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疆移动全疆网络分布图,在164万平方公里山川大地上布满代表基站的圆点,其中最醒目的是三条用圆点连接起来的“链条”,像蜿蜒的巨龙飞越塔克拉玛干,飞跃罗布泊。这是新疆移动为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两条沙漠公路和穿越罗布泊的“哈(密)罗(布泊)”铁路沿线建设的移动通信网络。
作为新疆通信行业的骨干企业,新疆移动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做新疆大开发、大发展的服务者和保障者。近年来,新疆移动致力于打造交通线移动网络覆盖工程,让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伴随公路、铁路在沙漠、戈壁上延伸的另一道风景。
路到哪信号就覆盖到哪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分别有“死亡之海”与“生命禁区”的称号。近年来,随着油气、钾盐、煤炭、有色金属矿藏的勘探开发,公路和铁路也逐渐深入了这些不毛之地,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矿产勘探开发,让信息路与交通线同行,新疆移动人以无比的勇气和智慧在沙漠与戈壁中摆开了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战场。
新疆移动2006年起在沙漠公路沿线一些石油生产基地和人口集中区域建设了通信基站,2008年对公路的覆盖率达到了44%。随着塔里木油气开发的深入和沙漠公路上旅客游客的增加,公司在两条沙漠公路沿线增设23座基站和14个光纤直放站,于2009年12月真正实现了全程覆盖。
2011年新疆移动又调集精兵强将鏖战数百里的罗布泊无人区,在哈罗铁路施工之前就阶段性地完成了对沿线的通信覆盖,在罗布泊数百里无人区铺设了380公里长的传输光缆,建设了21座通信基站,胜利地实现了对“哈罗铁路”沿线移动通信的率先覆盖。
在沙漠和戈壁腹地,基站、铁塔、通信设备以及建设安装需要的所有建材、机械、能源、装备、物资和人员,都要靠车辆从数百公里以外运来。光是水,平均一天就要用去三四吨,而发电所需的柴油,平均一天也要数百公斤。建设一座基站需要70万元,而在这里就得翻一番。
尽管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但新疆移动人仍然勇挑重担,以无比坚定的信念、顽强拼搏的勇气为自治区重点工程、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通信保障。
创新技术书写通信奇迹
新疆地域辽阔,自然地质条件复杂,这都对新疆移动的交通线移动信号覆盖工作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打造沙漠公路和哈罗铁路沿线移动通信网络的过程中,飞沙走石、极端气温、无水无电都成了摆在新疆移动人面前的“拦路虎”。但新疆移动人依靠科技创新和吃苦耐劳将拦路虎踩在脚下,经过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创造了多项堪称全国领先、世界***沙漠网络建设新技术。
在两条沙漠公路中段分别矗立着一座高达90米的通信铁塔,这种比普通铁塔高出30米的巨大铁塔能让信号在茫茫沙漠中传送得更好,使信号传播直径由一般铁塔的30公里扩大到45公里。
为了克服流沙地基不稳的困难,新疆移动创造了“固沙浇筑”技术,将铁塔粗大的四脚和数十根鸡蛋粗的钢丝绳牢牢地固定在方圆数百平方米混凝土浇筑的硕大基础上,而基础则深埋于四周沙丘的深部。沙丘表面全都布满了芦苇插栽的“草方格”,使之难以流动。
塔下是“风光油一体化独立供电”系统,72平方米的太阳能聚光板、两台风力发电机组和一台汽油机分别负责在各种条件下为基站供电,彻底解决了沙漠中无电的难题。
两座铁塔凝聚着新疆移动人的创新智慧,见证着新疆移动人用创新技术在无边沙漠和亘古荒原中书写的通信奇迹。
为道路架设通信生命线
移动信号对偏远交通线的覆盖,不仅给过往的车辆提供着便利,还为特殊情况下的被困司机提供了一条随时畅通的“通信生命线”。
巴音布鲁克草原突降暴风雪,气温很快降到了零下30多摄氏度。吾斯曼在前往巴音布鲁克运送物资的半路被暴风雪围困。万般无奈之下,吾斯曼从口袋掏出手机,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荒无人烟的草原深处竟然还有中国移动信号,他连忙拨通了110报警电话。
接到报警后,巴音布鲁克镇派出所副所长苏开立迅速带人前去救援,包括吾斯曼在内的11名群众最终安全脱困。苏开立说:“中国移动的网络信号覆盖非常好,能够在关键时候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没有畅通的通信网络,被困群众不能将求救信号传递出,我们也不能及时赶到事发现场进行救助。”
新疆地域辽阔,自然地质条件复杂,铁路总里程已近5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近3000公里。近年来,新疆移动一直致力于为在建的高速铁路、铁路复线、高速公路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施工及运营提供良好的通信和信息服务。在新疆移动所建设的各类基站中,纯粹为解决区域网络覆盖的“特殊”基站多达60%,这些基站大多建于风口、高原、雪岭、沙漠、戈壁、边境,以及地震、洪灾多发区。由于通信客户较少、基站常常处于“休眠”状态,即便如此仍要花大笔费用建设和维护,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赔本的买卖”。而正是这些看似赔本的买卖,却在危急时刻用通信技术为百姓搭建起了生命线,彰显了新疆移动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上的移动通信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