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I/O 2013上发布了重新制作的Google Maps。在一个以新版Google Maps体验为主题的座谈会上,负责领导地图用户体验设计的Jonah Jones和网页版地图工程设计的主管Yatin Chawathe 带大家回顾了这些全新设计背后的一些故事。
具体来说,Jones和Chawathe 深入讲解了新版Google Maps中的一些主导概念,其中包括了“Building A Map For Every Place”和“Explore The World”。 前者主要指为用户的每个新的搜索提供实时更新的个性化体验和更多相关内容的展示;而后者则包括了在地图中集成Google Earth和立体图片体验。
A MAP FOR EVERY PLACE
为了做出一个具备超强适应能力(从用户的个人检索到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的地图,Google必须重新思考地图的意义。最终Google选择了我们 偶尔在纸巾上画临时地图时的思考方式 -- 把相关的重要内容都画出来以求让那个看地图的人明白他该怎样到达目的地。这意味着要过滤出最核心的信息和考虑到观众的具体需求。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一个经过 简化的地图,只包括了几条主要的、更细致的路线,以及淡化了各条路线相对于其他用户的意义。
“一张为你所画的地图是最有效的,因为它强调了那些只有你才需要的信息,”Jones解释道。于是Goolge选择了这样一种来源于人类体验的机制。
Google当然不会照搬手画地图的模式,因为这种方式到底还是丢掉了一些只有电子地图才会展示的一些信息和互动。他们想要的是一种能突出重要信息而淡化掉次要信息的方式。为了做到这一点,Google选择大数据分析的方式。
首先,当你输入某个地点时,新版地图会将其他用户关于这个具体地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最近被使用最频繁的路线高亮出来。接下来,地图会继续根据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为你排列出各条路线的可行性。比如哪几条路线是最流行的,哪几条走的人最少。最终,那些最不受欢迎的线路和无关紧要的信息被去 除,你得到的将是一个类似手绘地图的页面。
考虑到有时候一些冷僻的小路会被忽略掉。一套以实时和本地化为重点的算法会接下来将主要的线路加上标签,这个方式会将复杂的线路简化然后整理出一套 更为简洁的地图。在剩下来的路线中,地图会用粗线条和细线条的方式分别显示重要和相对冷僻的路线,在这一步中,那些较为冷僻的路线不会被砍掉以防个别用户 会选择它们。这种手法选择有重点的展示信息,而不是将其它信息一股脑全部砍掉。
运用强大运算能力对Google信息中心的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使得Google可以为每一个用户的每一个操作提供最新最快的反馈。令人惊讶的是新版地图对用户端的硬件和带宽要求都被降到了最低,甚至低于旧版地图的需求。
EXPLORE THE WORLD
新版Google地图带来的另一个福利就是更漂亮的图像界面,从来自Google Earth的3D图层到著名景点的虚拟游览,这些奇妙视觉体验的背后是大量的工程运算。这也是Chawathe在台上解说的内容。
Google把上传到Google+,Panoramio和其他Google云内的图片进行整合加工制作出了虚拟游览,可能大部分用户根本没意识到 他们也是这外包业务中的一部分。Google说制作出3D的游览体验不是简单地将图片贴到一起,他们的算法不仅知道数据库里每张照片是在哪里拍的,更能细 致到把任何一张图片中的像素和这些地点联系起来。
然后,基于视觉识别技术和图片在数据库中的评分和热度,Google会在把某个景点的高质量图片挑选出来。比如那些包含景点周边内容的照片、那些清 晰的照片、包含更多细节的照片和有特色的照片。在经过精挑细选后,Google把这些图片拼接成一个景观的半成品。由于角度等原因,虽然这些图片都具有很 高的质量,在拼接后还是会因为拍摄角度和尺寸等问题留下空隙和瑕疵。因此最后一步就是Google用其运算法则对这个粗糙的模型进行打磨和美化。
Jones认为他们所做已经够好了,但是比起艺术家们利用他们自己的照片亲手制作的景观模型还是相形见绌。他希望最终能通过Google的自动化过程制作出媲美手工模型的产品。
在回答现在观众的问题时,Chawathe说在未来Google可能会将3D游览的功能变成一个独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