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对于智慧城市的讨论热度绝不低于大数据,而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由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智慧化,关键是要实现对数字信息的智慧处理,其核心是引入了大数据处理技术。
大数据——感知层的必然选择
国务院于2013年2月5日出台的《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正式把大数据纳入到物联网产业领域。大数据将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支撑作用。
而从智慧城市的体系结构上来看,由于智慧城市的基础在于物联网技术,因此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相类似,也可分为四层,分别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智慧城市相对于之前数字城市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了智慧的处理,因此也可以认为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体系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海量的数据在感知层产生。以视频监控为例,北京目前用于视频监控的摄像头有50万个,一个摄像头一个小时的数据量就是几GB,每天北京市的视频采集数据量在3PB左右,而一个中等城市每年视频监控产生的数据在300PB左右,这些摄像头实时回传信息,海量数据对数据存储、并发处理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
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不单是智慧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对IT投资的一种保护,否则非但不能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还将为海量数据所累。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而大数据就像血液一样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城市管理正在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
大数据的决策支持
大数据是构建智慧城市的信息引擎,但从大数据对智慧城市的推动来看,需要分三个阶段来具体实施,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整合,其实不仅仅是智慧城市,其他各个行业也都开始了数据整合;其次是数据的挖掘,这也是大数据管理的重点所在。需要软、硬件的高度配合与协作,也是当今IT企业争相角逐的“赛场”;最后就是需要把大数据变成可操作的行动,从而指导决策和运维。不过,王恩勇表示,如果从大数据的内涵看,国内数据还远远没有达到大数据或者智慧城市的目标,目前还只是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进入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整合阶段就意味着智慧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按照目前按照国家信息管理体制,同方目前以服务城市为主。而每一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特征,需要根据每一个城市的特点做调研,设计一个适合的解决方案。利用数据采集工具将各行业相关数据从源头汇聚,再使用整合平台按照信息资源体系的统一标准分类,之后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城市发展进行决策等服务。王恩勇表示,智慧城市的数据处理上目前在某些地方和行业已经比较成熟,采集、处理、整合上做的非常好,之后的努力方向是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