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市场乱象由来已久,以次充好、缺斤短两、层层转租等现象层出不穷,大到大型互联网企业小到个人站长无不为之头疼,甚至有站长大呼:“与IDC企业合作简直是提心吊胆,一不留神就会被钻了空子。”
IDC市场随着中国互联网一直发展到今天,产业规模已达210.5亿元人民币,为何各种乱象仍然屡禁不止?笔者认为主要三个方面造成目前的IDC市场混乱的现象。
政府:突遇爆发性增长 监管力度不足
2003年,随着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影响逐渐结束,国内互联网引来新的发展期,IDC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到2007年,IDC企业数量一度达到了2000多家,由于经营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加上供大于求的产业环境致使IDC市场秩序迅速恶化,恶性竞争加剧,并出现大量层层转租的现象,市场秩序受到严重影响,虽然也引起了当时主管部门的重视,但由于对爆发性增长所带来的问题预估不足,监管力度明显跟不上市场增速,最后不得不暂停了IDC牌照的申请,IDC行业自2007年进入封闭式调整阶段。
企业:寻求短期利润 服务体系薄弱
IDC企业一度被业界戏称为“二房东”,指IDC企业低价从电信运营商手中获得IDC机房和带宽资源,再倒手卖给用户,由于进入门槛低,不存在技术壁垒,IDC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成了赤裸裸的价格战,谁能从电信运营商手中拿到更低的价格,谁就可以在价格战中胜出,因此也造成了很多IDC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崩然倒塌,在这样一个更替频繁的产业生存,短期利润成为IDC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服务体系根本没意识到或来不及建立。
用户:雾里看花 盲目追求低价
由于IDC行业进入门槛过低和业务同质化严重,用户对于IDC企业了解犹如雾里看花,造成最直观的对比就是服务价格,加之用户对低价的盲目追求,更加加剧了IDC市场的不良竞争。由于大多数IDC企业本身没有IDC机房,资源和价格都受到电信运营商的限制,过低的价格必然会导致竞争的失衡。
IDC产业的乱象不是单方面造成的问题,政府、IDC企业和用户都面临或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调解三者的关系成为根治行业的乱象的“良方”。
2012年12月1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准入工作的通告》,随后又发布了具体实施方案(工信部电管函[2012]55号),IDC行业封闭已久闸门终于再次打开。为了进一步规范IDC市场,杜绝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工信部提高了IDC行业的准入门槛,对IDC企业在资金、人员、场地、设置和技术方面制定的强制要求,并引入IDC机房评级和IDC企业信誉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
《IDC资讯大全》负责人黄超告诉记者:“我们也一直在关注着IDC产业的发展,IDC牌照的开放对IDC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从源头上对IDC企业进行严格把控,并且引入IDC机房评级和IDC企业信誉机制,使用户更加明明白白的消费,政府、IDC企业和用户三方互动,从根本上遏制了IDC市场的乱象。其实从2007年我们出版第一本《IDC大全》,当时收录了近2000家的IDC企业信息,但是由于发展前期整个行业都没有很明确的政策说明和资质意识,其中很多IDC都是不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从2009年开始我们逐渐对收录企业进行把关,把不具备资质和不诚信的IDC企业剔除出去,2013年的《IDC资讯大全》收录企业已降至600多家,全部是具备正规资质,基本覆盖了90%以上的国内IDC市场。”
黄超还告诉记者,2014年版《IDC资讯大全》已开启收录,企业可通过中国IDC圈在线提交申请。本次《IDC大全》将着重对国内数据中心现状进行梳理,并结合《全国数据中心分布图》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介绍全国数据中心分布状况和机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