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伴随着微信的火爆、新闻客户端的流行,“船票论”成为一个时髦词,IT届的大佬和精英们张口“入口”,闭口“平台”,好像不提就有多落伍似的。 是的,伴随着4G网络的建设、智能机的普及、流量的低值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人们都在期盼着一个杀手级应用的出现,猜想着 谁会是新时代的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虽然这三人好像并没有退位让贤的意思。
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却迎来史上最困难的一年,像笔者这样的文科生,更是成了很多人眼中“纯屌丝”的代名词。有人说,移动互联网就是屌丝逆袭的开始,可文科生们一无技术、二无资金,要想逆袭谈何容易?
但是文科生注定与移动互联网无缘吗?谈到乔布斯的成功,很多人说到苹果的胜利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蕴涵于技术中的人文精神,在于对人性的把握,然而 真正像乔布斯这样即是技术皇帝、又是人文大师的,在中国又有多少呢?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IT创业是技术精英的专利,而国内的技术精英往往是复制 国外创新模式,融合本土实情,再在细节和参数上做增量式创新,像马云和罗永浩这样的非技术宅少之又少。
技术宅们总是追求在某项参数和细节上的领先,然而不可避免的,他们要面对BAT及其他大佬们的阴影,仅仅一个腾讯的“从来在模仿”,就让很多的初创业者惴惴不安。当然,最近大佬们也放话了,你要去做大佬们不感兴趣的领域,并且要快,因为现在的市场是快鱼吃慢鱼。
在这种情况下,“小而美”成了应对BAT的新概念,其优势无非有三:
第一是专精。大佬们总是习惯于做大平台,对于细小的微粒和领域兴趣不大,不是因为做不好,而是因为对大公司来讲——这不合算。市场越是细分,对专业 性的要求就越高,就越需要能深入把握不同群体心理细节的人,大佬们不可能招这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方式是做一个好的开放平台,设计一种盈利模式,与这些力 量合作。越是细分、专业的领域,BAT们越缺乏深耕的精力、能力和动力,这就给“小而美”们留下了空隙。
第二是灵活。BAT们往往受“大公司病”的制约,对自己的拳头产品具有超乎寻常的“眷恋”,对于安身立命的经营模式具有难以逆转的惯性,所以大船们 也更适合在宽阔明朗的洋面上前行,而那些他们看不到的小海峡、海沟,则成了“小而美”的航道,“小而美”们更灵活,可以把一亩三分地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 国。
第三是情感。小而美们对自己经营的领域往往有特殊的情节,将其作为爱好、家园甚至事业予以推进。在这一点上,一些非技术宅的优势特别明显,他们的目 的往往不是为了盈利,而是纯粹为了自己的一颗心一份情,这样的投入无论技术宅还是生意人都无法比拟,孕育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就更能打动志同道合者们。
当你向小而美的领域进军时,总会有太多的人摇着头说,没市场没空间。然而你必须清楚,他们说的市场空间往往是“一夜暴富”,既要蛋糕大,也要盈利快,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回到今天的主题,我们常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可不论是微信微博,还是新闻客户端,或者手机浏览器,都是BAT们的专利,讲的都是实力雄厚的他们造 出的大船,在明朗宽阔的大洋上。中国人总是偏爱宏大的叙事,关注大佬之间的博弈角逐,可是小船呢?那些通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小海沟呢?小而美们甚至笔者这 样毫无技术背景的文科宅呢?
在人人网在大学流行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它已经覆盖大学的所有领域、满足大学生的所有需求,但是一款课程表加一款树洞,就轻易突破了人人网的大 网。原来,大学中还有那么多细微却机会巨大的领域人人网没有发现。在每一部手机都预制了天气播报的情况下,一款墨迹天气轻易地秒杀了所有手机的天气功能, 成为了每天早晨起床的必选。大平台们也许非常纳闷,不就是个课程表吗,不就是天气预报吗?
