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中国企业网络用户需求分析报告

网络
随着云计算的深入,移动互联的蔓延,BYOD(自带设备)的普及,SDN的萌发,网络不仅面临大提速,其应用也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这一趋势在今年的中国企业网络用户需求调查中已充分显露出来。

随着云计算的深入,移动互联的蔓延,BYOD(自带设备)的普及,SDN的萌发,网络不仅面临大提速,其应用也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这一趋势在今年的中国企业网络用户需求调查中已充分显露出来。

2012年9月,以“以太兵法,网随‘云’动”为主题的“网络世界大会暨2012第十一届以太网世界大会”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举行,会议期间共回收有效问卷573份。本报告即以此为样本进行分析,力图为企业用户和网络产品供应商提供最新的应用参考。

在本次大会参与调查的观众中,处于IT行业的占1/4,其次是制造业,占18%,科研教育占12%,其他受众分别来自于电信服务、公用事业、金融、能源等。其中,近四成的人为IT部门经理,近1/3的人为网络/通信运维经理。企业决策层(CEO/CIO/CTO)为14%,其他为ICT研发人员等。本次调查受众所在的单位规模比例如下:101~500人和100人以下的约各占1/3,501~1000人的占14%,1001~5000人的占 10%,10000人以上的占9%。这表明,此次参与调查的受众不仅有着广泛的企业和行业类型代表性,同时对IT采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p#

关注焦点与购买决策随“云”而动

虚拟化与云网络、网络标准与技术趋势、数据中心网络成为本次调查受众关注的前三位话题。显然,与云计算相关的网络技术发展最新趋势成为网络从业者们关注的核心问题。紧随其后的亦是和云应用密切相关的网络管理、网络优化和网络安全问题。这也充分验证了本次大会的 “以太兵法,网随‘云’动”主题确实抓住了业界关注的核心热点。

继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之后,网络虚拟化与数据中心网络成为建构云网络的核心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既存在着VxLAN和NVGRE之争,也并立着TRILL和SPB等不同阵营。这让用户们不得不随时关注这一领域标准与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免令今后的采购决策陷入盲目境地。

从购买意愿来看,和去年的调查结果相近似,网络优化、数据中心网络、无线网络三类产品名列企业用户目前购买意愿的前三位,分别约为35%、32%和 30%,其次是绿色节能、自动化管理软件、统一通信和传统交换网络。其中,具有传统交换网络购买意愿的用户仅为17%。可见,企业网产品实现全面升级的时机已经成熟,无论是数据中心还是园区网都是如此。 

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在规模、延迟、可扩展性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产品成为企业采购的优先考虑,其实不难理解,但企业用户将网络优化放在关注首位确实有些令人出乎意料。看来,在IT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之后,如何通过管理和优化对其进行最充分的利用,是成本越来越紧缩的企业用户亟须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网络优化厂商将越来越具有用武之地了。 

无线产品地位的上升也在意料之中。随着无线速度的提升、价格的下降,以及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带来的优势,方便易用的天然优势让无线越来越大放异彩。想当年,为推广无线产品,多少网络厂商耗尽心力而不见起色。今天无线却成为无法阻挡的浪潮,让人们不得不感叹市场时机对于产品供应商成功与否的重要性。

在所有被调查的用户中,计划在6个月之内购买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占12%,6~12个月有采购计划的占26%,一年以上的占1/3,尚无明确计划的占29%。这说明,绝大多数用户早在具体购买决策产生之前,就已开始了解网络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尤其在当今技术剧烈变革的环境下。换言之,最先在技术和市场教育方面进行播种的厂商,可能获得的收益将最大。

#p#

BYOD应对积极 无线网络不断增强

BYOD是最近一段时间才开始普及的概念,但是这次变革实际发生的时间却远远在概念诞生之前。在本次的调查中,可以看到中国用户在对BYOD的应用中处于非常主动的状态,其中只有20%的调查者表示公司不允许员工设备接入公司网络。用户也针对BYOD制定了积极的调整策略,其中,有49%的调查者表示公司要增加无线接入点;有41%的调查者表示公司增加了接入安全策略;有21%的调查者表示公司增加了虚拟化部署;有8%的调查者表示公司发布了设备购买或者使用的补贴计划。 

