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大商业预见

企业动态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尚未看见的死亡并不等于不正在发生。这些公司的重大变化必然带来行业大面积调整,更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历史进程。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尚未看见的死亡并不等于不正在发生。这些公司的重大变化必然带来行业大面积调整,更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历史进程。

IPO失败 京东非意外死亡?

刘强东正在将扩张与毁灭这两条路合而为一,如果IPO失败,京东会比它成长的速度更快地崩溃。

[[59093]]

刘强东曾说:“一个不能赚钱的公司是耻辱的,但是在一个不该赚钱的时点选择赚钱是不明智的,我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明智的,因此愿意承受暂时的耻辱。”

时隔两年,京东商城与沃尔玛再一次坐在了谈判桌上,与2011年那场收购谈判不同的是,没有资本支撑的刘强东很难再次拒绝沃尔玛的收购,已经以收购控股1号店的方式布局电商战略的沃尔玛对京东也不复两年前的兴趣。

以贱卖的方式让京东活下去,对于刘强东来说是比崩盘更可怕的事。但按照眼前京东疯狂扩张的速度,这一天并不遥远。当四轮融资的20亿美元被“烧光”、IPO失败时,京东就不得不做下一个“红孩子”。

刘强东不是没有想过这样的结局,在京东极盛时他曾反思:京东存在崩溃的可能性。早期能够在当当、亚马逊等电商网站中脱颖而出,京东靠的是3C品类的推动,而非创新力所打造的。年复一年,京东没有显示出止亏的苗头,反而越亏越大,反映出京东的发展模式隐藏着很大的危机因素。

与京东境遇相反的不是针锋相对的当当、苏宁易购,而是一直保持自有节奏的亚马逊。在这场电商马拉松中,京东在前半程领跑,赢得了无数关注和欢呼,亚马逊则潜伏在第一团队中,等到国内电商们到了烧不起钱的路口,它后发制人,加速超越,稳稳地冲过了红线。

有太多毒瘤般的致命因素存在于京东体内,2012年发生的多起重大事故就反映了高调京东背后的仓皇。物流,申通停止接受京东的包裹;高管,高级副总裁建立了“食京”利益链;漏洞,充值平台出现漏洞,损失可能达到2亿。抄袭,活动专题被指抄袭银泰……这些看似小问题,实则反映了京东在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外有强敌,内有忧患”的复杂环境。

如果它一直以低价策略追求“大而全”,如果止亏终究是一个幻想,如果它的服务品质始终在亚马逊之下,如果在供应链上的优势被苏宁国美抢占……一头是过沉的资本压力及过快的目标速度,另一头却是遥遥无期的规模化盈利和不断需要融资的输血式扩张,京东深陷囚徒困局。

抓不住IPO的稻草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我们从来不去想通过提高毛利率赚钱!”不管是在发动815价格战,还是推广“倒三角管理模型”时,刘强东都在强调这句话。京东的“倒三角管理模型”包括团队、物流、成本、效率等关键词,唯独没有“毛利”。在这套理论的支撑下,刘强东不断地向其他电商“宣战”,甚至放话称京东商城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

“毛利率低,这是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因为一家零售平台必须提供远低于线下连锁的成本,才能为B2C产业带来价值。京东商城永远不会提价,即使真正进入盈利阶段,盈利也不会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厂商的返点。”刘强东这样承诺。但根据相关部门抽查的15种产品显示,这些产品的毛利率最低4%,最高22.43%,促销后最高的毛利率也达到10%。

疯狂的价格战和品类扩张实际上大大降低了毛利率,在商业模式没有大的创新的前提下,毛利率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提升。如果继续以低毛利、损害供应链关系、破坏市场价格体系换来一次性“低价”,再庞大的资金也有耗尽的一天。以前因为有资本推动,可以通过低毛利、实际亏损的方式去扩大市场份额,但随着IPO渠道的关闭和融资渠道的闭塞,这种方式就会变得越来越难

2012年10月,京东收获第四轮融资3亿美元,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IPO就同时变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3亿美元仅够京东商城亏损半年,之后,不上市就麻烦了。显然,靠经营改进扭亏为盈,一年时间并不够。当企业前行的所有前提都归结于“如果上市成功”这一根稻草,那么它将最有可能摔死在这根稻草上。

对此,刘强东曾说:“一个不能赚钱的公司是耻辱的,但是在一个不该赚钱的时点选择赚钱是不明智的,我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明智的,因此愿意承受暂时的耻辱。”这个“暂时”,究竟有多长,“什么时候覆盖全国1800个网点,我们就开始盈利”,面对外界对京东的质疑,刘强东这样说。但现在京东仅覆盖了全国300个网点。

依靠资本的力量,京东商城成为一条大鳄,但可能是“无底洞”型的大鳄,食量越来越大,盈利却遥遥无期。京东越亏越大,看不到盈利的希望,与之相随的是估值的降低。相比第三轮融资,京东这次仅估值72.5亿美元,不到两年光景,京东市值缩水近三成,或许称得上是一次“割肉融资”。在面临这个资本寒冬之际,京东能够成功融资,不管他是否是“割肉”,都能说明资本市场对电商行业的认识已经回归到理性的范畴。

在盈利模式和市场份额都面临挑战时,刘强东需要给资本市场一个全新的概念和故事,以便重新获得认可。而新的概念和故事,或许要看刘强东如何让深陷融资与扩张怪圈的京东商城破局:破局成功,新的概念或许会水到渠成;反之,则可能在怪圈中越陷越深。

“京东有了仓储、分拨中心、最后一公里配送,以及干支线运输!从此,京东将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苦最累的一家公司!”刘强东说。

内忧:

京东是一辆高速行驶的重载火车

“我们对业务有快速发展的欲望,但技术是瓶颈”,京东商城副总裁李大学说,“我相当于在给一辆高速奔驰的赛车换轮胎,这是我最大的挑战。”

网站反应速度慢、系统瘫痪、订单无法提交……京东的IT后台在订单量暴涨的关键时刻,曾多次沦为业界笑柄。其中最为窘迫的一次是京东与当当的图书大战,很多用户事先将要买的书放进购物车,一到活动时间就提交订单。如开闸泄洪,瞬间流量冲高,达到一秒10万单,系统分辨不出图书库存情况,下不了订单的用户不断刷库存,系统瘫痪,直接导致了主管IT后端的副总裁姜海东的离职。