在我们的身边、在每一个领域、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时段,这样的“处女地”其实还太多太多。只要你跳出技术的窠臼,走出盈利的急躁,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思考,并寻找你擅长且喜爱的领域。
OK,我们尽可以相信,在一些非技术的、专业细微的领域,文科宅们是拥有巨大优势的,问题是如何越过技术和资金的瓶颈。
现在拿我自己现身说法,作为一个狂热的辩论爱好者,如何立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新的维度去推动辩论呢?2013年初,我就做了两件事,一是创立了辩论微信公共号,目前粉丝已经接近2万,另一个是在5月1日,有幸发现了一个傻瓜App制作工具,并借此做出了第一款专门为辩手设计的APP,经过半个月,下载量已经突破2千,活跃用户接近1千。
相信看到这个数字,不仅大佬,连刚刚创业的IT屌丝们也会嗤之以鼻。但你必须明白,对于一个毫无技术背景的文科宅来说,我没用一点资金,就轻易实现了这个结果,这非同寻常。而接下来,我还会对自己做的事细心经营,一个辩手圈的云阅读、新闻客户端、微博社区……正在形成。
这里就体现了“小而美”的优势。一来,辩论圈不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BAT们不会做。二来辩论圈对“专业”的要求到了近乎极端的地步(我自己多年的 历练就可以保证)。三来辩论圈尽管小众,却有其优点,打辩论的人群特征相近归属感强,很多人有希望成为未来的社会精英,广告投放的话会很精准(当然这绝非 我的目的)。四来,这款应用和同类型的、诸如抬杠这样的语音app也不同,适用人群都是辩手,讨论也相对专业,而后者作为一个比较大的平台,用户形形色 色,辩论的水平质量也就混杂不一,更多是聊天交友。
但是最大的优势,其实是零成本,借助简网这样的平台,我没有费太多脑筋,就作出了属于特定人群的自媒体+内容聚合+社区,这是小而美们通向新时代的一艘小船。
信息过载已经成为“大平台”的慢性病,因为进入的门槛太低,鱼龙混杂的人太多,所以你一打开应用,往往满眼的各类信息漫天飞舞,人人网、微博现在都 是这样,微信未来也可能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时,也就是存在感和归属感弱化之时。越是在这种情况下,特定人群对特定信息以及特定社交的需求就越强烈。可以 想象,未来人们的碎片时间很可能是这样用的,打开大平台满足自己的普遍需求(新闻、阅读、社交、音乐……),再打开“小而美”满足自己身份的特定需求。
找到细分市场的优势就不用惧怕BAT,BAT们的特征是造大平台,不断地叠加各种功能,仿佛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但是,你还记得QQ吗?——它刚 问世的时候,好像关于互联网的所有设想都能实现,可今天的QQ却越来越变成纯粹的通讯工具,其媒体性和社交性被其他平台替代。另外,新浪问世的时候,也是 一路唱高,不停地叠加各种功能应用,好像能实现用户的一切需求——可今天你打开微博,会主要为了聊天吗?还是其实就是看看新闻,转转不说话呢?
所以不用惊慌,如果你的小而美所有的功能BAT都能做到,这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你更懂这个细分人群的习惯和心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其 实是对用户习惯的争夺,是对用户碎片时间的切割,小而美只要能从其中切到那么一点点就是巨大的胜利,如果能登上用户的常用桌面,那绝对是一大胜利。
毕竟,BAT和运营商们总是把小功能、小领域作为差异化的辅助竞争手段,或者“人有我也有”的防御措施,然而小而美们则是将这些地方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深耕经营,这种态度的差异给了小而美们“以小搏大”的可能。
笔者主攻的辩论,只是大学中的一个领域,这样的特定领域还有很多,比如挑战杯、模拟联合国、科幻、推理、动漫……在简网的群里,我还看到做文玩的、 儿童摄影的、藏地旅游的等等。试想一下,如果以上这些领域都能出现锁定人群的APP,如果文科宅们也能把他们的创意和情感灌注到APP们中,如果这些 APP能整合成一个覆盖全国的联盟,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