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的雕磨时光过去了,你辛苦创造的初创项目仍未获得多大起色。放弃或向前,你难以抉择;毕竟,你已为这家公司费尽心力。另一方面,有些创业者则更为果敢:与其原地徘徊,不如东山再起。不过,如何才能判定这家公司已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了呢?
有人在社交问答网站 Quora 上提出了这一疑问,连续创业者 William Pietri 进行了作答,并列出10个可能导致创业走向失败的因素:
-
不存在明显的用户需求。举个 3D 电影和电视的例子;假如你去问人们他们为何有时候更偏爱舞台而不是屏幕的话,他们的回答一定不会是“因为电影院只有普通的 2D 影片”。倘若有人这么说,那么他们要么没有看过 3D 电影,要么从来都没见过电影院。众所周知,3D 技术现在已广受欢迎;即便如此,仍有很多消费者愿意在体验 3D 电影后回到 2D 影厅。这种情况下,并非因为 3D 影片对颜色和声音作出了改变,抑或是添加了特效就可使消费者改变意愿。同理,如果你的应用在同类产品中的表现并不出色,那请尽早调头转向。
-
夸大其词。大多数的创业者都会对其产品进行非常夸张的修辞;尽管宣传很多时候对产品的影响力都有莫大帮助,但长时期的捕风捉影会将其置于危险之中。如果创业者无法诚实面对用户,那么未来公司将遭到诸多坎坷。
-
对用户没有仁爱之心。如果你打算花费数年时间去研究用户群,那请先学会尊重和爱戴他们。YouTube 的首位设计者,经常会骑着自己的摩托车探访、接触并了解用户。如果你想成为技术的民主者,那么你必须邀请用户参与到自己的作品创造过程中。
-
对自己所猎行业缺少了解。如果你对运动漠不关心,那么创业的时候尽量对这一领域避而远之;但如果你试图做好产品,那你必须得付诸努力并做好功课。
-
对自己的团队缺乏关心。创始人或团队成员之间存在敌意?管理因此松弛?员工对其他成员铁石心肠?这个团队都已经完了,产品还会有出头之日吗?
-
想让一切都完美无缺。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东西”,想必这个道理对创业者来讲也是一样。尽管创业者尽心让产品的一切特性变得完美,但在浪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后,他们依旧会连声抱怨。保持完美真的重要吗?不见得,但我们知道用户的体验和反馈才是真正有益的。
-
从不考虑收益问题。很多创业者只想做一款产品,而不是打造一门生意。那么,两者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产品耗财,生意盈利。虽然“产品”令人激动人心,但在形成可持续的利益之前,它都难以被称作一款完整的产品。此外,投资者给你钱可不只是让你去施展才能的,他们也想获得回报。
-
过于在乎别人的想法。竞争对手会怎么想?朋友会怎么看?投资者会认同我的想法吗?这种想法在硅谷能取得一席之地吗?有些创业者经常都这么想,只因为他们太在乎别人的想法。然而,你的产品只会因为自己的点子而生动和成功,别人怎么想不重要。
-
沉溺于错误的创业因素。创业后我会跃居为百万富翁吗?媒体会采访我,我会上电视吗?抱有此类想法的创业者趁早回头,创业又不是致富,你有可能会身败名裂的。
-
高度的丹宁克鲁格智商摧毁了团队。丹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认为,在某方面并不擅长的人往往缺乏在该方面判断谁好谁不好的能力,但他们通常觉得自己天赋异禀,能力突出。对于创业团队来讲,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知识范围有限,那么这支团队还有救;但如果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那这支团队就已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