2012年,甲骨文原全球副总裁王亚卿加盟京东商城,成为京东首任首席技术官,随后,新系统上线,设计容量是1000万单,表明京东商城开始填补IT方面的短板,加大对IT系统和数据挖掘方面的投入,2012年京东在IT研发、服务器等上的费用是10亿元。

刘强东虽为技术出身,但京东却从未在技术上领先于行业,而底层技术的可靠性、扩展性、稳定性以及对新技术的研发、吸收和利用,将构成电子商务新的成长动力和竞争力。2012年京东吸纳大量技术人员,IT部门扩张至2800人,而丁香园CTO冯大辉表示,自己和京东的相关人员交流过一次,发现意识和技术储备与他们的名气不匹配。说到底,是京东最近三四年发展太快。虽然京东加大了对IT技术的重视,但是切换技术架构成本非常高,京东未来可能将面临系统扩展性差、弹性不够高、资源浪费等问题。

如果京东是一辆赛车,它不只快,还负重累累。

为了提供更快的送货速度,大量买地建库房、建物流中心,占用了大量的资本。刘强东曾说,包括物流、研发及广告在内的成本与销售额的比例是1:10到1:20,每年花费中约有70%~80%投入在物流和研发上。这将使京东陷入一个发展悖论当中:京东自建物流需要斥巨资,同样不景气的毛利率也会使亏损加剧,而钱却来得越来越慢,越来越难。

10月中旬,申通快递“叫停”了京东商城部分快件。在此之前的6月,京东已经拿到了快递牌照,京东和申通之间已经形成同行业的竞争关系,而按照国家邮政局的规定,快递企业不能揽收同行件。自有物流业务和第三方物流业务之间的平衡,成为京东的新课题。

京东商城自建物流体系经过多年打磨,已具备一定规模,而3亿美元融资又直接推动了京东快递浮出水面,11月,酝酿良久的京东快递宣布将对京东商城的平台商家开放。但是,京东自建快递派送被投诉效率低下,服务不稳定。“京东自建快递派送目前问题繁多,此时开放京东物流以营利并不是明智之举。”

物流让京东商城背负起太多期许和压力,正如刘强东所言:“京东有了仓储、分拨中心、最后一公里配送,以及干支线运输!从此,京东将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苦最累的一家公司!”

外患:

群狼环伺,同伴“起义”

10月30日,当当网正式在天猫开设店铺,李国庆在微博上调侃说,“从了,谁让人家流量大呢。”原本集体烧钱的B2C电商融资困难,在现实面前不得不选择了低头。据统计,目前已有至少87家独立B2C网站入驻天猫,甚至包括1号店。当当进驻天猫,让这个格局变得更加清晰。

环顾四周,京东面临着比以往都险恶的竞争环境。首要的竞争对手是天猫,不卖货,不做物流,用191亿的销售额在“网购节”中一枝独秀;苏宁、国美强势进场,还理顺了上游的供货资源,而它们主导的大家电品类恰恰不是京东的强项。亚马逊中国不紧不慢,但完成了仓储布局,又依仗其强大的技术体系成为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价格战中,价格便宜的商品都显示缺货,看起来似乎是电商们规避价格战的托词,而实际上却反映了电商们对上游生产商控制力的削弱。京东的缺货率高达29.63%,而苏宁易购和国美商城则分别为11%和8%,直接反映出电商与家电连锁企业在供应链能力上的差别,而毛利的数字和缺货补货的速度则体现了电商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力及议价能力。京东商城的低价策略冲击了整个销售体系,触犯了传统渠道和供货商的利益,颇有四面树敌的意味。

与对手们相比,没有广泛的门店体系和仓储物流体系,没有贯穿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系统,没有与上游供应商的战略协同,单纯的电子商城实际上是产业链的链外孤城,京东不得不不断扩充品类,从3C数码到小家电、大家电、日用百货、图书音像,能变现的品类都搬到了京东商城上来。同时推出POP平台,希望通过平台业务盈利,但出乎刘强东意外的是,正是平台商家在拆他的台。

就在“沙漠行动疯抢三天”活动正式打响前一天,京东平台上的商家阿芙精油“起义”,并宣布撤店,原因是“京东硬逼商家恶劣促销,并锁死其后台”。

阿芙不是第一个从京东撤店的品牌,来自于品牌商、供应商的压力让京东几度陷入被动。一波甚于一波的“价格战”,首当其冲是对供应商货款的挤占,而一些较强势的品牌商,例如海尔集团,考虑到品牌和利润可能受到破坏,则宣布停止与京东商城的合作。

对于销售商而言,对渠道的垄断能力决定了它对生产商与消费者的议价能力。一旦对渠道失去控制力,生产商与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渠道,销售商就失去了议价能力,失去了盈利能力,犹如无源之水,只能被动地渴死。真的到了这一天,刘强东最渴望的恐怕正是我们开头所预想的:依附沃尔玛,拥有渠道上下游的控制力,以求东山再起。

1998年6月18日 京东公司成立。

2004年7月 京东拍卖场正式开业。

2007年6月 京东多媒体网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

2007年7月 建成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物流体系。

2007年8月 赢得今日资本首批千万美元融资。

2007年10月 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启用移动POS上门刷卡服务。

2008年6月 涉足大家电产品线。

2010年12月23日 团购频道上线。

2011年4月1日 宣布完成C2轮总计15亿美元融资。

2012年10月 京东商城完成第四轮融资3亿美元。#p#

百度的《2012》,由盛转衰?

[[59094]]

百度在过去的时间里,错过了不少重要的战略机会。错过,并不代表没有参与,实际上百度时常积极参与,只是没有足够用心,更缺乏去占据重要位置的决心。

这一日,深夜里,百度大厦里的李彦宏无心回家,一改往日的沉稳,情绪有些焦躁。百度市值顶峰也没过多少时日,却遭遇了急转直下的迅速下滑。如今,百度市值已经跌出中国互联网公司前三,李彦宏的身价也早与中国首富渐行渐远。

李彦宏在反思,不过这一次,他没有怪敌人,也没有埋怨对手。他更愿意相信是败给了自己,败给了自己的赌注——自己一心构建起的现金牛业务“竞价排名”、“医疗广告”……竟然有一天反过来重重地砸伤了自己。李彦宏还是有些不服气,他信风水,谋布局,但是自己处处留意,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最终使2012的古老预言成了百度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无论上述的场景最终是否上演,2012对百度而言,或许真的具有《2012》的意味。

