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IT基础设施效率普遍低下,而业务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这些IT基础设施,而是产出和服务。但我们要知道,这些业务也是建立在以技术为中心的平台之上的。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每个解决方案对应不同的业务部门,而不是通过整合的方式来实现其价值。
工作负载越来越成为设计IT基础设施的首要考量。工作负载直接影响着业务的最终效果和IT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投资效益。大部分端到端应用程序或者数据服务,都处在业务环境下的技术和控制中心地带。比如,服务器虚拟化就是在传统基础设施下对于很多业务应用提供支持的一种重要的工作负载。
以工作负载为中心的IT基础设施将改变当前的孤立分散,不过同时也会带来对职员、流程和技术的不同看法。工作负载传统上来看,主要指的是CPU所代表的计算资源在响应业务需求所提供的任务支持。比如CPU中常见的“Automatic”和“On demand”,根据任务周期的比例调整效率。但近年来,工作负载所定义的范围逐渐扩展至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的整个IT基础设施层面。
另外,工作负载也会随之应用的丰富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比如在微服务器领域,它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设施服务器产品类别,适用于支持一些独特的、需要更多低功耗高密度服务器而非较少高性能服务器才能实现更高效率的工作负载。这些负载包括了低端托管、轻量级网络服务器和简单的内容交付服务器等。随着应用的扩展和技术的发展,相关的负载范围内,又增添了低端存储或冷数据存储等负载。
#p#
下面我们从人员、流程和技术的角度来论述如何设计以工作负载为中心的IT基础设施。
一、与关系最大的工作负载与应用程序团队联盟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在某一领域或独当一面或一技之长。但这种“单兵作战”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需要了。比如技术专家往往精通他们所购买、管理的产品和技术类别,但却不太了解用户到底想要什么。因为每个分散的功能都是独立的,“一刀切”式的方法对其进行移植并不明智。
在以工作负载为中心的组织中,职员需要关注他们所服务的工作负载。为了将业务中断实现最小化、提升关键工作负载,需要为每个工作负载都设立任务团队。如果每个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团队分别指派一至两个成员加入到围绕工作负载的架构规划和部署,就会显著提升跨部门的沟通效率和优化业务流程。
企业应该剔除技术组织,取而代之的是从各个部门抽调以工作负载为核心进行重新编排的架构人员和财务预算。比如,VMware、甲骨文和大型机团队分别都向一个领导汇报工作。虽然这会重组当前的组织体系,但沟通效率的提升、业务决策的精准和跟踪功能的增强,使得这种以工作负载为中心的改造行为还是很值得的。
二、对整个工作负载的效益进行评定
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团队之间往往较少共享流程和度量评定标准。对于客户来说,这会导致混乱的工程规范和职责不清的部门利益纠纷。客户不需要关心是否存在瓶颈或者出现系统错误,他们只需要了解什么时候能够备份、运行或者系统为何运行不够灵活矫健。
为了帮助团队凝聚精神并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交付视图,企业应该重点制定全面的服务条目,使得客户能够做出正确决策。因此,可以为客户设定一个线索清晰的流程方案,并避免太过于空洞和大众化。
三、选择基于关键工作负载的最好技术方案
以工作负载为中心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涉及到整个基础架构。因为基础架构是围绕工作负载来设计的,新方案的部署又是有多种方式可选,因而就会涉及到解决方案的融入。这些方案可以分成三大类别:分区融合系统、为关键工作负载优化的融合系统和公有云模型。
以工作负载为中心的模型代表了对传统基础架构部署方案的摒弃,因此一开始实行起来的时候会不那么顺畅。但对于企业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去执行,不论多大规模的企业,也不论是经济角度还是效率角度,都值得去推广。否则的话,到头来业务会发展到以“你”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