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年前开始,碳纤维就已经被证明是比金属更好的外壳材质,它更轻薄、有韧性,而且散热效果更好,但价格也往往比较昂贵。通过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通常出现在军用、医疗等高端领域,比如火箭和飞机的外壳,人工韧带等等。而在民用领域,跑车改装爱好者有时会选用碳纤维的引擎盖,从而减轻车身重量,同时更好的为发动机散热。除此之外,极少数的高端笔记本也会在部分位置采用碳纤维,比如索尼 VAIO Z 、华硕 VX7、戴尔 XPS 13 。
因此,当我们看到 ThinkPad X1 Carbon 机身顶盖采用碳纤维材质时, 着实为它的成本控制捏了一把汗。事实上,碳纤维除了成本过高外,也因为其特殊材料的性质,不易大量运用在消费电子产品,有业内人士指出,碳纤维主要应用在航空、军事国防领域,因此是用量受到管制的材料,若是运用在热门的主流消费电子产品,则恐会排挤到国防、航空需求。
据市场预测,2012 年世界碳纤维需求量将增加 16%,今后三年的年均增长率将达 20% ~ 30%,台湾第二大高尔夫球杆和磁头制造商 AIM 也已经与多家超极本厂商进行洽谈,有望在 2013 年大批量生产碳纤维机壳。因此,当碳纤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产生规模效应时,制造成本也会呈现出走低的趋势。不过在近两年内,我们仍然只能在高端机型上见到碳纤维的身影。
目前,世界碳纤维每年产量达到 4 万吨以上,但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美国等少数企业手中,每一台碳纤维笔记本都需要向它们支付高额的材料费,因此制造成本始终居高不下。长期以来,中国碳纤维研制生产水平较低,国外技术和产品严格封锁。
值得一提的是,为彻底扭转中国碳纤维受制于国外的状况,国家在十一五纲要中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的规划,把事关国家产业安全的高新纤维材料作为重中之重,其中碳纤维被列为首位,是国家迫切需要短期内突破的高新技术纤维品种。
通过请教业内人士,我们得知碳纤维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丝生产和原丝碳化两个过程。目前,中国碳纤维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原丝生产技术,原丝占总成本的 50% ~ 65%,它制约着碳纤维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笔者认为,碳纤维笔记本在近几年内很难实现国产化,主流超极本的外壳材质仍将以铝合金和高玻纤为主。
ThinkPad X1 Carbon 采用超窄边框,在 13 英寸机身中塞入 14 英寸屏幕
· 小身材大屏幕,超窄边框日趋流行
ThinkPad 的产品经理向我们透露,X1 Carbon 采用了和一级方程式赛车一样好的碳材料。事实上,碳纤维的等级也是有千差万别的,目前已经出现很多非常强韧的碳纤维,最高等级的碳纤维是用在钓鱼竿上的那种,有的钓鱼竿成本甚至高达数万元,它甚至比飞机和一级方程式赛车所用的碳纤维更优秀。当然,这种堪称奢侈品的顶级材质并不适合消费电子。
另一方面,超极本的厚度几乎已经控制到极致水准,金属合金材质虽能给超极本带来很好的保护,但模具纤细的条形打孔处(类似于风扇的出口),一旦遇到外力冲击与摔落等情况,合金材质的坚韧程度就不 及碳纤维了。而且热量长期集中在散热窗位,机体也有可能会因为受热而产生变形。
碳纤维的重量只有铝合金的三分之 一,抗冲击能力却是铝合金的两倍,在研发过程中,ThinkPad 内部曾进行了一项严苛的铁球测试,让铁球从高处自由落体,砸到笔记本顶盖的中央。在这项测试中,所有铝合金以及镁铝合金的笔记本顶盖都产生了凹痕,但 X1 Carbon 的顶盖却依然完好,没有一点痕迹,体现了良好的坚固度和韧性。
“击败苹果”是 ThinkPad 在 X1 Carbon 设计之初放出的豪言壮语,要较量当下工业设计的标杆产品—— Macbook Air 绝非易事,除了勇气,还要考验设计师在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方面的底气。和以往的 T 、X 两大经典系列一样,Carbon 依然由日本大和团队研发设计的,保持着着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设计思想。
