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倍速时代 加快下一代接入网技术发展

网络
目前在固网接入技术的实现上,主要有光纤承载和铜缆承载两种方式。

目前在固网接入技术的实现上,主要有光纤承载和铜缆承载两种方式。光纤方式主要是以xPON技术和FTTH作为未来发展方向,例如目前很多运营商进行的光进铜退和宽带提速战略,不断减小铜缆长度,光纤向用户侧快速延伸,最终目标是实现光纤到户。

另一方面,网络越靠近用户侧,光缆的安装、铺设环境就越复杂,成本也就越高。因此,对于很多运营商尤其是现网上有大量铜缆资源的运营商而言,高效、低成本地利用现网中的大量铜缆资源无疑是一个解决入户问题的有效方法。xDSL及其后续演进技术作为铜缆的主要技术,依旧被很多运营商和研究机构所看好。

光纤接入:迈向NG PON

无源光网络(PON)是一种基于P2MP的网络拓扑结构,现网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EPON和GPON,由IEEE和ITU-T两大组织制定标准。随着用户对高带宽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产业界逐渐认识到,现有的EPON和GPON技术难以满足业务长期发展的需求,因此提出了下一代PON的概念。IEEE和ITU-T/FSAN也分别就下一代PON展开了研究。

IEEE在2005年启动了下一代EPON—10G-EPON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2009年9月正式发布10G-EPON标准IEEE802.3av。目前10G-EPON已经在现网上规模成熟商用。同时业界也在进行10G-EPON后续演进的标准研究。

ITU-T/FSAN在2007年启动了下一代GPON—NG PON的研究和标准化。2010年7月份,ITU-T正式宣布XG-PON1的标准已经正式制定完成,目前部分运营商和设备厂家在密切跟踪XG-PON1试验工作。在2012年4月,FSAN组织确定TWDM-PON作为未来NG PON2的主流技术发展方向,预计TWDM-PON正式商用在2018年以后。在2013年3月,ITU-T正式发布了NG-PON2需求规范。

10G PON是后NG PON重要基础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TWDM-PON不是一个全新的替代技术,而是一种新的建网模式,是建立在已有的TDM PON基础之上进行多波长叠加的PON系统架构,通过TWDM-PON可根据用户需求增长按需堆叠波长,弹性提升带宽和系统容量;同时可根据用户需求增长按需堆叠波长,弹性提升带宽和系统容量。

铜缆接入:向Vectoring、G.fast演进

VDSL2作为新一代的DSL技术,理论上能够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00Mbit/s带宽。目前许多运营商均进行VDSL2技术的现网部署,并且得到快速发展。

在2006年标准化的G.993.2 定义了新一代的VDSL技术VDSL2。VDSL2 相比VDSL 在性能上有了较大的提高,部分特性和ADSL2+相似,例如,强制支持Trellis编码、DMT卷积交织、INP等。

由于噪声会影响VDSL2的传输速率,于是Vectoring技术应运而生,Vectoring的特点是串扰抵消,可以消除铜线串扰主要噪声的影响,使得VDSL2真正能够做到百兆入户。

Vectoring技术在上行方向的接收端,通过串扰解码器将串扰信息提取出来,再从接收信号中予以去除,即可消除线对间串扰的影响,实现近似无串扰的理想环境。在下行方向上,局端搜集下行信道上的串扰信息,通过串扰预编码器将这些串扰信息预编码到正常的发送信号中,这样,预编码后的信号和线对之间的串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两相抵消,接收端即可收到近似无串扰的正确信息。

Vectoring根据处理噪声范围的不同分为板卡级与系统级,板卡级的Vectoring将一块板卡上面的所有铜缆放在一起进行串扰抵消,这种方式可以对单块板卡上面的线缆进行集中处理。但是,通常会将不同板卡间的用户线缆放到一捆大的线缆中,系统级的Vectoring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系统级的Vectoring对整个设备的所有线缆进行统一处理,消除串扰,保证了运营商在布线时的灵活性,符合现实网络情况。

与Vectoring相比,G.fast技术能在200m的距离范围内提供500Mbit/s~1Gbit/s的传输速率,能够兼容VDSL2。不仅能够解决用户重新布线的难题,也能解决传输速率问题,可望逐步得到业界支持,不过由于目前尚未标准化,预计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时间。

责任编辑:遗忘者 来源: OFweek光通讯网
相关推荐

2009-12-29 15:00:41

GPON接入技术

2009-11-04 14:26:26

2017-03-01 14:16:30

5G超宽带接入

2009-11-02 12:53:25

接入网技术

2009-11-04 16:29:47

接入网技术

2009-10-23 10:12:29

接入网技术

2009-12-25 14:46:46

EPON接入网技术

2009-11-04 09:28:01

接入网技术

2009-10-28 17:48:03

接入网技术

2009-10-29 16:08:16

宽带接入网技术

2009-11-02 13:45:18

接入网技术

2011-05-23 15:38:10

SDH接入网ATM

2010-06-09 15:26:29

无线接入网

2013-06-21 09:25:25

2009-12-28 13:56:20

光纤接入网设备

2009-10-23 16:28:52

接入网技术

2009-10-23 17:10:42

2009-12-31 15:27:45

固定无线接入网

2009-10-29 17:05:57

无线接入技术

2019-05-22 09:34:24

物联网技术标准物联网IOT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