在这一年,百度经历了一场灾难,并且或将引发一场巨变。互联网观察人士说,2012是百度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证券分析人士则说,105美元曾是百度股价的重要支撑位,跌破105美元,百度股价便将陷入一跌再跌的局势。

截至目前,百度不仅跌破105美元重要支撑位,更跌破100美元大关,且接连创出新低,这或许从某个角度验证了证券分析人士的观点。

一场史无前例、旷日持久的竞争

百度一度超越腾讯,去年3月下旬,百度以460亿美元的市值取代腾讯(445亿美元)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的公司。

让我们来看看去年百度如日中天之时的业界论调,此前那些被言之凿凿认为是百度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转眼却成为关系到其生死存亡的负累:就确定性而言,百度的确是比腾讯更好的选择。不仅是营收和净利两方面的增长,百度明显超越腾讯。更为重要的是,百度的搜索具有可乐之于可乐公司、鸡腿汉堡之于肯德基的特性,不会轻易出现方向性错误。这明显胜于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满足用户不断变换口味的腾讯。

8月16日奇虎360推出搜索之后,百度的股价在两周内就从133.66美元跌到111.44美元,累计下跌了16.6%。到现在为止,百度90多美元的股价较8月中旬已下跌30%左右,市值蒸发逾百亿美元。

这么多年来,百度自恃搜索市场的垄断,却忽视和丢失了向其他领域拓展的机会。尤其是当2010年初谷歌退出中国内地之后,自认为打了胜仗的百度更加目空一切,有网友比喻其是在度一个“悠长的带薪假期”,我觉得十分恰当。然而,既然被称为假期,就注定了好日子终究要结束。

百度在过去的时间里,错过了不少重要的战略机会,譬如视频领域、社交领域。错过,并不代表没有参与,实际上百度时常积极参与,只是没有足够用心,更缺乏去占据重要位置的决心。在视频领域,百度只是推出了爱奇艺这个正版为主的网站,更大的市场份额则被优酷、土豆(现已合并为优酷土豆集团)占据。在社交网络领域,百度更是缺乏有力的动作。百度在不少新兴领域都只是浅尝辄止,或许只因为其对自身的现金储备和行业地位已经足够满意。

再看看被其认为是“手下败将”的Google,不论是在视频(YouTube)、邮箱(Gmail)、社交(Google+)、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还是浏览器(Chrome)方面,Google都成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且,Google还通过统一的ID账号打通YouTube、Gtalk、Gmail、Google+、在线办公应用、Google Play商店等各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此外,Google还尝试向太空发卫星,在Google X实验室里鼓捣Google Glass和无人驾驶汽车。对于这一切,百度视若无睹,或许百度满足于吃饱了混天黑的感觉,或许百度更喜欢坐享其成的感觉。

也正因为此,百度才被人调侃为“软柿子”。这在股市上的表现可见一斑,同样面对搜索领域的强劲竞争者,与百度股价闻风大跌16%不同。2009年6月3日,财大气粗的微软推出了搜索引擎Bing,但一周之内Google的股价也只是从431.65美元跌到415.16美元,跌幅仅为3.8%。2009年7月29日,微软公布了一个更轰动的交易,与雅虎签署一份为期10年的搜索合作协议,雅虎被授权使用Bing搜索的核心技术,但在当周Google的股价从436.24美元涨到了458.58美元。

原因何在?从近年来百度不断的纠纷中能够找到答案。竞价排名、虚假医药广告、点击欺诈、著作权版权……似乎不胜枚举。百度的灰色地带是其业绩的重要支撑,百度虽然倚仗这些方面盈利,却又十分避讳谈及。此次,360搜索直击了百度的这些灰色痛处,表示拒绝竞价排名、拒绝虚假医药广告等灰色地带,要给用户提供安全、干净的搜索体验,并且360搜索一经推出便拿下了10%的搜索市场份额。

强有力竞争者的出现,让百度的大本营意外起火。之前,就有人预测“传统三巨头——腾讯、阿里、百度的位次也许就在这几年会发生变动,而其中最危险的是百度”。传统互联网领域中的势力范围正在经历“再平衡”的过程。

百度CEO李彦宏宣扬狼性之际,当当网CEO李国庆不禁表示,“没有竞争哪来狼性?百度要学会培育竞争对手!让出一部分份额吧”。当然,搜索市场的这场鏖战还将持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百度多年发展下来的庞大身躯。

祸不单行,面临搜索挑战之际,百度内部又传来负面事件。坊间传闻称,李彦宏与结发之妻马东敏将要离婚。这犹如一个重磅炸弹,让百度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局。

对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高管离婚都是一个严重的负面事件。马东敏本人就拥有百度公司4.8%左右的股权,如果在离婚诉讼中要求分割李彦宏16%的百度股权,恐将成为中国内地有史以来标的最大的一场离婚诉讼。如果分道扬镳的两人再为公司控制权发生纷争,百度的股权结构就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在百度内有外患的关键时刻,这样一场豪门大戏的上演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出预料,资本市场果然立即做出了反应。在李彦宏离婚消息传出后的2~3天里,百度股价还是大幅下跌并破百,跌至93美元上下。实际上,通过先前打击360的行动,百度总算是保住了百元底线,并且在105美元上下维持了两三个星期。离婚事件或许要比360的市场进攻更有杀伤力。

婚变疑云对公司控制权的失控、搜索大本营上受到的严重威胁、在其他领域缺乏建树,这让百度的2012显得惨淡。同时,这些氤氲还将持续笼罩百度的2013年。

多年来,百度自恃搜索市场的垄断,却忽视和丢失了向其他领域拓展的机会。尤其是当2010年初谷歌退出中国内地之后,自认为打了胜仗的百度更加目空一切。

李彦宏的自我变革?

