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或是焦虑?数据化生存的难题

云计算
这样看起来,未来似乎很美妙。人类行为会更具有预见性,决策也会更多依赖数据,教育、医疗和个人发展都会更加可评估和个性化,规模化和科学化难题也得到新的处置工具。但是,同时也会产生诸如数据隐私、多样化泯灭和以及对于数据垄断和独裁的恐惧这样的问题。

 大数据

 

随身计算、云端存储正在逐渐变成我们习惯的生活方式,而伴随着数据迅速不断地被创造、分享、存储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中存储和分析的工场即将出现,正如今天的谷歌、脸谱已经在做的部分工作一样,它就像将每个人的思考、经历和智慧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一个类似今天的电力加工场这样的地方,经过汇总、分析和加工,变成知识和驱动每个人、社会前进的能源返回来。在这样一个数据化生存的时代,每一个人的思考、行为的痕迹都更为清晰,变得更加透明、可预测,数据迅速地转化为知识、洞见和执行,而且不仅是人类的行为,甚至连记忆、思考也在被数字化记录下来并被分析。数据,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就像上面工业革命的煤炭或石油一样,数据将介入和包裹起我们生活的一切,甚至将变成像水和空气那样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样看起来,未来似乎很美妙。人类行为会更具有预见性,决策也会更多依赖数据,教育、医疗和个人发展都会更加可评估和个性化,规模化和科学化难题也得到新的处置工具。但是,同时也会产生诸如数据隐私、多样化泯灭和以及对于数据垄断和独裁的恐惧这样的问题。正如电影《少数派报告》中所描绘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发明了能侦察人的脑电波的“聪明”的机器人――“先知”。“先知”能侦察出人的犯罪企图,所以在罪犯犯罪之前,就已经被犯罪预防组织的警察逮捕并获刑。影片导演斯皮尔伯格,据说在拍摄类似科幻片的时候,习惯将***的物理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甚至生物学等各方面专家汇聚在一起研讨,看哪些是真正有可能发生的。正如我们多年之前在科幻片中所见的大屏幕触屏操控、类似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SIRI等东西都从科幻变成现实,已经很难断言是科幻影响现实,还是科幻仅仅在事实数据的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做出了超越当下的预见,而它也改变了未来。

正如大数据眼下正在做的事情一样。确信无疑的是:数据的确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效率或更富有洞见。最近《商业周刊》刊登了一篇叫做《膜拜Evernote》的稿件,其中描绘道:Evernote是一款面世五年的效率管理应用,其创始人利宾甚至将它比喻为人们的“外挂大脑”。去年在中国,这款“外挂大脑”也推出了本地化的产品,并且被命名为“印象笔记”。出于它杰出“记忆和思考”能力的信任和依赖,在世界出现了很多“真正的‘Evernote控’”。比如,泰德·巴奈特(Ted Barnett)。他不仅把信息存在云端。现在每次会议结束,他都给会场白板拍照,存入Evernote,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再把它发给组员。不久前他去伊斯坦布尔度假,还用Evernote为朋友们写了一本“旅游指南”。《商业周刊》报道说:“对Evernote用得越多,巴奈特就越能发掘出新玩法。”同样,现年38岁的卡莉·诺布洛奇(Carley Knobloch)开办的网站Digitwirl.com专门发布视频,指导大家如何用***科技简化家庭生活。如今,诺布洛奇还成了Evernote指导大使,她总是笑眯眯地解释自己如何离不开它,就像呼吸一样无法割舍。诺布洛奇表示,她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许多重要信息往Evernote一存了之。她说,Evernote的搜索功能十分强大,即便有成千上万条记录,也无须费时整理。诺布洛奇还将Evernote类比为“现代版婴儿成长记录”,她的笔记里满是视频、图片、已读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文件,好像一个剪贴簿。诺布洛奇说:“你可以把你的整个生活都装进去。”而且,你泡在Evernote上的时间越多,就越会泡得更久:如一位Evernote的粉丝所说,使用了Evernote后,你会把自己“嵌进”这个应用里面。

其实,Evernote只是这种数据或者知识电厂的一个微缩或者代表,脸谱、谷歌、百度这些也将成为知识电厂的某一部分,电信运营商在度过语音、传统数据业务萎缩后后,也在向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来转型,它们也会成为知识电厂的部分,甚至银行、医院、交通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等都会加入进来。知识电厂也许并不是按照地域,或者使用频度和量来如此分布,也许将更多会像谷歌、苹果那些的数据中心一样,分布在偏远或者寒冷,但是能源相对便宜的地方。但信息使用地图,或者信息动脉、脉动的信息,一定是按照这样的需求来分布的,我们未来可以得到它的可视化图标,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经济方面的走势一样,明显看出它的需求和供给,以及它和区域经济、人群、创造力的密切关系等。当然,在这些信息汇聚、输送、分析,回流和被使用过程中,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规则。需要立法,就像商品经济诞生之初,对私有产权和交易的立法一样,需要制止混乱,防止垄断,也要防止政府过多的控制。

