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的基础设施与软件供应商——例如Amazon与Salesforce——正努力将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与现有产品相集成,从而进一步消除IaaS、SaaS与PaaS之间的类型壁垒。
所谓基于云的基础设施即服务(简称IaaS),是指从服务供应商处租用存储及计算资源,且整个交付过程依托互联网连接实现。与之相同,软件即服务(简称SaaS)则是指对托管在云环境中的应用程序进行访问。
平台即服务(简称PaaS)则被处于前两者之间的尴尬位置,为云环境提供应用程序开发及托管平台。PaaS在很多方面都结合了基础设施与软件即服务的因素。
但根据Forrester公司研究员John Rymer最近发布的声明,他在密切关注PaaS市场后认为IaaS、SaaS与PaaS之间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以Amazon Web Services为典型代表的IaaS***企业正尝试将PaaS类功能加入到产品当中。AWS已经简化了其云环境中部署及扩展应用程序的难度,而一切都要归功于最近才刚刚发布的OpsWorks、Elastic Beanstalk以及CloudFront等。与此同时,SaaS先驱者Salesforce.com也在大力推动其Force.com及Heroku等PaaS产品的整合工作。
IaaS与SaaS在属于自己的市场领域中仍然表现强劲,但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开始将业务向PaaS市场加以拓展。“这些模式都受到了令人欣喜的认可度及使用率,”Rymer指出。
Rymer表示IaaS、SaaS与PaaS三者间界线的日益模糊是受到多种主要因素的共同影响。首先,供应商希望对自己的服务产品进行延伸并推向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当中。其次,用户开始以更多新兴方式使用云服务,而且期待能从供应商处获得需要的新功能。Rymer主张将PaaS用户分为三大类:
-代码开发者
这些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希望拥有一套适合开发应用的平台,且不必为应用程序在基础设施中运行而带来的配置工作操心——他们想要的并不复杂:利用Java、.Net、Ruby、Python等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代码编写,这就是他们的全部愿望。已经有多家专业PaaS供应商在为这一市场提供服务,其中包括CloudBees、Engine Yard、Heroku;从某种角度说甲骨文也算是其中之一。
-开发运营者
这类开发人员希望能快速完成应用程序的创建与部署工作,但他们仍然希望对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大型应用程序领域拥有一定的运营控制权。“一般说来,当应用程序扩张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希望调整虚拟机、存储及其它组件的规模,”他解释道。对于IaaS供应商而言,这一客户群体是PaaS类功能的***推广对象。
-快速开发人员
这类用户同样负责应用程序创建,但他们却并不属于代码开发者。以Force.com为代表的工具为他们提供服务支持与直观的可视化功能,帮助他们在不涉及编程语言与编码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应用程序创建。Force.com就是这类功能中的典型范例。
这类开发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要求云平台能够涵盖IaaS、SaaS与PaaS三大类型而非将其作为三个彼此独立的分类,因此云选项之间的连线也必然根据需求而变得模糊。这些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给供应商创造了***机会,推动其通过产品差异化让自己的服务获得市场认可。
绝不只是Amazon Web Services以及Salesforce.com这类行业大厂在为现有产品与PaaS类功能的融合而努力。
Blue Box公司,一家运营着自有数据中心的托管及IaaS云服务供应商,最近就推出了IaaS+服务。由Blue Box公司提供基础设施,客户则自己准备应用程序。这项业务专门针对那些已经在Heroku、Engine Yard、CloudBees或者其它一些公共PaaS供应商的平台上创建好定制应用的客户。
根据Blue Box公司CEO Jesse Proudman的说法,专业PaaS供应商在很多领域的表现都不够合格。PaaS供应商往往喜欢吹嘘产品功能,忽悠开发人员忽视其应用程序对底层基础设施的要求。然而Proudman表示随着PaaS客户数量的不断攀升,用户对于基础设施控制权的需求也必然水涨船高。Blue Box公司的IaaS+模式为客户带来在云环境PaaS中创建应用的能力,并可以将成果迁移到基础设施服务供应商处,且用户对基础设施的配置拥有掌控权。“一旦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PaaS的价值支柱就会面临土崩瓦解,”他解释称。
微软公司的Azure云服务也结合了来自IaaS与PaaS的众多元素。Azure在最初设计时被打造成一款应用程序开发平台,但微软随后推出了虚拟机及按需存储等IaaS特性。如今Azure已经拥有IaaS与PaaS两大功能类型。
PaaS供应商可能会争辩称单凭PaaS本身不足以满足一款应用的全部需求,因此与其它类型相结合也是无奈之举。然而IaaS与SaaS供应商不断将PaaS类产品引入现有方案的做法已经明确昭示这一结论——开发用例的实际需求才是决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概念壁垒的存在并无现实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networkworld.com/news/2013/050713-paas-269527.html?hpg1=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