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平台、移动互联网、人机交互,是当下IT界五大趋势,这其中,移动互联网的成果更显而易见,这归功于移动应用在To C市场的红火。而不得不承认,企业级移动应用TO B市场注定是小众,且实际产出远不如消费级To C市场。就这个层面来说,TO C的市场更接近地气,所以落地与市场效应更胜To B市场。而相对To B市场,不仅仅在移动端,如何更接地气,都成为了企业市场理念的难题。
“企业级移动应用规模远不如消费级,在企业级市场万人应用规模难以复制,而个人市场如腾讯移动产品可以很轻松做到百万人响应的内测。”慧点科技副总裁、移动应用事业部总经理韩国权曾表示,而在移动应用布局过程中,融合的发展不可忽略。在To B应用里出现To C的元素,灰色地带随之出现。
观点一:To C理念是To B产品生命力延续
TO C市场的火热在传统互联网,得益于Web2.0概念扩散。社交元素、营销理念让个人市场更具用户粘度。在这方面,企业级To B的产品相对需求更明确,功能更加专一。在移动端的局促下,移动To B应用在小众模式下,相对丧失了一些移动终端本身的优势,而在产品生命周期方面,发掘度也不够。产品市场层面,宣传点对于企业To B客户也就显得不疼不痒了。
单纯面向企业的应用,在产品生命力表现上,为何存有类似状况?个人认为,首先在选择产品经理层面,企业级大多产品经理,来自于软件研发程序员,这里开发人员思维方式可能更聚焦在业务逻辑、产品功能性本身,而恰恰忽略掉了一些互联网层面的元素。面对个人移动应用时,产品经理考虑的更多是UI、趣味性、创新力、用户粘性甚至app商店seo入口等问题上,相对To B应用来讲,互联网的传统元素更多一些。
传统互联网元素在面向企业的移动应用中可以理解成,电子商务化、信息服务化、社交集群化与市场营销化。这里个人见解是,To B的应用要拥有电商的本质,即盈利模式的特色。这里类似腾讯等平台在转型To B时的增值模式,或者一些移动中间件厂商的精品案例方式都是不错的尝试与延伸;信息服务做的更多是一种“嫁接”,而不仅仅是本身,如基于社交网络的服务,基于数据挖掘的服务以及自身产品的服务;社交可以说是一种从架构到思维的转换,扎克伯格与脸谱,让互联网络社交化,而就移动应用社交化来看,显然比互联网模式更容易,这里移动终端既有平台惯性一部分,社交网络渗透至企业内部沟通管理的流程发展一部分,而CIO对于无畅沟通的诉求也让TO B市场的社交元素更甚于社交网络外部的潜移默化。
小结:目前企业级市场对于营销的理解,还处于数据挖掘阶段。如何将数据应用到企业管理平台,体现在互联网企业,特别在To C市场对To B的影响力。目前,可以预计的移动应用营销点子是,通过移动应用企业沟通、产生数据深度挖掘、建立有效营销渠道,并搭建桥接管理平台。这里有两个趋势可以分享:
一,企业级社交网络将不可阻挡,针对TOB市场来看,服务企业社交本身商业模式将更具商业本质。
二,传统企业将尝试社交元素,因此网络供应商SaaS服务商将得到商机,而帮助传统企业更加了解社交概念也是当务之急。
观点二 :To B试水给予To C有效承载
就像企业级应用需要互联网思维一样,传统To C市场也不在一成不变。比如互联网层面,国美做电商,对于IT厂商来讲是TO B,里面也有TO B的 TO C部分,TO B的TO E部分,而国美本身来讲,就是纯粹的TO C市场。这里对于To C的理解,也不在单纯的受众面在个人市场,交融让产品更具竞争力。
在设计理念上,To C的可以简单理解成个人用户与产品直接互动,而To B是为了使用技术达成某种目标。这里摩托罗拉的分析师曾经提到,对讲机的棱角按钮的设计理念,To C是使对讲机按钮可以完成不论直接接触还是戴手套都不影响使用,而To B的理念只在于将按钮放到侧面隆起,是为了方便更好抓握。
对产品经理来讲,按钮的触感与位置其实本身并不冲突,对于移动应用来说,做To C而坚持TO B管理理念落地,给企业本身的价值,也更具几何膨胀效应。
小结:To C市场当中,To B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其实作为小众应用,将To B元素融入To C市场当中,对企业级移动市场来讲,也是一种不错的“跨岸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