创始人往往定格了一个企业的基因,而现任管理者则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百度的创始人和现任管理者无疑是同一个人——李彦宏。

近日,网上盛传李彦宏“推行狼性文化、淘汰小资”的内部邮件,业内人士分析这是百度故意外流的邮件,借此对外界宣传自身所要做的重大转型。李彦宏在邮件中,掷地有声地表示:“要让所有员工更明确,如果想找一个稳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百度未来恰恰就是要淘汰这种人。”没想到,对这封邮件的质疑之声却远大于支持。

一项针对百度推行狼性的网友调查显示,超过40%的网友投票给“不支持鼓励狼性淘汰小资”,因为“信奉狼性的企业缺乏人性”。更有64%的投票者认为,“狼性不能救百度”。

众所周知,“狼性精神”最早是由预警华为冬天的任正非提出,他的定义是: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

百度果真需要学习华为的狼性?恐怕并非如此。李彦宏骨子里就没有任正非身上的狼性,所以也难以带领百度进入狼性文化。于是,当李彦宏高喊“小资请现在离开”之时,有网友调侃,“百度若要淘汰小资,首当其冲应该淘汰的就是李彦宏”。

仔细来看,反对者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淘汰小资的提法欠妥,鼓励多样性的企业氛围才能孕育“创新”。目前来看,科技公司争夺人才的战争只会愈演愈烈,如果公司一味要求员工做出改变,并不是良策。新时代里,员工要生活和工作平衡本没有错,企业反而应该去帮助员工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兼顾。公司对待员工,多沟通、多鼓舞、多激励,才是上策。

作为科技业界的巨擘,百度的危机确实来自于——对搜索市场绝对垄断优势的自恃,缺乏创新的动力。不过,这绝非李彦宏简简单单地通过推行与自身格格不入的“狼性”就能改变。

其实,“温和”的李彦宏既然已经模仿学习了一次谷歌,不如一学到底。一般情况下,创新型的互联网企业都会给员工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诱人的期权报酬。Google便为员工提供娱乐、休闲、餐饮等各项免费服务,让员工的工作有张有弛。其实,以往的百度离此并不遥远,如果真正推行狼性,恐怕才真的会背道而驰。

历任百度总裁助理、市场总监,现任乐淘网CEO的毕胜如此回忆李彦宏:“我在百度期间,李彦宏都比较少管我。他是个特别不爱表达的人,什么事儿你自己做主。你做对了,他也不说;你做错了,他给你记上一笔,攒一段时间爆发一下,这么个人。给他当手下心理压力很大,你做事情只能对不能错。”

坊间还流传一个段子,“之前百度副总裁俞军要离职,李彦宏多次挽留,希望俞军提出条件怎么样才能不离开。有人建议应该由他自己向俞军开出条件以示诚意,但李回复:如果他拒绝了,我多没面子?”

从上不难看出,不善表达、比较传统的李彦宏,绝对不是一个能够带领企业走向狼性文化的“头狼”。况且,此次的“狼性”呼唤,完全是李彦宏遭遇搜索后院失火后的应激反应,并非理智选择。

与其如此大张旗鼓地号召员工改变,李彦宏不如先改变自己。

李彦宏本人不改变,百度也难真正改变。如若不变,传统搜索市场失守,新兴市场业务乏力,移动市场不利,那么2012就果真会成为百度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011年8月  百度说吧停止所有服务 ,上线不满一年,实名制社交平台“百度说吧”关闭发布入口,百度社交掣肘。

2011年3月  百度有啊购物平台宣布一个月后停止营业,曾放言三年内必然打败淘宝的百度C2C电子商务业务彻底以失败告终。

2012年4月   乐天与百度合资成立的公司乐酷天关门歇业。业内感慨:百度真心做不了电子商务,可果真做不好?还是百度不够上心。

2012年11月  李彦宏内部邮件宣扬摒弃小资,提倡狼性。被业界普遍质疑,狼性不像百度,也不像李彦宏,并且成功企业也并非都要狼性。#p#

Facebook下沉 

虽然依然年轻,但如今的马克·扎克伯格显然已经没有了当初在名片上印着“我就是首席执行官……贱人”的那种轻松心情。

全!封面专题| 2013 12大商业预见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虽然总部从拥挤的帕罗阿托搬迁到了宽敞的门罗帕克黑客路,但马克·扎克伯格可能并无心去欣赏湾区草坪上身影常现的野鸭群。

事实是,如果评选2012年最失意CEO的话,马克·扎克伯格一定榜上有名。因为自身判断失误、市场整体的低迷和小概率的霉运,使得Facebook这场市值1000亿的万众瞩目上市大戏,最终变成使旁观者大跌眼镜的一地鸡毛。

Facebook在5月18日上市。然而,这艘预计融资160亿美元的、拥有近8亿用户的满载互联网行业希望的公司上市过程却极为混乱——不但首日破发(在第一周跌去16%),并且在上市时刻,纳斯达克交易平台出现技术故障,导致开盘时间推迟了30分钟,而且还带来了交易指令确认时间延迟、一些订单处理出现错误、客户重复下单等一系列问题。

可能早已预见到Facebook 面临的窘境,马克·扎克伯格本人没赶到纽约,而是在加州走过场般地敲了一声上市钟。

自诞生以来一路顺风顺水的Facebook在2012年突然撞上了冰山。用“年少轻狂”来形容这位美国的小马哥并不合适,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却是Facebook上市前后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美国小马哥的2012年,似乎除了与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外就坏消息不断:他不得不在做好接受股票跌破发行价,市值低于腾讯和百度的长期准备。而在应对因为高管离职和解禁后抛售股票而引起的公关危机的同时,他还需要不停地向外界解释Facebook之前的战略有很大的判断失误,以及其目前向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过渡是多么地积极。

除此之外令他更头痛的,是除了绞尽脑汁思考移动互联网之外,他还必须谨慎应对高频率跳出的来自新应用的挑战——就连刚刚登陆纳斯达克的YY创始人李学凌都认为,他可以以语音沟通的方式颠覆Facebook。

虽然依然年轻,但如今的马克·扎克伯格显然已经没有了当初在名片上印着“我就是首席执行官……贱人”的那种轻松心情。

在突然到来的多事之秋中,Facebook帝国会不会步Myspace后尘逐渐消亡?年仅28岁的马克·扎克伯格有能力力挽狂澜吗?