从笔者曾在《BYOD——一场没有冲锋号的战争》中探讨过各设备厂商发布的与BYOD有关的解决方案,目前用户可以选择的方案比较丰富。但是,从调查数据也可以看到,用户对BYOD的策略比较零散,还没有完整的调整方案。现在用户对BYOD仍主要处于投资阶段,尚未进入成本节约阶段,这从发布了设备购买或者使用补贴计划的公司只有8.%就可见一斑。大多数公司仅仅是把BYOD当作是现有网络设备的补充,从方便员工的使用角度考虑,但是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案用来减少公司对接入设备的配备,从而减少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增加无线接入点成为选择最多的改变。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配备的笔记本电脑仍然在使用,自带的移动设备也需要接入公司网络,所以增加无线网络的部署成为必然。在允许BYOD接入的一半用户中,采取了增加安全策略的选择,单纯从数值来看并不少,但是如果允许BYOD设备在没有加强安全策略的时候接入公司内网,并进行关键应用的操作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安全策略应该进一步加强。此外,对安全加强的数据可以进一步论证,现在BYOD的应用还有许多只是停留在收发邮件等比较初级的阶段,在对核心网络和关键数据的访问上并不是很多。

可以这样说,BYOD的趋势为企业无线网络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智能终端的迅速崛起为这一趋势奠定了基础。不仅表现在应用上,在技术推动上也是如此。甚至有业内人士半开玩笑地说,在无线网络标准802.11n的推进中,乔布斯功不可没,没有苹果公司的一系列令人心动的产品,就不会有市场上对更高速度无线网络的强烈渴求。在我们对无线网络应用状况的调查中,目前在使用802.11b和802.11a标准的产品之和为46%,使用 802.11g标准产品的用户有33%,使用802.11n标准产品的用户已经有21%。

从反馈数据中可以看到很多比较旧的标准无线产品仍然存量较多,不过802.11n标准的普及速度也很快。802.11n标准的发布时间是2009年 9月,三年的时间已经有较大范围的应用,这与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BYOD在企业网络中的大规模应用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对部分用户的回访中,在某些已经部署了无线网络的用户中,如果没有对带宽要求特别高的应用,往往并不愿意升级无线网络。是否“够用”是衡量是否改变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新增的楼宇或者园区中,往往比较愿意尝试更高性能的无线网络,为未来的应用留出扩展的余地。

现在作为第五代Wi-Fi 的802.11ac标准尚未通过,但是主要指标已经确定,从产品来看,802.11ac标准的无线产品已经推出。与之前的情况类似,产品先于标准而推出,而最开始的产品更多的是面向于消费级市场。记者曾亲身体会过802.11ac的速度,用于终端产品的博通BCM4335解决方案可以比类似的 802.11n设备快3倍的传输速度。演示过程中,使用1×1情况下,实际传输速度稳定在290Mbps~300Mbps之间,可见3倍的说法不虚。与 802.11b/g/n三个标准频段集中在2.4GHz上不同,802.11ac使用了5GHz,可能遇到的干扰更少。但是也正因为频段不同,构成了对这一标准推广的最大阻碍。因为从现存的终端和AP来看,2.4GHz上产品数量众多,从用户“够用”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如802.11n产品更加方便。但是,更快的传输速度一定是未来的方向,这从现在往回看就能看出,当初的杀手级应用现在来看根本不值一提。

#p#

SDN热闹开场 FCoE稳步挺进

如果说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技术热点,那么今年的SDN(软件定义网络)一定是最热的那一个,之前的OpenFlow只是其中的一种模式。如果说最初对OpenFlow的态度还犹豫着是否只是学术研究的小范围实践,那么SDN则无论从厂商还是用户层面都得到了更为积极的响应。 

在本次用户对SDN的看法上,有17%的用户表示愿意一直跟进,希望尽快使用;60%的用户表示有关注,但是近期不准备使用;只有23%的用户表示不了解,没听说。就一个新概念而言,可以说,SDN的宣传非常成功,而且还激起了用户的兴趣。这主要是SDN提出的远景十分诱人:通过实现流量的软件可编程能力,以及额外的功能,物理基础设施将与通信的实际行为没有关系。在希望网络也有所感知,并且可以随着应用而改变的用户心里,SDN简直就是心中所想。

事实上,SDN也得到了众多网络厂商的响应,并从不同侧面给予解读。思科在CiscoLive会议上把其SDN策略隆重推出,即思科开放式网络环境 (Cisco ONE,Open Network Environment),面向五个类型。而Juniper的策略则集中在数据中心内部,不涉及更多的领域,保证了全身而退的可能。惠普的发布随后而来,组合中包括基础设施、控制平面操作和应用程序等,惠普希望借此引领SDN市场。

