爽虚拟桌面。另外,部署VDI时,通常要到产品化阶段才能发现其性能上的问题。目前,对于VDI方面来说,即使是其先行者Vmware也不愿意在VDI领域投入更多。
另一方面,目前VDI的移动产品也卖的不好。举例来说,Citrix Receiver for iPad,很多都是3星评价。作为一款免费应用来说,自3年来只有5000多个用户评价。(还要配合硬件,买硬件的人太少)Citrix Receiver for Android,平均是2.6星评价。
定制开发:企业移动化应用众生相
一家大型银行曾经像我透露过,“我们有超过7000个内部开发的.Net / Java 定制化应用。既然很多方案不是很靠谱,我们是有实力的大公司,我们可以自己做!”
正是这种“自信”的实力,目前移动化应用的定制开发也分成了三层梯队。***层,是微软这样的。所谓的Shrink-Wrapped型产品,典型的是Office 365。云端、跨平台、收年费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第二层,是客制化。包括SAP、Oracle Siebel、CA、sage、Epicor、infor等等,为企业客户做定制化开发的企业。虽然价格高,服务贵,但是不少企业还是愿意买单。第三层,就是上面提到的大公司,自己搞内部开发。HTML5、Java、Flash用尽各种跨平台语言,适配多种移动设备。这些应用做出来,虽然属于自己,但是开发起来也困难重重,要跳过一个个坑,并不容易。
无论是客制化,还是搞内部开发,这条路充满的重重的荆棘和崎岖。iOS、Android、WP、BB10该选哪个平台?客户的机器升级到iOS6之后应用崩溃了怎么办?屏幕适配怎么办?需要针对新尺寸的屏幕重新开发应用,兼容性问题一大坨。
无论是桌面版本还是移动版本,都要进行更新和维护。做定制开发的公司,吃的就是这每年的维护费用。在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每年的维护费用,是***年总开发费用的25%。有的公司甚至会免费为你开发一些企业级应用,之后每年收取维护费用。
中间件厂商呢?能火起来吗?
现在很多传统的中间件厂商开始活跃起来了。希望借助曾经在互联网时代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推出企业移动化中间件平台。很多外包公司,再以这些中间件为基础,在上面包装出一些应用、基本对象、引擎、框架等。
对于中间件厂商就要分两方面来看。大型的厂商,都有自己的中间件平台。虽然在推广的时候,说尽了各种好处,但无非还是与企业大平台有深度的捆绑。你用了我的中间件,就等于被我套牢。而小型的中间件厂商,未来的趋势我一直不看好。我认为这些基础中间件最终都会被收购,或者自我消亡。上游的中间件厂商一死,下游的外包公司就活不成了。
国内的情况可能和国外的还不太一样,但要我预测的话,国内的中间件厂商至少还有5年的成长期。因为国内在做平台的,还是有一两家规模比较大的,他们都在靠大项目、政府项目吃饭。活下去是没问题,但是要将中间件产品化,还是太难了。
总结: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终点
有实力的厂商自己搞企业移动化项目,没实力的公司项目外包。企业的移动化浪潮刚刚来袭,后续的发展充满了无数变革。任何基于地理位置业务,任何零散的客户,任何需要外出作业的企业都需要踏上移动这条大船,因为这就是移动先天的***优势。为了实现企业的移动化,有着许多途径和道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一条最适合的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