Facebook的危机,首先是因为马克·扎克伯格对移动互联网形式的误判。自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引发移动互联网大潮以来,Facebook却将大量精力用在了HTML5的网页开发上。

瓶颈与危机

10月末,Facebook 发布了其 2012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截至9月底Facebook的用户量已经达到10.1亿。

自诞生以来,Facebook一直在贪婪地扩大用户规模并收集用户信息,然后等最高投标人以广告为目的来买走这些用户信息。

然而,Facebook财报展现的事实却是:虽然用户已经突破10亿,但Facebook之上每个用户带来的收益都很小,平均每人每年只贡献5美元,原因之一是广告点击率很低——0.5%,低于行业的平均值。

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最新数据显示,Google今年在美国数字广告展示市场将超过竞争对手Facebook,重新夺回曾经的榜首位置。对Google而言,这一结果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这将是Google首次在三种类型网络广告市场中都成为美国第一,分别为互联网搜索广告、移动广告和展示广告(包括图片广告、互动广告和视频广告)。

而之所以用“重新夺回”一词,是因为Google曾经的市场份额要领先Facebook:早在2010年的时候,Google展示广告收入占总体的12.1%,而Facebook位居其后,为11.5%。2011年,Facebook以14.1%的市场份额超越Google的13.5%荣登榜首。今年Google则有望再次以15.4%的市场份额反超Facebook的14.4%。

显然,Facebook和苹果一道将Google从硅谷食物链的顶端拉了下来,但现在攻防已经转换。

所有的变化都发生在2011年。

实际上,从Facebook与谷歌之间的广告攻防之势转换中,就可以窥见Facebook的战略失误以及它现在所面临的危机局面。

Facebook的危机,首先是因为马克·扎克伯格对移动互联网形式的误判。

自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引发移动互联网大潮以来,Facebook却并没有紧紧跟上科技潮流,其研发团队将大量精力用在了HTML5的网页开发上。这导致了FaceBook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长期被第三方开发者所把守,并且,即使在Facebook发布了自己的官方移动应用之后,其所获得的评价也十分不堪。

Facebook 产品总监Blake Ross 在Facebook 上市前夕发出了一个调查,询问用户Facebook上市前的晚上应该做点什么。结果获得的回应大部分是重新开发移动应用。

在9月份举办的TC Disrupt SF 2012大会上,扎克伯格首次承认,Facebook移动策略上最大的错误是在HTML5上投入过大,而在原生应用上投入太少。Facebook在两年前确定了大力发展HTML5,但现在看起来当初的判断出现了问题。

显然,这种跨度达两年之长的战略误判将Facebook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移动大潮意味着用户体验与广告展现方式的双重颠覆。目前,已经有60%的用户通过移动app来登录Facebook,而 Facebook应用糟糕的启动速度和不佳的广告加载效果,已经带来了实际的运营损失,这是造成Facebook上市尴尬一幕的最重要原因。

Facebook的危机,其次是因为用户增长的边际效应对Facebook来说正在越来越小,它迫切需要新的社交产品和更有效率的广告平台。而Facebook在这方面,显然和对移动应用的反应一样迟钝。

不可否认,Facebook的用户还会继续增长。然而,其有效用户(可产生广告点击的用户)的比例正在逐渐缩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僵尸账号、马甲账号以及企业公关账号。这就给扎克伯格提出了一个高难度的挑战:在靠用户增长来兑换广告的模式难以为继的时候,如何打造新的社交产品和广告平台?

显然,小马哥对这个重大战略问题的思考同样不能令投资人满意——恰恰相反,Pintrest、Path、Instagram、Linkedin正在一拥而上蚕食Facebook。

人们公认,坐拥巨大流量和用户的Facebook如同拥有了一座宝矿,只要稍加挖掘就能产生无穷的财富。而正当科技博客们纷纷分析Facebook的下一个数据金矿的时候,Facebook却被成群的移动社交应用釜底抽薪。

Facebook亟须细分社交产品圈住用户,以及探索新的广告模式,使得用户可以使B、C两端与众不同地达成一个交易。

除了上面两个方向的危局,扎克伯格还必须应对上市之后的高管离职和抛售股票大潮。

上市之后,5月份公关总监Barry Schnitt跳槽至Pinterest;6月份CTO Bret Taylor宣布离职;7月份平台合作伙伴总监、平台市场总监和移动平台市场经理等三名Facebook高管离职;10月份副总裁Joanna Shields辞职。

Facebook刚一上市,其早期投资人、PayPal创始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一举抛售其持有的几乎所有Facebook股票。因为第三季财报,Facebook的股价在10月中旬有小幅上扬,但在10月末放弃员工售股条款限制之后,Facebook现任董事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抛售了其所持有价值超过8110万美元的Facebook股票,导致Facebook股价在10月31日下挫4%。在此之前,布雷耶所在的投资公司Accel Partners已抛售了价值21亿美元的Facebook股票。

Facebook的下一个股票禁售期将在12月14日到期,届时将有1.559亿股以上的股票可被释放,随后,明年5月18日还将有4730多万股Facebook股票可进入公开市场,届时俄罗斯互联网公司Mail.ru和互联网投资公司DST Global等投资者将可出售股票。

出路与可能性

Facebook在2012年第三季度的广告营收是非常可观的10亿美元。但自从用户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设备登录Facebook之后,它的广告到底还有多大的效用一直被业界质疑,Facebook也想交出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答卷。

并没有确切的时间点显示出马克·扎克伯格何时决心改变战略,但变化确实在2012年初就已经开始。

3月1日,Facebook在纽约举行的营销活动中宣布了自己的移动平台广告计划,该计划与Twitter2月末推出的移动广告策略如出一辙,两者广告都进入了用户内容流,让营销者创造内容作为广告,这些内容将会出现在用户的Newsfeed里。

Facebook今年6月推出了实时广告竞价系统——Facebook Exchange,与Google和雅虎展开竞争。Facebook希望通过挖掘用户的浏览习惯来发布广告,从而抢夺Google的实时竞价用户。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盘活显示广告位资产,提升广告收入。在这种系统中,一旦用户的浏览历史符合广告商的资料,广告商便可展开竞价。

Facebook还在6月份调整了自己的广告政策:允许广告商单独为移动平台广告埋单。这次调整无疑是广告商们的福利:他们不再需要支付所有平台广告的费用,可以自由选择广告投放领域。同时,这也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机会,在移动端给出下载链接,用户点击即可进入下载页面。本地商家也可以通过投放移动广告更好地推广产品和服务,扩大客户群。此外,Facebook 还允许广告商通过 API 和 Power Editor 购买广告位置。

虽然,应对还算积极,但这并不能证明Facebook已经走出危机。这是因为,Facebook目前主要的广告收入来自桌面端,如果广告商纷纷转向移动端,势必会给Facebook的总体广告收入带来影响,因为移动端的广告价格要比桌面端便宜,而且能展示的广告内容也较桌面端少很多,Facebook能从中获取的利润也相对较低。也就是说不管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帮广告商打广告,还是通过Facebook Exchange在自家的移动平台打广告,都只是Facebook解决移动端广告收入问题的开始,而决非根本的解决办法。

好在扎克伯格的救赎措施不止于此。

8月24日,Facebook蓄力已久的官方APP 5.0版上架。这是一个Facebook痛定思痛后按下了 Reset 按钮,舍弃 HTML5完全利用 iOS SDK 开发的产品。在短短 3 周的时间内,Facebook 的官方iOS应用在 App Store 的平均应用评分已经从 1.5 星飞涨至 4 星。