今天,SDN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世界首个大型100G OpenFlow SDN网络已经接近完成。今年七月份在斯坦福大学召开的夏季2012 ESCC/Internet2联席技术会议上,300名从事Internet2项目的网络工程师们合作,决定哪些技术和功能可以搬到创新平台 (Innovation Platform)上来,而该平台被Internet2宣称为美国首个开放SDN网络。这一基础设施架构来自博科和瞻博的100G以太网OpenFlow路由器,大约在35到45个站点上部署。虽然仍未摆脱在实验网络上构建,但是这一案例的成功至少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SDN的可行性。

与SDN的火热相比,现在谈及FCoE的时候并不多,但是这并不妨碍FCoE在客户端的稳步推进。在我们的调查中,目前已经使用FCoE的用户达到 12%;一年之内将采用的达到12%;两年之内采用的占17%;还有59%的用户尚未有采用FCoE的计划。这与去年尚有88%的用户没有采购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FCoE的发展与万兆以太网息息相关,是在万兆以太网上创建光纤通道连接,允许企业在其局域网和存储局域网上部署一种类型的网络。显然,万兆以太网的迅速增长为FCoE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从FCoE的优势来看,主要是针对大型数据中心,通过消除对单独的适配器和每一种技术的端口需求,来减少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成本。现在大型数据中心和新建数据中心的数量已经达到一定比例,这也是FCoE发展的重要因素。看来,相较于去年在技术成熟度上的犹豫,由于今年已经有不少案例可以借鉴,所以在部署方面也就更为放心。在针对FCoE的技术担忧逐渐淡去的时候,用一个网络来支持各种类型的流量,从而达到运营维护的简化和效率的提升,FCoE的愿景很吸引人。另外一个原因却是对传统FC网络升级的担心。虽然16G的传统FC交换机研发上市,但是后续的力量却略显单薄,再针对传统FC网络进行投资,是否会前景黯淡?如果一定要向FCoE转型,那么选择合适的时机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在服务器领域,Intel在今年三月推出的Romley在存储方面并没有兑现主流的6Gb/s SAS技术,而是保守地使用了3Gb/s SAS,但是其Open FCoE却在不断成熟。这样来看,用户增加FCoE投资的风险也就变得更小了。

#p#

万兆网络加速增长 40G/100G接受度提高

与千兆网络的快速推广相比,万兆网络的发展速度实在称不上快速。所谓蓄势待发,万兆“蓄势”的时间确实很长,从802.3ae标准通过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万兆仍在等待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这个情况正在逐渐改善中。在本次调查中,目前已经有37%的用户使用了10G网络,而在没有采用的63%的用户中,一年之内预计采用的比重会占到18%;两年之内有计划的用户会占27%,还没有计划的用户仍然会有55%。也就是说,在全体样本中只有34.65% (63%×55%)的用户对万兆没有投资计划,与去年的47%相比,有10%以上的增长。

 

目前来看,横亘在万兆发展之路上的阻碍正在一点点变小。第一个影响的是价格因素。从典型的数据中心部署的情况来看,一般超过5个千兆连接的时候,将服务器连接到万兆网络才能有优于千兆的价格优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往往会在有4个千兆连接的时候就选择迁移到万兆,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更多是对未来扩展的预期。在已经采用万兆的网络中,其中有34%是采用了服务器万兆网卡,另外的66%是在接入层交换机上。服务器网络端口的价格占到每个服务器连接总价格的不到10%,虽然现在采用模块化集成网卡仍是主要的过渡手段,把芯片直接焊接在服务器主板上的快速过渡做法仍处于犹豫的态度,但是这并不会妨碍千兆向万兆过渡的步伐在加快。

第二个原因是10G base-T的日渐成熟。与SFP+DAC(直连式铜)相比,部署成本相当低,而兼容性又更好。对中小企业而言,混合式机架环境仍将是主流,如果没有 10G Base-T的话,较小型企业将需要两个交换机,这并不是合理的升级途径。而功耗和延迟性是暂时的短板,在出现28纳米PHY之后应该会有大幅度改进。 DELL公司和Intel公司对10GBASE-T接口的发展预测同样对未来的增长看好,2012年之后,10GBASE-T的接口销量将快速增长。随着功耗和成本的下降,10GBASE-T在成本、支持距离、兼容性、易用性等方面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而在Dell'Oro Group的调查中,10GBASE-T在今后几年将明显出现接口价格下降,同时接口的销售数量将上升。Intel的一份预测也显示,目前QSFP+和 SFP+的出货在逐渐下降,而双绞线在逐渐上升,到2013年,QSFP+与SFP+与10GBase-T会基本持平。