与 Macbook Air 追求极致简约的风格不同,ThinkPad X1 Carbon 依旧是一款务实的纯商用超极本,它既要让外观变得更纤薄,又要将 ThinkPad 独有的设计和功能传承下来,比如“黑色饭盒”造型、红色指点杆、背光灯、防滚架和指纹识别器等经典特质依然是那样的熟悉。
如果把 ThinkPad T 系列比作西装革履的经理人,那么 X1 Carbon 更像是穿着夹克但是没有打领带的商人,这和当前 IT 业流行的商务休闲风格可以很好地吻合。 ThinkPad X1 Carbon 的设计理念,也许可以用“一双精良的筷子”来形容,因为当本本半张开倒立在桌面上时,它采用的楔形造型从侧面观察宛如筷子型,而且 C 面与 D 面前缘的结合处是无缝的。
ThinkPad X1 Carbon 具备键盘背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X1 Carbon 还是首款拥有下拉式铰链的电脑,转轴开合角度与经典的 ThinkPad 系列保持一致,都可以张开到 180°,相比之下,多数下拉枢轴设计只能打开到 135°,而能做到 180° 的开合足以满足用户观察屏幕的特定角度需求。
相比之前装有 13 英寸屏幕的 X1 笔记本,ThinkPad X1 Carbon 13 英寸的模具放入了一块 14 英寸 IPS 雾面显示屏,分辨率为 1600 × 900,并采用了时下流行的窄边框造型,同时机身 A、B 面的内部空间也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最终用户不仅可以获得更为良好视角体验,而且便携性方面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事实上,今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笔记本开始采用超窄边框,比如三星 700z、扬天 V480s、戴尔 XPS 13 等等,这种能够确实提升的用户体验的设计,相信会逐渐成为笔记本的标准设计,毕竟谁都喜欢本本身材尽可能的小,但屏幕尽可能的大,而且老实说,超窄边框会让画面看起来比实际更大,让本本显得更有魅力。
· 设计回归本质,键盘手感至关重要
ThinkPad X1 Carbon 沿用了孤岛式键盘,与目前已经同期上市的 ThinkPad 其他笔记本产品保持一致。对于这一点改变不少老用户都无法欣然接受,他们还是怀念以前的那个老样式。这里当然不能怪怨老用户的固执,因为毕竟坚持了多年的老键盘让大家爱不释手,不仅仅是带来了舒适的敲击体验,更重要的是不少“小黑迷”已经把这一标志性部件当作判断是否存有 ThinkPad 血统的依据。
ThinkPad X1 Carbon 的实际表现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无法接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新旧两种小黑键盘架构都是由日本大和研究所设计的,因此掉血统论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通过按压感受来判断,键盘还是非常舒适的,而且比X1表现要更好,按键弹性反馈也明显,增大的接触面积令手指贴合程度控制的十分到位。
值得一提还有,为了保证键盘手感和整机轻薄度,工程师们也是绞尽脑汁。在平衡触摸板和电池重叠部分的倾斜度方面采用了从未使用过的特殊技术。ThinkPad X1 Carbon 楔形造型对键盘面的材质提出了很好的要求,因此设计师决定键盘底板使用镁合金框架,而触控板则改用更为纤薄的玻璃材质。
设计团队开发出了“高阻膜”,从而解决了使用多年后掌托掉漆的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点在 X1 Carbon 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C 面掌托这个看似很平常部位,却给设计师提出了新的难题。就是掌托上涂漆脱落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由于用户手掌上的汗液会穿透漆面后直达金属镀层而导致脱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团队开发出了“高阻膜”,在涂上足以抵挡强酸汗液的底漆后再涂上面漆,从而解决了多年后掌托掉漆的问题。测试后触控板能抵挡 pH 为 1 的强酸或高浓度盐酸。
对于便携性良好的超极本而言,14 英寸在国内用户眼里并不是最适合的尺寸,但对于欧美用户看起来则更为受欢迎。X1 Carbon 便携性在 14 英寸超极本阵营中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呢?通过下面这张表可以一目了然。