令人欣慰的是,扎克伯格已经注意到危机的各个方面。通过收购Instagram并建立求职网页等方式,Facebook已经在几个方向上步子,正面迎接来自移动社交新锐们的挑战。

扎克伯格在IPO之际写给员工和投资人的、长达2178字的公开信,是在他的手机上写的。他想传达的信息已经非常明确。

“在未来3~5年内,Facebook的股价将取决于我们在过渡到移动领域中的表现。”这是扎克伯格直面危机所做出的判断。

2012年并不是末日,但显然,2013年对于马克·扎克伯格来说更加困难重重。Facebook是被移动互联大潮击垮,还是涅·重生更加强大?这将取决于扎克伯格对自身成功基因的扬弃程度。

2004年6月 马克·扎克伯格成立Facebook。

2004年夏 Peter Thiel投资50万美元,Facebook估值仅为490万美元。

2005年5月 风投公司Accel Partners投资1270万美元,Facebook价值约1亿美元。

2006年3月 Facebook拒绝7.5亿美元的收购。

2006年4月 Facebook第三轮融资2500万美元,公司总价值约5亿美元。

2006年7月 雅虎有意出价10亿美元将Facebook收入囊中。但Facebook拒绝了雅虎抛出的橄榄枝。

2007年10月 微软购买Facebook1.6%的股份,Facebook估值达到150亿美元。

2009年5月 Facebook得到俄罗斯互联网风投公司DST2亿美元投资,这相当于近2%的Facebook股份,Facebook优先股的价值为100亿美元。

2010年11月 风投公司Accel Partners出售不到15%的持股,售价5.17亿美元。

2010年12月 据SharesPost交易数据,Facebook平均估值约为560亿美元。

2012年1月 高盛融资Facebook5亿美元,一家俄罗斯投资公司交易中估值Facebook500亿美元。

2011年11月 Facebook筹划IPO申请文件,寻求融资100亿美元,公司市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

2012年1月 预计Facebook市值在750亿到1000亿美元。#p#

苹果跌落神坛

自苹果的精神领袖乔布斯去世的那一天开始,苹果的表现就再也没有带给人们如同iPhone4般的惊喜,甚至一再令人失望。

[[59095]]

提姆·库克(中)最大的难题在于乔布斯聚集和平衡的这一干天才们,在没有乔布斯之后,局面似乎完全失控。

在又一年的WWDC(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提姆·库克刚刚介绍完新产品,一只球鞋朝他所站立的舞台飞来。紧接着,矿泉水瓶、发霉腐烂的苹果,还有被砸得支离破碎的iPhone7……库克狼狈地站在垃圾的海洋中,无奈地摊手、耸肩,在一众愤怒的果粉们的讽刺和谩骂声中,黯然下台。

当年果粉们的疯狂,是为了第一时间买到新推出的iPhone4,为此不惜提前一个月在苹果零售店门前扎下帐篷排队。

如今果粉们的疯狂,是为了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多漏洞和缺陷的苹果产品,他们除了失望只剩下愤怒。

但愿这样的场景,只是我的“杞人忧天”的想象。我担心,这家被捧到云端的公司,跌下来时会摔得更惨。但它的确有可能出现在几年后的某一天。

事实上自苹果的精神领袖乔布斯去世的那一天开始,苹果的表现就再也没有带给人们如同iPhone4般的惊喜,甚至一再令人失望。

“我正离开你,我们的这一段感情(大部分时间)还是很不错的,但现在这已经结束了。我已经用我的iPhone换了一台三星。” Conway是一个追随了苹果13年的骨灰级果粉,他在写给现任苹果CEO库克的一封长长的“分手信”中,细数了苹果一年多来各种差强人意的表现,并表示深感痛心和失望。

造就了苹果的是乔布斯,而真正成就了苹果的,是数以千万计的苹果粉们。当成就苹果品牌的忠实追随者都开始抛弃它,不难想象苹果如今的处境。

苹果内斗愈演愈烈

一切要从乔布斯的去世开始。或者,应该是乔布斯的个性决定了失去他的苹果注定要产生这些隐患。

乔布斯曾告诫他的继任者提姆·库克:“做一个决定前,不要想象自己是乔布斯,不要试图用乔布斯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苹果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太特别的公司,它完全是乔布斯个人意志的投射。

乔布斯自己也很明白这一点。他的倔脾气在很多关键的节点上给了苹果出其不意的成功,因为仰仗他超凡的思维方式、策略和品位,他的倔脾气才可以肆无忌惮。

虽然几乎所有的与乔布斯接触频繁的苹果员工(这些能与乔布斯对话的,都是核心员工)都曾被骂为“蠢货”。但乔布斯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即便他有时真的“是个混蛋”,他却有足够的能力和天赋,将一众设计、技术、营销中的精英为他所用,并在他的指挥和刺激下,做出一些他们“自己做梦都想不到的产品”。

美国著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曾评价:苹果公司的组织架构非常简单。史蒂夫·乔布斯一人主持大局,旗下有15位高管直接向其汇报工作,15位高管麾下另有31位副总裁向他们分别汇报工作。

正是这些核心员工维持了苹果的正常运营,也一次又一次给苹果创造奇迹。

但失去了乔布斯的苹果呢?

继任者提姆·库克上任以来,最重要的工作似乎就是解决苹果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乔布斯在任期间由于自己的倔脾气一直没有解决的那些问题。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烂摊子”,最难的还是在于乔布斯能够聚集和平衡的这一干天才们,在没有乔布斯之后,局面似乎完全失控。

在员工和公众眼中,提姆·库克与乔布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对于乔布斯,苹果员工是又崇拜又爱戴又害怕;对于提姆·库克,人们尊重他、喜欢他胜过乔布斯,不过还没有达到崇拜的地步。

所以乔布斯去世不过短短一年时间,苹果高层震动频繁,内部斗争剧烈。

最大的变动是,副总裁福斯特(Scott Forstall)意外出局,这位曾经被视为乔布斯接班人之一的传奇人物的离开对苹果来说是如同断臂的巨大损失。长期以来他一直是苹果的重要高管之一,负责苹果成功的关键部门,其中包括iPhone和iPad取得成功所搭载的软件。

接替福斯特的是曾经乔布斯最为欣赏和与之最为亲密的艾维(Jony Ive)。如果说Tim Cook现在是苹果最有权的员工,那么艾维就是苹果最为重要的员工:他是继乔布斯以后第二位掌管苹果所有产品设计的人。