这个时候,设备本身已经不再那么受到瞩目。接入和接受、发布数据的信息节点将遍布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身边的各种设备都将具备计算、存储或者发送、接收数据的功能,每个人、机构都同时变成了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也就是如托夫勒先生对于知识社会“生产-消费者(Prosumer)”概念所说的,从商品时代到知识时代,我们每个人同时变成了知识的制造者和知识的消费者,资本+劳动的生产资源关系,将会被数据+物质的生产要素关系所取代。一方面,对于数据所有权,数据定价、交易规则的制订,监管和立法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这样一种对数据信息大规模地使用、深度挖掘,对计算和算法、机器智能的无比依赖,也会给人类带来另一个似乎很遥远,但相对危险的隐忧。数据会不会自己“活过来”?不久前发布新的一季系列短剧《黑镜子》***集《马上回来》就是讲诉类似一个故事:一次车祸夺走了玛莎的男友艾什的生命。在朋友的推荐下,玛莎利用艾什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信息塑造了一个具有人工智能、类似艾什一样说话和思考的假艾什。刚开始的时候,玛莎只能通过手机听到合成的艾什的声音,和他进行交流和分享,不久之后,那个声音告诉玛莎,有一个方法可以让艾什“真正”的回到她的身边,正如类似3D打印那样复制出一个具备相同外观、类似思想的艾什。更为极端经典的是“黑客帝国(Matrix)”所描述的场景:机器建立了Matrix(一个虚拟的人类世界),人类生活在这个虚拟的世界,受着电脑的控制。所谓的Matrix,数学意义上讲,它是矩阵的意思,在计算机科学中指电脑中输入和输出的交叉网,类似我们所描绘的最庞大的数据电场。Matrix需要人类思维(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或数据)来提供能量。这个社会的人类出生的时候,他们自主的意识就被Matrix给压制,Matrix分配每个人一个角色(即program)。

我们知道,无论是传统计算机器还是未来数据电场,核心还是计算能力和信息数据,正如人类除了躯壳以外,最核心的也就是思考、记忆,也还有情感这样难以复制的元素。从“上帝”的角度,随着人类和机器的融合,从手到脑的依赖和密切结合,二者的距离都将越来越近,越来越相像。当然,机器或者人工智能这样东西的“活过来”,现在看起来依旧很科幻,毕竟人类依旧相信,我们才是惟一的造物主,数据、机器代表自己讲话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可能。但是对于“数据会怎样地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数据会不会改变或劫持人类的思维方式”,却是一个非常非常现实和严峻的问题。

毕竟无论怎么说,真正的人应该都是具有自主意识和思想的人,应该具备自主的决策和判断能力。《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上周在北京中关村云基地做“大数据、大影响”主题演讲的时候这样描绘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已经从数据缺乏的时代进入到了数据充分的时代,也就是给我们的大数据时代提供了机遇。当今的时代,数据就是基础设施,就像我们都熟悉的公路、电网、自来水一样。在云的世界里面,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也是一种基础设施。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世界,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决策,包括医疗服务应该是怎样的,包括我们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包括一辆车可不可以自己来驾驶。大数据赋予了我们社会以前所没有的力量,大数据也带给我们很多新的挑战和危险。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能够非常好的利用这些数据,确保人类是这些数据的主人。”

但是,正如他在结语中说的,我们必须通过数据具备洞见的同时,不能放弃人类独立自主的意识和思考能力,我们应学会主宰数据而不能被数据控制。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在其公开课以及《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一书中也提出的诸如自由至上、群体利益和道德边界的系列难题。我们今天在数据积累和使用的过程中,一样可能同样会面对类似的社会、或者伦理上的难题,数据带给我们的是洞见,对未来的把握,更好的决策和生活;还是更多的焦虑,未来的单一化,对隐私或自由的担心?

北京云基地大数据实验室***科学家,成都科技大学教授周涛也发出了类似的疑问,并且提出了有关关于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多样性或者是柔软性的问题?他说:“我们都知道数据的爆发性,甚至让我们可以获取的数据看起来是多样的,但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智能角色上的发展,是不是可能在某种意义上,让我们的选择和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的焦虑和单一。”周涛教授认为,举个简单地例子,看一个人的丰富程度,并不仅仅是指这个人曾经有多欢乐、多幸福、多美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将来回忆我们的一生,我们希望有个完整的人格,他是会有很深刻的痛苦和很愚蠢的错误在里面。他这样说:“我们有了这些大数据的工具,我们应该会知道,什么样的女孩子大致上和我们般配,我们也应该会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可能对我们的职业生涯是有好处,我们也有可能少走很多弯路。我想知道的是,这些少走的弯路,对于人类长期而言,是不是一种缺损?”

面对扑面而来的数据、知识新时代,人类还处在认知的婴儿后者少年期,懵懂,但同时充满渴求和勇气。正如在500多年前,在大航海发现或者后来的新技术革命之前,人类又站到了一个新的波澜壮阔又是波诡云谲的革命性新时代面前。对于未来我们谁都没有百分百把握,正如所谓大数据预测最最重要的也是对当前的指导,我们所需要是大海航的发现未知勇气,或者科技革命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是对新革命进程中创造和驾驭机器能力的追求,对新规则和立法的信心,当然还有在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未来就在那里,问题和希望也在那里,人类也从来不会因为惧怕问题,而不敢走向希望。

责任编辑:王程程 来源: 中云网
相关推荐

2011-03-16 19:17:57

汉柏差异化

2012-09-27 11:14:17

微软数字化互操作

2011-11-10 15:42:16

网宿科技电子商务

2022-03-01 11:26:38

安全产业互联网技术

2012-02-28 17:38:40

2019-07-16 12:54:37

IoT5G人工智能

2017-12-26 16:12:42

2020-07-27 15:06:14

微信张小龙焦虑

2016-12-27 19:04:19

2020-03-09 15:22:32

大数据电子取证互联网

2015-03-30 10:41:37

大数据

2024-02-27 16:09:28

数据管理数字化转型

2015-03-02 15:35:32

软件渠道大会

2013-05-06 10:04:32

2012-09-25 14:17:39

互操作

2021-05-14 13:57:01

数据标准组织技术

2024-09-24 18:48:43

2017-08-21 19:04:39

云存储

2012-05-13 15:54:04

Android

2016-11-07 13:41:50

JavascriptFrontend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