14英寸超极本机身厚度(最厚处)对比
目前已经上市 14 英寸超极本中有东芝 U800W、Acer M5、三星 530U4B、联想 U410、惠普 ENVY 4 和神舟飞天 UI47。对比数据可以看到,ThinkPad X1 Carbon 机身厚度(最厚处)18 mm,而裸机重量为 1.36 kg,应该算是 14 英寸超极本中便携性表现表现最好的一款,甚至成绩放在 13 英寸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当然,这些极限数据都要归功于工程师精湛的设计功底。也离不开碳纤维、金属合金和玻璃材质的完美的组合形式。
14 英寸超极本便携性(裸机)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ThinkPad X1 Carbon 的电源接口与充电技术也采用了创新性设计,充电接孔从传统圆针形改为长方扁型设计,这样的接口类型可目的是为了帮助笔记本机身打造的更为纤薄。不过在通用 性方面会给用户带来一些不便,如果旅行中忘记佩戴电源适配器的话,面对这样的特殊接口你可能会遇到很尴尬的局面。
充电技术已经得到了改进,X1 Carbon 采用了 Rapid Charge 快速充电技术,利用这样的充电方式,笔记本电脑可以在 35 分钟快速充满 5 小时电力,大大缩减了充电时间,对于商务人士而言这项技术非常实用。笔者认为,笔记本电池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几年中大有可为。
· 评测编辑观点:我眼中的 X1 Carbon
王杨:我们忽略了一点,ThinkPad X1 Carbon 采用了英特尔博锐技术,这意味着 X1 将是一款纯商务笔记本,对于它的目标用户来说,极度的轻量化设计其实却是一把双刃剑,重量厚度总是与体验“互相背叛”。商务本毕竟是一个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就像剪刀、车把、手电筒一样,我们需要他有一定的厚度来充实手掌,也不能像卡片那样给用户很不结实的感觉,同时它也需要有一定的重量感,去提醒用户这不是一个廉价货。1.36 千克 14 英寸是个漂亮的数据,但背后高昂的用料成本,所损失的续航时间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李仰润:ThinkPad 也出超极本这件事,其实算在意料之内。作为晚到的超极本成员,X1 Carbon 可以说是在造型设计、机身用料甚至于整体均衡性上都做足了功夫。这或许算是迟到者对用户们的一个补偿,当然,这些优点能否被消费者接受,还需看市场的情况。不可否认,X1 Carbon 被 TP 风格渲染得够彻底,有 Think 情节的用户或许会对此爱不释手。但是,回归理性的时候还是想问一句:你敢再便宜点吗?
安琪:X1 Carbon 确实在很多地方花了心思,比如重新研制的掌托漆面(多年使用后也不会掉漆),下拉式铰链(屏幕可张开180度)等等,能够感觉到设计团队所付出的心血。但众口难调,部分用户可能依然不够满意,比如屏幕比例未能免俗的采用了 16:9 ,这让那些期待 16:10 的用户感到有些失望,他们也许不得不去买 Macbook 了——因为目前只剩苹果还在提供 16:10 比例的屏幕。
ThinkPad X1 Carbon
· 写在最后:X1 给笔记本行业带来了什么?
在与 ThinkPad 产品经理的交谈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在听取许多客户的反馈和建议之后,我们想办法对某方面做出了改进”。从 X1 Carbon 的诸多细节中,我们也亲身体会到了这一点,Think 的设计师确实在认真聆听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付出努力将它们实现。比如更轻薄的碳纤维材质,超窄边框的 IPS 雾面屏,使用多年也不会掉漆的掌托涂层,以及快速充电技术等等。
真正从用户体验出发,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这就是 X1 带给我们的启示。笔记本的发展确实已经进入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的需求都已得到满足。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笔记本行业,多数用户其实并不奢望总有重大的技术创新出现,影响最终购买决策的往往是一些小细节,比如是否有键盘背光,是否换成了 IPS 雾面屏等等。与其重新开模创造一款全新的产品,不如将现有的成功产品做的更好。