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收入进入瓶颈的时候,降低成本就会成为企业提高利润的唯一出路。面对对势不可挡的移动互联网和OTT,运营商不断尝试着开发新业务来应对OTT的挑战,却屡试屡败,又屡败屡试。这时候,也许运营商应该走向另外一条路:降低网络成本。而被称为颠覆现有网络架构的SDN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韦乐平认为SDN将会成为运营商去电信化的重要突破口。
SDN成运营商去电信化利器
从语音时代向流量和数据时代的转移给运营商网络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据GSMA对移动网络趋势的预测,未来五年内,网络流量增长将一直处于爆炸期。然而,令运营商感到无奈的是,相应的ARPU并未得到正比例增长。“大带宽并没有带来高价值,如何创造价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所长段晓东表示。
在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无望的情况下,降低网络成本成为唯一出路。然而电信运营商传统网络过度复杂和封闭,网络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除了光器件和软件不遵守摩尔定律外,电信网开发和沉淀了大量不必要的功能和性能,绝大多数功能是从来没有用过的,而绝大多数高性能都是毫无根据,又没必要的。”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直言,“运营商运营的成本和收入剪刀差在持续扩大。”
这时候,SDN作为救星出现了。SDN为网络带来了本质的变化,将数据面与控制面板分离,实现集中控制,开放了接口,实现网络虚拟化。“SDN实现了网络虚拟化、IT化和软件化。底层只负责数据转发,这样可以由廉价的通用商用IT设备构成。上层负责集中的控制功能,由独立的软件构成,网络设备种类与功能由上层软件决定,通过远程自动配置部署运行网络。这样就可以符合IT低成本、多样化的趋势。”
韦乐平认为,SDN开启了网络IT化的进程,是去电信化的重要突破口,也是IT和软件突破电信业壁垒重要机遇,预示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因此,运营商均开启了对SDN的实验测试。
据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赵慧玲介绍,中国电信在现有网络(NGN)中开始引入SDN的需求和架构研究,已经在2013年2月成功立项S-NICE标准,开展了SDN场景和需求的研究。
中国联通则提出了基于SDN的泛在宽带弹性网络架构——CUBE-Net。“这是中国联通面向云服务的新型宽带网络设计思想。”中国联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表示,“CUBE-Net围绕一项原则、二个中心、三维解耦、四类集约、五大技术进行。”所谓一则原则就是以多资源协同下的总体建设与运营成本最低位原则;以用户为中心和以数据为中心;另外,实现服务功能解耦,逻辑功能解耦,部署功能解耦;四类集约是指实现控制平面、用户管理、数据中心和网络节点的集约;而五大技术就是实现宽带化、虚拟化、智能化、自动化、协同化。
“中国联通SDN实验目标主要是验证SDN技术的成熟度和为运营商业务带来哪些价值。”唐雄燕提到。
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不同的是,中国移动已经明确了SDN试点的部署进度。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所长段晓东透露,中国移动软网络实验室从四大领域、八大场景实现了端到端的SDN环境。这四大领域涵盖了从接入网到EPC、数据中心再到IMS核心网领域。“在SDN试点规划方面,我希望能够做一个真正的现网有用户的测试。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可以在某省份实现骨干网上的试点。”
谈规模应用为时尚早
在对SDN应用场景分析上,运营商的意见出奇一致:比较适合网络智能边缘接入方面。韦乐平认为SDN开始阶段最适合规模不大,单一运营主体的场合,例如企业网、校园网和数据中心等。
三大运营商均表示,SDN还是在测试实验阶段,谈规模应用为时尚早。“SDN的概念甚至都还未达到共识。大量的技术和应用仍处于实验室状态,即使是发展最早、影响最广的Openflow协议目前也不够完善成熟。还处于幼年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表示。
另外,SDN单个控制器所能控制的转发节点数量有限,还不能满足大型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的需求,SDN还须解决多级分布式控制的问题。SDN集中控制在快速隔离和准确调整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但围绕控制器本身的安全风险大大提高,需要建立一整套隔离、防护和备份机制来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而目前相应的工作也还处于起步阶段。
“谷歌等互联网企业的SDN部分商用只能证明SDN的可行性,但是是否可以大规模部署还是个未知数。而且SDN标准技术仍不完善,产业仍未完全成熟。”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工程师王茜表示。
因此,SDN在公网上的应用还面临着众多挑战。更重要的是,SDN带来的网络变革最大受益者就是互联网公司。通过SDN实现业务和网络的配合调度,互联网公司对网络的控制力加强,支撑业务的创新和部署。对电信运营商来说,高门槛儿的网络建设优势也不再存在,运营商的优势会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