第三个原因比较有趣,是和FcoE有关。虽然万兆是部署FcoE的必要条件,但是否要走网络融合的道路,仍然还在很多人的讨论之中。很多IT经理们仍然在评估10Gbps光纤通道以太网(FcoE)以融合其存储区域网络(SAN)和以太网流量,这可能会延迟10Gbps的采购。在这个问题上,FcoE的发展乐观同样促进了万兆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一个因素仍然是应用,云、视频和内容,以及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成为带宽升级的动力。今年三月IDC的数据显示,由于高清视频和各种应用需要占用大量带宽,有线和无线宽带流量将由2010年每个月的9665拍字节(petabyte)增长至2015年的116539拍字节。高清视频内容将推动带宽需求的增长,半数的流视频和流音频流量将发送给网络电视、平板电脑和移动设备。如果说没有人知道带宽多少才够其实并不过分,因为不同时期的不同应用会把增长出的带宽消耗殆尽。 

如果说万兆网络的谈论是集中在服务器接口和网络的接入层,那么40G/100G网络则直指网络的核心。2010年6月颁布的40G/100G标准在当时为用户,包括厂商都提出了一道选择题。现在两年过去了,这道选择题却仍然按照速度升级的规律在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在40G一端,一年之内预计采用的用户有7%,二年之内采用的用户有10%,三年之内有计划采用的用户有10%。而在100G一端,一年之内预计采用的用户有5%,二年之内采用的用户会有 7%,三年之内有计划的用户会有7%。此外,有54%的用户表示三年之内都没有向40G/100G升级的计划,这与去年83%的用户没有升级计划相比,可谓有大幅度的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40G/100G就可以很快铺开。在《网络世界》今年年初走访的100G网络升级情况来看,国内的应用还很不乐观。而从全球市场来看,100G网络也还属于市场初期阶段。目前大多数运营商处在测试阶段,还没有大规模的商用部署。另外,在敏感的价格问题上——包括核心芯片、板卡、模块都偏贵。在咨询机构Light Reading的一份调查中,140家参与调查的电信运营商中,有60%的运营商希望在未来3年部署100GE,这还是在对带宽需求最为强烈的运营商领域。在企业网络用户中,虽然现在国外已经有100G网络的案例,比如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研究机构Janelia Farm研究院网络,就是当时全球研究机构中100 GbE最大的单一站点。但是总体而言,企业网向100G升级的动力明显不足。这一方面是现在万兆的上联并未呈现出瓶颈的状况,另外一个方面是对40G投资的犹豫。

与遥远的100G部署相比,40G显然是一个更为实在的选择。从《网络世界》今年年中针对40G的走访过程中,显然企业网络用户的反应要比100G 热烈得多。目前40G用户主要集中在Web2.0、高性能计算、云计算中心、运营商高密度数据交换等行业。为什么选择40G?应用是最大的动力,万兆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使得核心网络的压力显现。虽然在一些网络中,汇聚层和核心层仍使用了万兆交换,但是40G产品的采购却也进入了考虑范围。除了带宽压力之外,在网络架构改变上也是一个不小的动力。大二层网络、网络扁平化和虚拟化的追求,让DCB、TRILL、SPB,以及FCoE、802.Qbg等技术名词逐渐为人熟知。而虚拟化、云计算的趋势对网络的简化以及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新的网络架构不断涌现,但是开放、大二层、网络融合是基本的共识。在市场目前可以购买的40G产品中,对新网络架构的支持往往是这些产品的另一个战场。在现有产品中,Extreme和戴尔占了发布先机,其他厂商的跟进也非常及时。思科、瞻博网络、阿尔卡特朗讯、H3C、锐捷等厂商都陆续发布了产品,新兴厂商Arista和Mellanox解决方案也特征鲜明。而随后发布的华为Cloud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在交换容量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CloudEngine 12800系列整机最大支持48Tbps交换容量,支持每槽位2Tbps的带宽。

在向40G过渡的过程中,用户需要做出的选择题并不少,首先是在40G/100G之间,其次是在不同的网络架构之间。目前来看,大规模大二层的实现方式除了瞻博网络的QFabric这个异类之外,还有SPB和TRILL两种。除了华为宣布两者都支持之外,其余厂商都站在各自的阵营一边。这也就是说,用户投资了某一种标准就意味着站到了这一阵营之中,而随后的网络投资都要受此影响。希望升级到新型网络架构,而又不希望受到太多牵制的用户需要再等等,看清发展的具体方向。