有报导称,艾维与福斯特一直不和,他甚至不愿与福斯特同处一室,而且对苹果曾经的设计方向感到遗憾:在福斯特的带领下,苹果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拟物”设计,即用数字产品模仿现实产品的效果。这让与乔布斯一样同样推崇极简设计的艾维所不齿。

或许是预料到自己去世后的权力斗争,乔布斯说:“除我之外,艾维(Jony Ive)在苹果拥有无上的权利。没人可以告诉他该做什么,或者干涉他所做的事情。这就是我设计的公司结构。”

这或许足以解释,艾维为何能在与福斯特的权力斗争中胜出。

据《财富》杂志记者亚当·拉辛斯基(Adam Lashinsky)透露,福斯特离职的另外一大原因在于,他的野心昭然若揭。即使是在乔布斯病休期间,他也在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影响力。而艾维虽然理解“商业理念”,但他并不想当CEO,他只想设计产品。

福斯特和艾维的斗争只是苹果内部斗争所显现的冰山一角。在乔布斯去世后的一年时间里,苹果相继离职十多位高管,这些核心人才的流失,对苹果来说可谓火上浇油。

在iPhone4之后,苹果带给相当一部分果粉们的是一次又一次失望。从iPhone4S、iPhone5再到iOS6,无一不成为众果粉吐槽的对象。

一款糟糕的产品就可能摧毁一切

在果粉的心目中,苹果正在变得无趣乏味甚至敷衍。

当苹果因为人才的流失、乔布斯理念的淡化开始逐渐走下神坛,产出越来越大众和平庸的产品后,它将怎样?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思考的是,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在何处?在于苹果独特的品牌价值,在于苹果忠诚的用户群。

如果说造就了苹果的是乔布斯,那么成就了苹果的,就是其背后独一无二的忠诚用户群体。这些死忠用户俗称“果粉”,他们对苹果产品的痴迷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苹果产品的魔力在于何处?《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是乔布斯时代苹果最为经典的一则广告,也完美诠释了乔布斯与苹果产品的打造理念:特立独行。独特性正是苹果产品牢牢抓住用户心理的关键词。

但如今的苹果早就不是小众精品,iPhone和iPad几乎已经随处可见。用户再也无法从苹果产品中获得那种文化认同感,相对其他产品的心理优越感也在逐渐消逝。

苹果的产品设计简约,做工精致,界面人性,不仅满足了用户的用户体验需求,更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虽然苹果产品从不完美,总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总能获得用户的特殊宽容。

“木桶理论”在苹果面前似乎并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反木桶理论”——特长的几块木板弥补了若干小短板的问题。

为了保持领先,苹果必须不断发布新的改进版产品。在乔布斯时代,苹果确实在了解消费者需求方面做得不错,但是这种情况在未来未必能持续,而苹果自己知道面临的挑战。

一个被果粉的期望期待捧至云端的品牌,被附加了太多产品以外的东西,奢侈品、时尚感、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iPhone4之后,苹果带给相当一部分果粉们的是一次又一次失望。从iPhone4S、iPhone5再到iOS6,无一不成为众果粉吐槽的对象。

而这些东西一旦逐渐被无法达到预期的失落感所替代,这几乎会成为苹果可预见的毁灭性的打击。也许,一款糟糕的产品就可能摧毁一切。

苹果用户虽然忠诚,但他们并没失去理性。美国移动市场调查公司On Device对1.6万名美国iPhone用户的调查发现,用户对iOS6的满意程度明显低于iOS5,是苹果用户满意率调查历史上首次下降。

苹果地图正是iOS6最短的那块木板。乔布斯若在,不会允许苹果地图出现那么多可笑的错误:错误的地址、扭曲的道路、诡异的导航建议,苹果地图不仅成为了近年来用户体验最差的产品,更迫使库克不得不出面道歉。

这是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所不可想象的,即便当初iPhone4的“天线门”事件沸沸扬扬,乔布斯也只是结束休假,以一场新闻发布会就轻描淡写地化解了一场危机。库克的道歉显得诚恳而又实在,但这绝不是苹果的DNA,至少不属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

苹果正陷入十面埋伏中

苹果正在流失的用户,都投奔了谁?Conway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三星。

市场调研公司IDC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苹果在平板电脑市场上所占份额已经下降至50%,而三星电子所占份额则增长一倍以上,至18.4%。

另外一家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本周二发布报告称,今年第三季度,受消费者推迟购买iPhone手机等待iPhone5的影响,三星电子的智能手机销量远超苹果。Gartner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6.9%,达到1.692亿部。受Galaxy系列智能手机需求强劲的推动,三星电子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总量达到5500万部,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32.5%的份额。苹果当季iPhone手机的出货总量为2360万部,市场份额为14%。

三星并不是唯一的威胁。苹果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激烈竞争,微软、谷歌和亚马逊和三星一起正在挑战苹果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上占据的主导地位。

智能手机和平板行业的战争并不仅仅是硬件的比拼,更代表着巨头们背后不同操作系统和生态链的对抗。战况如何尚未可知。

但显然,四面楚歌的境况让苹果感觉到了巨大压力。

在刚刚提交给美国SEC的10-K文件中,苹果就列出了自己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因素。苹果认为消费者会购买来自苹果竞争对手通过抄袭其设计而推出的更便宜的产品。自己花费巨资用在所有产品方案的设计和创新上,这包括硬件、操作系统、大量软件应用以及相关服务,但是竞争对手可以跳过这些成本,通过“抄袭”并提供更低价格的产品来抢占市场。

苹果也深知自己在移动领域面临着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其在移动领域唯一的优势是iOS和与iOS相关的产品如iPhone 和iPad方面的设计。因此如果苹果的设计师变得不再有优势,那么苹果整个公司也就不会有什么优势。苹果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运营结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在iOS和相关设备上的改进能力,以保持在功能和设计方面的优势。

至少,以上苹果对自己的清醒认识还算令人欣慰。它们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苹果跌落神坛的风险。

1976年4月1日 苹果公司成立。

2001年 推出iPod数码音乐随身听,改变了人们收听音乐的方式,不仅对零售行业产生影响,而且改变了音乐行业的发展方向。

2004年 乔布斯被诊断出胰腺癌,苹果股价重挫。

2007年1月9日 公司名称由“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由一家电脑制造商转变成消费电子产品供应商。