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在于针对40G的布线,这个问题与万兆中的10GBase-T情况类似。但是与万兆传输不同的是,目前40G的传输还只有光纤标准而没有铜缆标准。也就是说,在投资上来看,传输这部分仍然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虽然QSFP+和SFP+弥补了现在的双绞线支持真空期,但是其高昂的价格仍不是大规模使用的首选。好消息是目前国际布线组织TIA和ISO都已经成立了铜缆工作组来进行标准研究工作。TIA标准提到的是100欧姆支持下一代布线规范,但是并未明确40G还是100G,而ISO则明确是在40G传输领域。光缆是另外一个选择,甚至有些比较激进的想法是在40G/100G环境将会完全使用光。但是究竟未来如何,还要看标准发展的趋势。

用户在升级时,还有一个必须提前规划的方面就是物理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供电和制冷系统的可靠性是整个IT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目前有很多数据中心在扩容时遇到的首要问题都是场地局限性、供电不足和制冷不足等。所以事先的规划非常重要,经验数据是数据中心的一般寿命为 10~15 年。而常用设备一般到3~5 年就要进行更新。因此基础设施必须至少规划三代IT设备的供电、冷却支持。

#p#

优化技术广泛获关注 合理利用带宽成焦点

正如解决拥堵的办法除了拓宽道路之外,还有优化路网,把不同速度的道路要素进行分离一样,要获得良好的应用体验,除了在带宽升级上下功夫,还可以在网络优化技术上花心思。显然,网络优化受到了众多用户的关注。在我们的调查中,有51%的用户表示对流量管理感兴趣;有43%的用户表示对上网行为管理感兴趣;有32%的用户表示对流量分析感兴趣;有31%的用户表示对广域网应用感兴趣;有27%的用户表示对WEB应用管理感兴趣;有25%的用户表示对负载均衡感兴趣;有12%的用户表示对流量缓存感兴趣;有10%的用户表示对网站镜像感兴趣。 

在对一些已经使用了网络优化技术的用户回访中可以看到,解决P2P应用对带宽的巨大影响是许多人的初衷。流量管理和流量分析产品可以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网络中的基本情况,通过全网范围内业务流量统计分析和异常流量监测与响应功能,对业务流量进行全面分析和实时带宽精细规划管理,从而达到从“无序”到 “有序”的目的,很好地实现可视性与可控性。上网行为管理产品在规范用户上网行为、提高终端用户访问互联网络的响应时间、增强用户的网络体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上的作用,是很多企业主管都希望达到的目标。了解网络流量,从而保证核心应用,比如视频会议的顺利进行就是采用这些设备的重要考虑。但有一个问题须要提醒,就是这些工具在使用中本身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所以先期的测试非常必要。

流量缓存和网站镜像更多的是在视频传输领域,通过把外网资源内网化来改善用户的上网体验。但是须要注意的是,流量缓存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缓存是通过热点触发的。一个问题是热点只是整个网络资源的一部分,另外一个问题是缓存的更新是不定时的,这就可能存在高峰时段抢占资源的现象。此外,缓存设备本身的缓存能力也是一个问题。这些在用户采用的时候都需要考虑清楚。

在一些二级运营商以及对出口成本比较敏感的用户网络里,流量控制的需求非常迫切,现在流量控制产品往往已经是采购时的标准配置,是升级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域网优化的目标用户是网络业务在比较大范围都有需求的公司,它是针对现在全球和多地域的网络业务比较好的技术。在避免广域网链路质量问题上,包括带宽受限、网络时延大、丢包率严重等,以及广域网承载的应用问题,包括大数据量的传输、企业商业关键应用的大量使用、企业数据大集中等问题上,广域网优化显然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实现。

负载均衡并不是网络在一开始建设就出现的,但是,在现在网络带宽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倒成了改善网络体验的有效方式。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责任编辑:遗忘者 来源: 网界网
相关推荐

2013-02-25 14:54:26

企业级移动应用移动互联网

2011-03-22 15:25:37

2013-05-15 15:59:55

华为CENCE企业网络通信大会

2012-09-17 09:48:08

2012CENCE中国

2020-07-08 13:30:31

网络安全数据泄漏网络威胁

2021-08-09 10:53:39

数字化

2013-05-13 14:38:34

云计算

2017-07-10 17:44:38

联想网盘

2012-11-26 16:17:17

思科网络通信

2012-08-06 14:42:19

会议报道

2011-05-18 10:07:32

2010-05-19 10:22:05

中国企业网数据中心

2014-03-13 14:34:59

大会 网络通信 中国企

2012-02-22 13:49:21

网络通信大会

2020-03-02 17:19:22

戴尔

2010-03-15 11:07:52

互联网

2018-11-01 13:16:21

2013-09-17 11:17:18

2015-01-19 14:59:46

CEIA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