2007年 发布iPhone与iPod touch。 iPhone的发布将移动手机行业彻底改变。

2008年 发布MacBook Air,是当时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2010年4月 推出iPad系列产品,重新定义了平板电脑行业也成为第一家在平板电脑市场获得消费者青睐的公司。

2010年6月 苹果2010全球开发者大会,iPhone 4发布,创新地引入了多点触摸(Multi-touch)触摸屏界面,全面革新智能手机行业。

2011年10月6日 乔布斯去世,享年56岁。

2012年4月 苹果以超过5200亿美元的市值稳坐世界第一的位置。#p#

2012大商业事件

中概股退市潮

全!封面专题| 2013 12大商业预见

最近,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等4家光伏企业因股价过低,先后收到美国纽交所的退市警告。2010年仅有3家中国企业在美退市,这一数字在2011年飙升至43家,2012年中概股退市潮愈演愈烈,盛大、阿里巴巴退市后,7天酒店、艺龙、飞鹤乳业、利展环境、思源经纪、中国阀门等中国概念股也相继提出退市申请。诚信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使美国投资者不看好中国企业,私有化退市潮也给中国概念股带来冲击。

体育品牌关店潮

[[59096]]

日前,匹克体育发布了最新运营数据,截至9月底,该公司在中国的授权经营零售网点数为6739家,与2011年年末相比净减少1067家,平均一天减少4家。在国内服装业不景气的前提下,体育服装品牌规模也都在萎缩中。比如,今年以来安踏体育的门店总数减少了110家。李宁关闭1200家低效门店,关店比例达15%。不练好内功就靠营销,怎么会有竞争力!

富士康灰色事件

全!封面专题| 2013 12大商业预见

10月14日,富士康烟台园区以实习名义大规模聘“学生军”并含多名未满16周岁学生,结果引发舆论极大的关注。2012年,富士康灰色事件不断:8月,部分媒体报导,四川乡镇干部像“抓壮丁”一样将大批工人送进成都富士康上班,甚至为完成招工指标有公务员被顶包进厂。9月23日,太原富士康2000多名员工骚乱,并与公司保安发生严重冲突。10月5日,郑州富士康发生了大规模员工停工事件。缺乏人性化的管理使富士康问题频发。

雷士照明管理权之争

全!封面专题| 2013 12大商业预见

9月29日,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赛富基金合伙人阎焱、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朱海相约北京中关村一间酒店贵宾房,共同面见媒体。长达4个多月的雷士内乱大戏――5月25日起,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与风投大佬阎焱的“权力争夺”战,最终以“握手言欢”拉上帷幕。雷士一案恰恰戳到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痛处――资本运作与现代管理制度。

3B大战

[[59097]]

8月16日,360推出综合搜索业务,8月28日,百度悄然对360搜索业务展开反制,由此引发360与百度之间的搜索引擎“3B大战”。9月3日,搜狗CEO王小川通过微博透露,政府主管部门已介入3B搜索大战。如今两家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日企停工潮

[[59098]]

9月18日前后,多家制造和消费零售领域的日本在华企业停工或停业。宣布停工的制造业企业有:丰田、佳能、本田和日产等。优衣库宣布9月18日关闭零售店或缩短营业时间;198家“7-11”便利店也将关闭。日系乘用车在华业务衰退明显,9月在华总销量环比下降29.5%。在这样的民族情感“挤压”之下,中国制造能否借机崛起?

电商价格战

[[59099]]

8月14日,刘强东在微博中宣称:“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10%以上,将派员进驻苏宁国美店面。”随后苏宁和国美都开始了反击,表示将推进线上线下价格同步,随后当当、易讯等也宣称加入价格战,逐渐蔓延到国内所有电子商务企业。就像有些网友评论的:“这是一场毫无价值观、毫无下限的价格战。”

跨国企业裁员

[[59100]]

面临巨亏,跨国企业纷纷宣布大规模裁员:8月13日,摩托罗拉宣布将在全球裁员4000人,中国将会裁掉1000人;惠普在10月31日之前裁员1.15万人,并在2014财年前裁员2.7万人;夏普宣布全球将裁员5000人;索尼公司将削减全球员工总数的6%,约1万人。在大裁员的背后,既有行业变迁原因,也有公司自身改革的需要。

制造业逃离中国

[[59101]]

7月17日,阿迪达斯总部表示将关闭在华唯一直属工厂。新一轮外资企业生产线撤出中国大潮拉开:松下宣布大规模裁员,年内将关停上海工厂,卡特彼勒、福特汽车、GE等也纷纷减少在华就业机会。由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已经失去低成本优势,外资企业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线迁往成本更低廉的国家,高端制造业则回流本土。

王老吉商标之争

[[59102]]

5月9日,随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一纸裁决,价值1080亿的“王老吉”商标合同争议案在历时380多日后最后以广药胜诉告终,鸿道(加多宝母公司)将被停用“王老吉”商标。中国第一商标案――“王老吉”商标之争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其带来的思考和震动却远未终结。

iPad商标之争

[[59103]]

唯冠诉苹果iPad商标侵权纠纷已持续两年之久,该案件经过三次开庭,最终判定苹果侵权。6月,广东省高院通报,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一揽子解决iPad商标纠纷。启示:收购知识产权要做尽职调查;无形资产价值不可小觑。

优酷土豆合并

全!封面专题| 2013 12大商业预见

3月12日,优酷网和土豆网共同宣布优酷和土豆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新公司名为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土豆网将退市。优酷和土豆合并无异于抱团取暖,难题在于合并之后如何1加1大于2。

责任编辑:许凤丽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相关推荐

2013-10-28 16:38:19

2020-03-03 11:40:52

公有云云计算

2013-01-10 10:30:32

大数据预测Hadoop

2013-11-08 17:57:01

SAP

2012-12-24 15:53:11

Facebook

2012-12-18 10:00:42

Linux趋势Ubuntu

2013-12-30 13:39:39

AdTime大数据新商业

2014-01-08 16:36:28

VDI

2020-09-22 13:32:42

商业智能数据大数据

2021-08-18 10:18:53

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

2012-12-25 17:21:39

CompuwareAPM

2014-01-02 09:48:10

2014-01-14 10:19:38

物联网大事件

2012-12-21 14:54:13

Facebook

2012-12-24 10:49:27

企业IT大数据内存计算

2023-02-01 14:39:53

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

2023-01-03 08:02:00

2013-01-04 11:44:38

初创公司2013盘点

2016-12-20 09:43:54

2023-11-02 07:23:10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